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国家法、宪法国际环境法学

国际环境法学

国际环境法学

定 价:¥26.00

作 者: 蔡守秋,常纪文主编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
标 签: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ISBN: 9787503651809 出版时间: 2004-1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3cm 页数: 331 字数:  

内容简介

  《国际环境法学/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由我国十几位具有丰富教学和研究经验的国际环境法学者编写而成,主要讲述了国际环境法概述、国际环境法律规则的形成与实施、国际环境争端与国际环境法律责任,以及各环境要素、各区域环境与各环境基本权利的国际法律保护,还有国际贸易与国际环境法等问题。《国际环境法学/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特点:一是内容新颖。既阐述了国际环境法的一些传统理论和实践问题,又对国际贸易与国际环境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完备的研究,体现了法学教材?究领域与时俱进的要求。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国际环境法学/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运用国际环境法的典型案例和区域国际法的实际发展来解释和说明国际环境法的突破和发展。三是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国际环境法学/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运用了历史、比较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四是研究资料充分。《国际环境法学/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引用和介绍了最新的国际环境条约,参考了国际上许多权威的环境法和国际环境法著作,吸收了国际上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蔡守秋,教授,博士生导师,男,汉族,1944年生于湖南省东安县芦洪司。1957年至1963年在东安县耀祥中学学习。1963年至1968年在武汉大学学习。分别于1988年、1993年去美国俄勒冈大学法学院、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学习研究各一年。现任武汉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历任中国法学会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理事,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他长期从事环境资源法律和政策、国际环境资源法律和政策、可持续发展法和政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参加《环境保护法》等10多项环境资源法律、法规的立法起草研究工作。曾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六五”、“八五”、“九五”规划法学重点项目等10多项科研课题。已发表190多篇论文、20部著作或教材。多次组织和主持召开全国性环境资源法学会议及环境资源法学国际会议。从1985年起招收环境政策和法律硕士研究生,从1996年起招收环境法博士生,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环境保护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和国家重点学科(环境资源法学)的学术带头人。是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次获湖北省、武汉市社会科学和法学优秀成果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0年12月授予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荣誉称号。代表著作有《中国环境政策概论》(1988年)、《国土法的理论与实践》(1991年)、《环境行政执法和环境行政诉讼》(1992年)、《环境外交概论》(1992年)、《环境法教程》(1995年)、《环境资源法论》(1996年)、《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1999年)、《环境资源法学教程》(2000年)、《当代海洋环境资源法》(2001年)、《欧盟环境政策法律研究》(2002年)、《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调整论》(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环境资源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代表论文有《应该提倡环境道德》(1981年)、《环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1981年)、《环境权初探》(1982年)、《论环境法与可持续原则的关系》(1992年)、《行政处理环境污染民事纠纷中的‘二论’》(1996年)、《论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1997年)、《论当代环境法学的发展》(1998年)、《环境法学理论的要点和意义》(2001年)、《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环境资源法》(2002年)、《论法学研究范式的革新──以环境资源法学为视角》(2003年)、《第三种调整机制──从环境资源保护和环境资源法角度进行研究》(2004年)。 他热心环境资源保护事业、法律事业和教育事业,对环境资源法制建设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三十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在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线,致力于推动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学、环境资源政策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他是建立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在他及其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成了中国最早、亚洲最大并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环境法研究所,成了我国最大的环境资源法学博士点、首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级重点学科。

图书目录

编写说明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中环境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国际环境问题与国际环境保护
 第三节 国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学
第二章 国际环境法概述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的主体和客体
 第三节 国际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
 第四节 国际环境法的目标和功能
第三章 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和体系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的渊源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的体系
第四章 国际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近代国际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前现代国际环境法的发展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时代现代国际环境法的发展
第五章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共同关1拔死嗬姹;せ肪车脑?br>  第三节 国家的环境主权与不损害国外环境原则
 第四节 共同但有区别的环境责任原则
 第五节 风险与损害预防原则
 第六节 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第六章 国际环境法律规则的形成和实施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律规则的形成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律规则的适用效力
 第三节 国际环境法律规则的国际实施
 第四节 国际环境法律规则的国内实施
第七章 国际环境争端与国际环境法律责任
 第一节 国际环境争端概述
 第二节 国际环境争端的解决
 第三节 国际环境法律责任概述
 第四节 国际环境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五节 国际环境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
 第六节 国际环境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部分 分   论
第八章 大气环境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一节 酸雨危害的国际法律防治
 第二节 臭氧层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三节 全球气候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九章 海洋环境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体系
 第三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第十章 淡水资源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淡水资源的全球性国际法律保护
 第三节 淡水资源的区域性国际法律保护
第十一章 土地资源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三节 荒漠化的防治
第十二章 生物资源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物资源的全球性国际法律保护
 第三节 生物资源的区域性国际法律保护
第十三章 危险废物、物质和活动的国际法律控制与管理
 第一节 危险废物的阿际法律控制与管理
 第二节 危险化学品的国际法律控制与管理
 第三节 放射性物质的国际法律控制与管理
 第四节 危险活动的国际法律控制与管理
第十四章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全球性国际法律保护
 第三节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区域性国际法律保护
第十五章 外层空间环境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外层空间环境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十六章 环境权利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环境知情权利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三节 环境决策和参与权利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四节 环境结社及相关活动权利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十七章 区域环境的国际法律保护(上)
 第一节 欧盟区域环境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二节 亚洲环境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三节 非洲环境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十八章 区域环境的国际法律保护(下)
 第一节 美洲环境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二节 大洋洲环境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三节 两极环境的国际法律保护
第十九章 国际贸易与国际环境法
 第一节 自由贸易的全球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货物的自由贸易和国际环境法的协调
 第三节 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国际环境法的协调
 第四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环境法的协调
 第五节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和国际环境条约争端解决程序的协调
附件一:主要国际环境条约
附件二:国际环境法早期的四大著名判例
附件三:主要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