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PHS原理及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PHS原理及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PHS原理及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定 价:¥24.00

作 者: 朱裕江等编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CMP电信专家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111145233 出版时间: 2004-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6cm 页数: 21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PHS技术原理和无线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内容包括:PHS技术的特点和演进;主要供应商的PHS原理以及基本业务流程;PHS空中接口协议和系统参数,及其对网络的影响;短消息和无线上网业务的流程以及相关协议;基站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对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影响;无线电波传播原理及其在PHS网络规划中的应用;无线网络规划所要遵循的原则、规划流程以及规划的步骤与方法;网络优化的基本原则、流程以及案例分析等。本书可作为电信运营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PHS网络优化人员、大专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对PHS技术感兴趣人员的参考书。个人便携电话系统(PersonalHandy-phoneSystemPHS)是固定电话的延伸和补充的无线通信技术,早在199年,日本已着手进行研究,并在1993年完成规范制定。PHS技术采用微蜂窝技术,其多址方式为TDMA,采用时分双工(TDD)和32kADPCM的语音编码。它具有发射功率小、耗电低、持续通话和待机时间长等特点。但是,PHS在网络侧缺乏统一的规范,增加了不同厂家系统之间的互联难度:其空中接口没有采用信道编码、交织、功率控制等技术,使PHS技术对抗各种衰落的能力较差;并且PHS的移动性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发射功率小,导致基站覆盖范围小,容易引起断话、静音、多盲区、频繁切换等一系列问题。随着PHS技术的发展,引入了组控、智能天线、5mW大功率基站和基站放大器等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组网方式的革新,有效地提高了网络性能和网络容量。PHS业务发展以22年作为分水岭,可以划分为日本时期和中国时期。日本时期为从1993年在日本北海道开通第一个PHS试验局至22年。PHS技术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NTT个人通信网集团、DDI便携电话集团及ASTEL集团分别组建了商用网;其他地区(如泰国、新加坡等)也有小规模的发展。PHS技术于1998年进入我国浙江省余杭市,由于受政策和PHS技术的影响,主要在一些非中心城市小规模建设。中国时期为22年11月至今,由于3G在日本得到了快速发展,PHS技术在日本步入衰退期:中国则掀起了PHS网络建设的高潮,广东、北京以及上海等大城市相继开通了PHS业务;随着PHS业务种类不断丰富,PHS网络除了提供语音业务、呼叫转移、主叫号码显示和预付费等传统的电信业务外,还可以提供诸如短消息、位置业务、无线上网、盲区呼、双振铃和彩铃等增值业务;终端的种类和支持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增加,如PHS无线公共电话、PHS/GSM双模手机等。据统计,23年PHS用户已经超过22万,一些地区的小灵通用户数已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我国的PHS网络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HS网络。目前,PHS业务已经成为诸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固定电话运营商应对市场竞争和拉动业务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提高PHS网络运行质量,促进无线市话业务的发展,对PHS规划和优化进行系统的总结是非常必要的。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移动通信以及PHS技术研究和网络建设的工作总结,希望能够通过本书的出版,对PHS网络的规划和优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书共分8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PHS技术的基本特点和技术演进,以及PHS业务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第2章详细介绍了中兴、朗讯和UTStarcom三个主要供应商的PHS的特点、系统结构和组网方式等,并结合移动通信的特点,对PHS网络的基本业务流程(包括基本呼叫、切换、鉴权以及位置更新等)进行了分析;第3章详细剖析了PHS空中接口协议,包括协议结构、帧结构、信道结构及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消息结构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空中接口的各种业务流程,此外还介绍了系统各单元的标识、系统参数及其对网络的影响;第4章介绍了PHS最基本的两种数据业务(短消息和无线」二网)流程以及相关协议(PIAFS和SMPP);第5章对基站的主要性能指标(接收灵敏度、发射功率、杂散辐射和互调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介绍了测试方法,提出了杂散辐射对3G系统的影响和解决方法;第6章详细分析各种传播模型和链路预算涉及到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传播模型在PHS网络建设中的应用;第7章详细介绍了无线网络规划所要遵循的原则、规划流程和规划的步骤与方法;第8章介绍了网络优化的基本原则、网络优化的流程以及网络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并介绍了网优工作中常用的仪器仪表。本书由朱裕江、叶银法统稿,胡乐明教授审阅。第1章由罗丽编写,第2章由罗丽、叶银法编写,第3章由邱涌泉编写,第4章由陈晓冬、吴锦莲编写,第5章由陆健贤、邱涌泉编写,第6、7章由陆健贤编写,第8章由邱涌泉、叶银法编写。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工程调测以及网络优化等工作,对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规划方法和网络部署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并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PHS技术是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不仅进行了长期的技术跟踪,而且还负责和参与了全国最大的PHS网络建设的全过程,包括PHS网络的方案设计、系统测试方案的制定和测试,以及网络优化等方面的工作,并对一些PHS网络增强新技术展开研究,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导。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学者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得到了中国电信集团广州研发中心和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的领导以及同事的热情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胡乐明教授于百忙之中对全书进行审阅;此外,还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给予的支持和鼓励,使本书得以及时与读者见面。鉴于作者的学识有限,写作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偏颇和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指正!

