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作品集中国文学作品集萧军代表作

萧军代表作

萧军代表作

定 价:¥29.00

作 者: 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刘屏编选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标 签: 文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8014401 出版时间: 1998-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420 字数: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萧军,辽宁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刘鸿霖,笔名三郎、田军等。本书收入他的长篇小说1部、中短篇小说5篇、报告文学1篇、散文7篇。萧军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反映了东北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鲁迅曾给以好评并亲自作序,指出作品揭示了当时“一方面是庄严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荒淫与无耻”的社会现实。

作者简介

  萧军小传萧军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刘鸿霖,笔名三郎、田军等。1907年7月3日生于辽宁义县(现属锦县)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萧军7个月丧母,幼年吃“百家奶”,6岁入本村私塾开蒙,9岁读《西游记》,10岁随父到长春,就读于吉长道国民商埠小学校,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国文尤得老师赞赏,痴迷中国武术。曾因反抗体育教员的无理申斥被学校开除。1925年,萧军到陆军34团步兵营当见习文书,其间大量接触中国古典诗词,并第一次读到鲁迅的作品。1927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为第七期学员。1929年5月在《盛京时报》副刊上发表具有强烈反军阀意识的散文处女作《懦》。1930年因替别人打抱不平被校方开除。“九·一八”后,萧军在哈尔滨结识了逃婚在外的萧红,相处中产生感情,开始共同生活。1933年两人合出第一部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萧军萧红经大连、青岛,辗转至上海,通过求教结识了鲁迅。1935年7月《八月的乡村》出版,鲁迅亲自作序给予高度评价,称这是反映东北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文学作品中“很好的一部”。在上海,萧军相继创作了一批长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并参与了《海燕》、《作家》等刊物的编辑工作。“八·一三”后,他到武汉参加《七月》杂志的编辑工作。1938年年初,他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担任文学指导,后因阎锡山反共,辞职离去。1938年8月,萧军萧红在西安最后分手。萧军赴兰州、成都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继续写作。此时与王德芬相识组织起新的家庭。成都的岁月他写出长篇旅行记《侧面》和不少杂文剧本。1940年6月,萧军到达延安,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和“鲁艺”教员。抗战胜利后,他赴东北解放区担任东北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在哈尔滨创办鲁迅文化出版社和《文化报》。后因对当时政治生活提出不同的看法受到批判,刚加入中国共产党即被停止组织生活。1949年他去抚顺煤矿体验生活,编写了京剧《武王伐纣》,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1951年萧军调入北京市政府“文物组”,任文物研究员。此期间因发表作品受种种阻碍,一度欲弃笔从医。他最终未放下笔,将早年出版的《第三代》改写为《过去的年代》,并整理创作了《吴越春秋史话》、《中国历史小故事拾译》等。“文革”结束,萧军得到了政治上的彻底平反,恢复了党籍。晚年出版了《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萧军近作》、《我的童年》等书。写作之余他还参加了大量社会活动,担任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和北京作协副主席。1988年6月22日,萧军病逝于北京。

图书目录

     目录
   长篇小说
    八月的乡村
   中短篇小说
    桃色的线
    孤雏
    疯人
    羊
    江上
   报告文学
    侧面
   散文
    绿叶的故事
    消息
    大连丸上
    死魂灵
    初夜
    病中的礼物
    邻居
    萧军小传
    萧军主要著作书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