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务独立审计准则研究

独立审计准则研究

独立审计准则研究

定 价:¥18.00

作 者: 刘明辉著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审计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10442732 出版时间: 1997-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365页 字数:  

内容简介

  独立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独立审计准则产生不过60年,目前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德国等西方主要国家都已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我国1996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1997年1月1日、1999年7月1日又先后颁布实施了第二批和第三批,形成了包括基本准则、25个具体准则、5个实务公告、3个执业规范指南在内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独立审计准则研究》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关于独立审计准则的学术专著,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全书内容丰富,共分为8章。第1章导言,交代了研究独立审计准则的目的、必要性、背景和总体思路;第2章对独立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总结出独立审计准则的演进脉络和发展规律;第3章着眼于理论探讨,研究了审计准则的实质、特征、种类、体系、审计准则与审计理论结构、相关审计术语、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中其他准则(其他技术准则、职业道德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后续教育准则)之间的关系;第4章要素分析,主要研究了独立审计准则的基本结构和必要要素;第5章比较研究,对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墨西哥、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独立审计准则及国际审计准则进行了一般比较和要素比较,揭示了独立审计准则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产生国别差异的原因;第6章专题研究,主要研究了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背景、原则和思路,评价了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建设的初始成果,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若干设想;第7章趋势展望,研究了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必然趋势和我国应当采取的对策,提出了中国与国际接轨的具体措施;第8章为附录。本书通过纵向历史回顾、横向对比分析、深入要素研究,结合我国实际和国际发展趋势,对独立审计准则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在引证大量翔实资料、充分借鉴中外同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实现了理论上的突破:一、独立审计规范化的规律:审计准则产生的基本动因是规范审计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审计准则的发展是会计师职业界、经济法律环境和社会公众多轮推动的结果;审计准则的发展过程呈现三条轨迹,一是由独立审计向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发展,二是由国家性审计准则向区域性、国际性审计准则扩张,三是由基本财务报表审计领域向其他鉴证服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领域延伸。二、独立审计准则的内在结构和基本要素:独立审计的精髓在于其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必备的素质是专业胜任能力;独立审计客体的范围是责任与关注;现代独立审计的支柱是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独立审计的核心内容是审计证据及其获取;独立审计的最终结果是审计意见及其表达。三、独立审计准则的国别差异应当归因于审计环境的差别,独立审计建设应当与审计环境相适应。四、完善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必须处理好国际与国情、科学与实用、现实与超前、规范与保护、重要性与完整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专业团体与政府机构、职业界与社会公众等八大关系。

作者简介

  刘明辉,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教授、博士,财政部部属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64年5月出生于湖南汩罗。现任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大连赤诚国库券文信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三友会计研究所副董事长。兼任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组成员。曾先后在国家、省部级专业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30余篇被权威杂志转载或获各种奖励;撰著、主编、编纂专业书籍43部,个人著述累计近600万字。