作者简介

暂缺《PHS原理及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PHS概况
  1.1  PHS技术发展
  1.2  市场与业务
  1.2.1  PHS在国外的发展
  1.2.2  PHS在国内的发展
  1.2.3  PHS业务
  1.3  小结
第2章  PHS原理
  2.1  朗讯PHS
  2.1.1  概述
  2.1.2  PHS业务中心
  2.1.3  HLR
  2.1.4  提供的业务
  2.2  中兴ZXPCS
  2.2.1  概述
  2.2.2  互连网关
  2.2.3  VLR
  2.2.4  HLR/AUC
  2.2.5  短消息中心
  2.2.6  智能网
  2.2.7  数据业务
  2.3  UT斯达康PAS/iPAS
  2.3.1  概述
  2.3.2  WACOSiPAS网关
  2.3.3  分布式控制子系统
  2.3.4  网管子系统
  2.3.5  运行支持子系统
  2.3.6  增值业务系统
  2.4  业务处理流程
  2.4.1  鉴权过程
  2.4.2  位置更新
  2.4.3  切换流程
  2.4.4  呼叫处理
  2.5  小结
第3章  PHS空中接口原理
  3.1  概述
  3.2  空中接口协议
  3.2.1  物理层
  3.2.2  数据链路层
  3.2.3  网络层
  3.2.4  呼叫建立过程
  3.3  设备标识
  3.3.1  基站标识
  3.3.2  终端标识
  3.3.3  其他网络标识
  3.4  信道与帧结构
  3.4.1  协议阶段信道
  3.4.2  功能信道
  3.4.3  物理信道
  3.4.4  信道映射
  3.4.5  帧结构
  3.5  系统参数
  3.5.1  系统参数与广播
  3.5.2  参数对系统的影响
  3.6  时隙和频点选择
  3.6.1  时隙选择
  3.6.2  频点选择
  3.7  话音业务信令流程
  3.7.1  呼出
  3.7.2  呼入
  3.7.3  挂机
  3.7.4  位置登记/更新
  3.8  非限制性数字信息(UDl)信令流程 
  3.8.1  可变时隙64kbit/sUDI呼出
  3.8.2  可变时隙64kbit/sUDI呼入
  3.8.3  可变时隙64kbit/sUDI挂机
  3.9  切换
  3.9.1  终端状态
  3.9.2  区域信息
  3.9.3  切换原理
  3.9.4  语音切换
  3.9.5  可变时隙64kbit/sUDI切换
  3.1  接收电子牙口功率的转换
  3.11  小结
第4章  PHS数据业务
  4.1  短消息
  4.1.1  概述
  4.1.2  短消息空中接口协议
  4.1.3  SMPP
  4.2  拨号上网
  4.2.1  概述
  4.2.2  PIAFS数据传输协议
  4.3  小结
第5章  PHS基站性能
  5.1  概述
  5.2  接收灵敏度
  5:2.1  静态接收灵敏度
  5.2.2  衰落条件下的接收灵敏度
  5.3  发射功率
  5.4  杂散辐射
  5.5  互调
  5.6  测试方法
  5.7  小结
第6章  无线电波传播
  6.1  概述
  6.2  传播模型
  6.2.1  经验模型
  6.2.2  确定性模型
  6.3  阴影衰落和覆盖概率
  6.4  快衰落
  6.5  穿透损耗
  6.6  小结
第7章  无线网络规划
  7.1  概述
  7.2  原则和基本流程
  7.3  前期准备
  7.4  业务预测
  7.4.1  用户预测
  7.4.2  业务模型
  7.5  区域分类
  7.6  基站规划
  7.6.1  覆盖规划
  7.6.2  容量规划
  7.6.3  基站选址
  7.6.4  天线选择
  7.7  CSC规划
  7.8  寻呼区规划
  7.8.1  寻呼信道容量
  7.8.2  寻呼区划分原则
  7.9  小结
第8章  无线网络优化
  8.1  概述
  8.2  无线网络优化及其原则
  8.2.1  网络优化流程
  8.2.2  网络优化原则
  8.2.3  网络优化的不同阶段
  8.3  覆盖网优
  8.3.1  覆盖问题
  8.3.2  覆盖测试
  8.3.3  覆盖技术
  8.4  话务网络优化
  8.4.1  容量分析
  8.4.2  高话务地区解决方法
  8.5  干扰分析
  8.5.1  干扰分类
  8.5.2  PHS干扰
  8.6  网络性能指标及分析
  8.6.1  话务分析数据主要采集点
  8.6.2  主要网络性能指标
  8.6.3  网络性能指标统计分析
  8.6.4  话务和性能统计分析流程
  8.7  基站维护和优化
  8.7.1  基站类型和特点
  8.7.2  开通流程
  8.7.3  基站优化
  8.8  其他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8.8.1  空中接口帧同步
  8.8.2  寻呼区调整
  8.8.3  话务拥塞
  8.9  常用PHS网络优化测试仪器
  8.9.1  LF97手持分析仪
  8.9.2  LF961协议分析仪
  8.9.3  PHS35网络分析仪
  8.9.4  世纪易达PHS网络测试仪
  8.1  小结
附录缩略语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