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

定 价:¥32.00

作 者: 张正钊主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标 签: 行政法

ISBN: 9787300053042 出版时间: 2004-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3cm 页数: 44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修订版,在保留原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对近年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司法解释的变化以及行政法学科的理论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行政立法方面,对《立法法》、《行政许可法》、《政府采购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教材中出现的已经失效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删节。在理论上,对行政诉讼证据等方面作出了分析,体现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发展趋势。本书前言斗转星移,人类社会纷纭复杂、充满变数的20世纪即将落幕,21世纪的黎明已经来临。在这世纪更替、千年变迁之际,回顾人类社会不平凡也不平坦的发展历程,我们为人类文明的辉煌成就而感到欣喜,也因社会进步的步履艰难而感到沉重。自从摆脱动物生活、开始用双手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用人类特有的灵性去思考以后,我们人类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人类的主观世界,逐渐形成了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一系列维系道德人心、维持一定社会秩序的精神规范,更创造了博大精深、义理精微的法律制度。应该说,在人类所创造的诸种精神文化成果中,法律制度是一种极为奇特的社会现象。因为作为一项人类的精神成果,法律制度往往集中而突出地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身、调节社会、谋求发展的各个重要进程中的思想和行动。法律制度是现实社会的调整器,是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确认人的不同社会地位的有力杠杆,它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真实地反映现实的要求。因而透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法律制度,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当时人们关于人、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组织以及有关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的思想与观点。同时,法律制度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它以一种最明确的方式,对当时社会成员的言论或行动作出规范与要求,因而法律制度也清楚地反映了人类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对于不同的人所作出的种种具体要求和限制。因此,从法律制度的发展变迁中,同样可以看到人类自身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史轨迹。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国家文明发展历史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法律制度乃是维系社会、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的工具。同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明显体现。