图书目录


1 导论——问题的提出与本书的研究思路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书的研究思路
2 历史回顾——独立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2.1 美国一般公认审计准则产生的历史背景
  2.1.1 从审计准则的诞生地谈起
  2.1.2 民间审计准则的萌芽时期——从《统一会计》到《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检查》
  2.1.3 审计准则的催产剂——麦克森·罗宾斯公司破产事件及其余震
 2.2 美国一般公认审计准则的诞生与完善
  2.2.1 “公认审计准则”概念的提出
  2.2.2 见仁见智——职业界关于审计准则的首场大辩论
  2.2.3 审计准则家族的第一位成员——“九条准则”
  2.2.4 第十条准则——《公认审计准则——其意义和范围》的发布
  2.2.5 AudSEC和ASB的贡献——公认审计准则的完善与发展
 2.3 其他主要国家独立审计准则的发展
  2.3.1 德国:民间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模式
  2.3.2 日本:典型的拿来主义模式
  2.3.3 澳大利亚:审计准则发展的四个阶段
  2.3.4 英国:奶奶起步的审计准则
  2.3.5 加拿大:从追随英国到效仿美国
 2.4 审计准则的进一步发展
  2.4.1 一般公认审计准则向非基本财务报表信息领域的推进——ASB和ARSC的鉴证准则
  2.4.2 审计准则由民间审计向政府审计的发展
  2.4.3 内部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2.5 需求与供给:对审计准则产生与发展的补充分析
  2.5.1 需求——是难需要审计准则
  2.5.2 供给——谁是推动审计准则的基本力量
 2.6 小结:研究审计难则历史的几点启示
3 理论探讨——独立审计准则的精义与理论基础
 3.1 审计准则的实质与特征
  3.1.1 称谓万花筒——“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的概念之争
  3.1.2 审计准则的性质与定义
  3.1.3 独立审计准则的基本特征
  3.1.4 审计准则的作用与负效应
 3.2 审计准则的种类和体系
  3.2.1 审计准则的种类
  3.2.2 审计准则的基本体系
 3.3 独立审计准则与审计理论中的概念
  3.3.1 审计理论的基本结构
  3.3.2 审计的基本概念体系
 3.4 独立审计准则与相关审计术语的关系
  3.4.1 审计准则与审计目标
  3.4.2 审计准则与审计假设
  3.4.3 审计准则与审计原则
  3.4.4 审计准则与审计程序
 3.5 独立审计准则与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
  3.5.1 独立审计准则与其他技术准则的关系
  3.5.2 独立审计准则与职业道德准则的关系
  3.5.3 独立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
  3.5.4 独立审计准则与后续教育准则的关系
4 要素分析——独立审计准则的基本构件
 4.1 审计准则要素概述
 4.2 独立审计的精髓:独立性
  4.2.1 独立性是不可或缺的审计准则
  4.2.2 形形色色的审计独立观念
  4.3.3 撩开独立性的面纱
 4.3 注册会计师的必备素质:专业胜任能力
  4.3.1 专业胜任能力是注册合计师的必备条件
  4.3.2 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内容
 4.4 独立审计客体的范围:责任与关注
  4.4.1 审计责任是独立审计准则的基调
  4.4.2 审计责任的含义
  4.4.3 明确审计责任的合理结构
  4.4.4 注册会计师应尽的审计关注
 4.5 现代独立审计的支柱:内部控制及其评价
  4.5.1 内部控制是一柄双刃剑
  4.5.2 内部控制的演进轨迹
  4.5.3 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内容
  4.5.4 评价内部控制的责任与方法
 4.6 独立审计的核心内容:审计证据及其获取
  4.6.1 获取审计征据是外勤审计的直接目的
  4.6.2 审计汪据的充分性与恰当性
  4.6.3 审计证据与审计判断
  4.6.4 审计证据的获取及其他
 4.7 独立审计的最终成果:审计意见及其表达
  4.7.1 公允表达审计意见是独立审计的基本目的
  4.7.2 审计意见的载体:审计报告
  4.7.3 审计意见的类型与修正
  4.7.4 审计意见与公允表达
 4.8 小结:要素分析是合理构建独立审计准则的基础
5 比较借鉴——部分国家和地区独立审计淮则的评介与比较
 5.1 影响各国审计模式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5.2 比较的原则与对象的选择
  5.2.1 比较的原则
  5.2.2 比较对象的选择
 5.3 部分国家和地区独立审计准则介绍
  5.3.1 荷兰
  5.3.2 法国
  5.3.3 墨西哥
  5.3.4 瑞士
  5.3.5 约旦
  5.3.6 科威特
  5.3.7 香港
  5.3.8 台湾
 5.4 模式分类与对比研究
  5.4.1 独立审计准则的模式界定
  5.4.2 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独立审计准则的一般比较
  5.4.3 准则要素的比较
 5.5 小结:国际间审计准则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审计环境
6 专题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建立与完善
 6.1 建立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背景
  6.1.1 法律环境
  6.1.2 经济环境
  6.1.3 内部机能
  6.1.4 客户素质  6.2 制定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应处理好的八大关系
  6.2.l 国际与国情的关系
  6.2.2 科学与实用的关系
  6.2.3 现实与超前的关系
  6.2.4 规范与保护的关系
  6.2.5 重要性与完整性的关系
  6.2.6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6.2.7 专业团体与政府机构的关系
  6.2.8 职业界与社会公众的关系
 6.3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建设的初始成果与期中评价
  6.3.1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建设的初始成果
  6.3.2 形成高质量审计准则的积极因素
  6.3.3 完善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若干建议
6.4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基本构架与要素分析
  6.4.1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构架
  6.4.2 一般准则的要素分析
  6.4.3 外勤准则的要素分析
  6.4.4 报告准则的要素分析
 6.5 小结:独立审计准则与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走向
7 趋势展望——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必然趋势与我们应有的态度
 7.1 内涵与定义——形形色色的协调观念
  7.1.1 中外学者关于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不同表述
  7.1.2 我对协调的看法
 7.2 动力与障碍——国际协调是否可行的大讨论
  7.2.1 动力——审计准则协调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7.2.2 障碍——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困难与消极因素
 7.3 现状与成就——区域性、国际性会计组织的贡献
  7.3.1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7.3.2 欧洲财经会计专家联盟
  7.3.3 欧洲经济共同体
  7.3.4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会计师联合会
  7.3.5 美洲会计协会
  7.3.6 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
  7.3.7 会计师国际研究组
 7.4 国际协调的原则和思路
  7.4.1 国际协调的原则
  7.4.2 国际协调的基本思路
 7.5 趋同与逐异——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两种不同选择
  7.5.1 趋同——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
  7.5.2 逐异——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应当适应中国国情
  7.5.3 对策——中国在审计准则国际协调进程中的基本策略
8 附录
  附录1 国际审计准则目录
  附录2 美国审计准则目录
  附录3 英国审计准则目录
  附录4 澳大利亚审计准则目录
  附录5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大事记
  附录6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