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司法制度刑事审判制度研究

刑事审判制度研究

刑事审判制度研究

定 价:¥29.00

作 者: 宋世杰著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司法制度

ISBN: 9787801824738 出版时间: 2005-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505 字数:  

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本书共十章,对审判制度问题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阐述,从比较的角度涉猎了古今中外刑事审判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评析和论证,紧密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了改革建设,并从理论上阐发了许多新的思想和观点。

作者简介

  宋世杰,1938年生,男,湖南长沙人,1961年毕业于原湖北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本科。1983年调入湘潭大学任教,现任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法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湖南省重点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理事、湖南省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曾任湖南省人大常委、中国法学会理事、湘潭市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主要专著有《刑事诉讼理论研究》、《比较刑事诉讼法学》、《举证责任论》、《证据学新论》、《刑事审判制度研究》等9部;主编教材有《刑事诉讼法学》等20余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并在1998年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称号。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刑事审判制度的概述………………………………(1)
 一.刑事审判制度形成与发展轨迹………………………(1)
 二.刑事审判的结构与基本原理…………………………(12)
 三.刑事审判原则略论……………………………………(29)
第二章 刑事审判管辖与回避制度…………………………(79)
 一.刑事审判管辖…………………………………………(79)
 二.回避制度比较与分析…………………………………(89)
第三章 司法机关的设置与革新……………………………(103)
 一.司法机关的历史与发展………………………………(104)
 二.司法机关的界定………………………………………(108)
 三.中外司法机关的设置…………………………………(111)
 四.我国司法机关改革的构想……………………………(133)
第四章 辩护权与辩护制度…………………………………(143)
 一.辩护制度概述…………………………………………(144)
 二.辩护制度形成与发展…………………………………(158)
 三.辩护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169)
 四.辩护权的扩张与限制…………………………………(187)
 五.辩护制度的保障’……………………………………(204)
第五章 刑事陪审制度及其改革……………………………(217)
 一.刑事陪审制度的历史与发展…………………………(218)
 二.西方国家刑事陪审制度的现状与价值分析…………(232)
 三.我国刑事陪审制度及其完善…………………………(246)
第六章 刑事审级制度与改革………………………………(265)
 一.审级制度概述…………………………………………(265)
 二.国外刑事审级制度的考察……………………………(274)
 三.刑事审级制度的功能…………………………………(285)
 四.我国刑事审级制度存在的问题………………………(299)
 五.我国刑事审级制度的优化与重构……………………(311)
第七章 刑事审判公开制度剖析……………………………(325)
 一.刑事审判公开概述……………………………………(325)
 二.刑事审判公开内容剖析………………………………(344)
 三.我国刑事审判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矫正………(372)
第八章 刑事审判中的证据制度……………………………(386)
 一.诉讼证据概念的科学表述……………………………(386)
 二.出庭制度………………………………………………(407)
 三.质证制度………………………………………………(429)
 四.认证制度………………………………………………(445)
第九章 刑事一审程序的改革与审判程序分流设想………(450)
 一.刑事一审程序的改革…………………………………(450)
 二.刑事审判程序重构与分流……………………………(478)
第十章 刑事裁判共识性……………………………………(485)
 一.刑事裁判共识性的内涵与实现条件…………………(485)
 二.刑事裁判共识性的人文思想基础……………………(490)
 三.刑事裁判共识性所表现出来的中西文化差异………(495)
 四.刑事裁判共识性功能辐射使其成为刑事诉讼
   追求的目标……………………………………………(498)
 五.刑事裁判共识性的实质化……………………………(502)
后   记……………………………………………………(504)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