作者简介

  张正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已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著作(含主编、合著)二十余本。其中主要论著有:《苏联东欧问题探讨》、《苏联的检察制度》、《苏联的行政机构改革》、《中国新宪法概述》、《新编法学概论》、《外国行政法概论》、《人权思想与人权立法》、《中外许可证制度的理论与实务》、《国家赔偿制度研究》、《行政处罚法实务全书》、《比较行政法》、《部门行政法研究》。相关图书刑法各论案例分析民事诉讼法刑法各论案例分析外国宪法判例国际私法破产法世界贸易组织(WTO)案例分析中国税法概论票据法教程环境法外国宪法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第二版)婚姻家庭法-(第三版)国际公法(导读本)劳动法银行金融法学(第五版)立法学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外国民商法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行政法概述
第一章 行政法的概念
 第一节 行政与行政法
  一、行政
  二、行政法
 第二节 行政法的渊源与分类
  一、行政法的渊源
  二、行政法的分类
 第三节 行政法的地位及作用
  一、行政法的地位
  二、行政法的作用
 第四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三、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第五节 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含义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五、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一节 行政主体的含义与类型
  一、行政主体的含义
  二、行政主体的类型
 第二节 行政主体的资格、地位与职务关系
  一、行政主体的资格
  二、行政主体的地位
  三、行政主体间的职务关系
 第三节 行政主体与相关组织或个人的联系与区别
  一、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二、行政主体与被授权的组织
  三、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四、行政主体与公务员
第三章 行政职权
 第一节 行政职权的含义、特征与类型
  一、行政职权的含义
  二、行政职权的特征
  三、行政职权的类型
 第二节 行政职权的设定与授予
  一、行政职权的设定
  二、行政职权的授予
  三、行政职权设定与行政职权授予的区别
 第三节 行政职权的分配、委托和行政协助
  一、行政职权的分配
  二、行政职权的委托
  三、行政协助
 第四节 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行政权限
  一、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
  二、行政职权与行政权限
第二编 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
第四章 行政行为
 第一节 行政行为概述
  一、行政行为的含义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三、行政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四、行政行为的分类
  五、行政行为的功能
  六、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和生效要件
  七、行政行为的生效时间
  八、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
  九、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变更与消灭
 第二节 抽象行政行为
  一、抽象行政行为的含义、特征和种类
  二、行政立法行为
  三、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
  一、行政许可
  二、行政征收
  三、行政征用
  四、行政确认
  五、行政给付
  六、行政奖励
  七、行政强制
  八、行政裁决
  九、行政调解
  十、行政处罚
  十一、行政指导
  十二、行政合同
第五章 行政程序
 第一节 行政程序的含义与意义
  一、行政程序的含义
  二、行政程序的意义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设定
  一、行政程序设定的含义
  二、行政程序设定权的划分
 第三节 行政程序的体系构成
  一、行政程序体系构成的含义及行政程序的分类
  二、行政决定程序的构成及其主要制度
  三、行政执行程序的构成及其主要制度
 第四节 行政程序的法制化
  一、行政程序法制化的意义及现状
  二、行政程序法制化的理论基础
  三、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四、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及其选择
第三编 行政责任、行政监督与行政救济
第六章 行政责任
 第一节 行政违法
  一、行政违法的含义与特征
  二、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
  三、行政违法的分类
  四、行政违法的后果
 第二节 行政不当
  一、行政不当的含义与特征
  二、行政不当的内容与分类
  三、行政不当的确定标准
  四、行政不当的后果
 第三节 行政责任
  一、行政责任的含义与特征
  二、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行政责任的分类
  四、行政责任的划分
  五、行政责任的确定
  六、行政责任的追究与免除
  七、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
  八、行政责任的转继与消灭
第七章 行政监督
 第一节 行政监督的概念
  一、行政监督概念的分歧与选择
  二、行政监督的概念与特征
  三、行政监督的种类
  四、行政监督的法律意义
 第二节 内部行政监督
  一、一般权限的内部行政监督
  二、行政监察
  三、审计监督
 第三节 外部行政监督
  一、外部行政监督的概念与类型
  二、外部行政监督的一般原则
  三、外部行政监督的权限及其法律制约
 第四节 行政法制监督
  一、行政法制监督的含义及特征
  二、行政法制监督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第八章 行政救济
 第一节 行政救济概述
  一、行政救济的含义
  二、行政救济的特征
  三、行政救济的功能
  四、行政救济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行政赔偿
  一、行政赔偿的含义及特征
  二、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三、行政赔偿的范围
  四、行政赔偿请求人
  五、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六、行政赔偿的程序
  七、行政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三节 行政补偿
  一、行政补偿的含义与特征
  二、行政补偿责任的构成条件
  三、行政补偿的范围与方式
  四、行政补偿的标准与程序
 第四节 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的含义与特征
  二、行政复议的原则与作用
  三、行政复议的参加入
  四、行政复议的范围
  五、行政复议的管辖与机构
  六、行政复议的程序
第四编 行政诉讼
第九章 行政诉讼概述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
  二、行政诉讼案件的构成要件
  三、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关系
  四、新中国行政诉讼的发展
 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的概念与功能
  一、行政诉讼法的概念
  二、行政诉讼法的渊源
  三、行政诉讼法的功能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诉讼基本原则概述
  二、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第十章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确立受案范围的原则和方式
  二、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
  三、法院不予受理的事项
 第二节 行政诉讼管辖
  一、行政诉讼管辖概述
  二、级别管辖
  三、地域管辖
  四、裁定管辖
第十一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
 第一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概述
  一、行政诉讼参加人与行政诉讼参与人
  二、当事人的概念与特征
  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与诉讼行为能力
  四、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
  五、诉讼代理人
 第二节 行政诉讼原告、被告和共同诉讼人
  一、行政诉讼原告
  二、行政诉讼被告
  三、共同诉讼人
 第三节 行政诉讼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
  二、行政诉讼代理人
第十二章 行政诉讼程序、证据、法律适用及涉外行政诉讼
 第一节 行政诉讼程序
  一、起诉与受理
  二、第一审程序
  三、第二审程序
  四、审判监督程序
  五、执行程序
  六、判决、裁定与决定
 第二节 行政诉讼证据
  一、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与种类
  二、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三、行政诉讼证明标准
  四、行政诉讼证据的质证
  五、行政诉讼证据的审核认定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一、行政诉讼的审理依据
  二、法律规范冲突及其适用规则
 第四节 涉外行政诉讼
  一、涉外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种类
  二、涉外行政诉讼的一般原则
  三、对外送达方式与特殊时限
参考书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