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婚恋/性恋爱关于爱的思考

关于爱的思考

关于爱的思考

定 价:¥18.00

作 者: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张金长,李天民,李业劻译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ISBN: 9787563352685 出版时间: 2005-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181 字数:  

内容简介

  《关于爱的思考》是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晚年的著作。这部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致女儿的信》和《论爱情教育》。《致女儿的信》与《给儿子的信》(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是姊妹篇。这是一部具有独特文学风格的教育评论作品。作者怀着慈父之心,以给女儿写信的形式,深刻而又生动地写出了父母应当怎样正确地对待青少年中的早恋;青年人应当怎样学习、生活和劳动;怎样培养远大的理想、意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是青年人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恋爱观、幸福观,应当怎样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青年男女之间的友谊、恋爱、婚姻和家庭。由于作者观察问题敏锐。细腻,说理透彻深刻,写得富有情趣,所以使作品像磁铁一样吸引读者,令人不忍释手。本书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晚年所写的一部具有独特文学风格的教育评论作品。全书包括《致女儿的信》和《论爱情教育》两部分。作者以一个教育家的经验和智慧,指出青年男女在对待友谊、爱情和婚姻时的种种表现,论述了青年人应当树立怎样的道德观、恋爱观和审美观,并提醒了广大教师、父母及社会应当怎样理解、处理青年人之间的感情问题。在论述这些问题时,作者夹叙夹议,富于感情,读之令人亲切。本书前言一部关于爱情教育的好书(代序)《关于爱的思考》是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晚年的著作。这部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致女儿的信》和《论爱情教育》。《致女儿的信》与《给儿子的信》(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是姊妹篇。这是一部具有独特文学风格的教育评论作品。作者怀着慈父之心,以给女儿写信的形式,深刻而又生动地写出了父母应当怎样正确地对待青少年中的早恋;青年人应当怎样学习、生活和劳动;怎样培养远大的理想、意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是青年人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恋爱观、幸福观,应当怎样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青年男女之间的友谊、恋爱、婚姻和家庭。由于作者观察问题敏锐。细腻,说理透彻深刻,写得富有情趣,所以使作品像磁铁一样吸引读者,令人不忍释手。《论爱情教育》所占篇幅较大,是一部很有创见的理论著作,在思想内容上与《致女儿的信》一脉相承。作者以教育家的智慧和眼光,指出了青年男女在对待友谊、爱情、婚姻。家庭的种种表现,论述了青年人应当树立什么样的道德观、恋爱观、审美观,卓有见识地提出了教师、家长、社会应当如何正确地对青年进行恋爱、婚姻及家庭教育的方法。在论述这些问题时,既有生动具体的典型事例,又有富于哲理性的理论说明,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而富有说服力。假若你是一个深深热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或是一个热爱你的学生的教师,那么,认真研读一下此书,定能得到启迪和教益。假若你是正在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或者是已经建立家庭的年轻夫妻,更有必要认真研读此书,从中吸取精神营养,使自己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强调对青年进行爱情教育的重要性,他把爱情当作人的心灵中最宝贵的东西,它在人的道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尚的爱情不仅对现在的各代人来说,而且对未来的各代人来说都将成为幸福的源泉;年青一代对它的态度如何,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幸福,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和道德的进步,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会真正的爱,他将永远是野蛮人,而高度文明的野蛮人比处于蒙昧状态的野蛮人危险百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对青年进行爱情的教育,要把“爱情”变成培养青年一代高尚品德的特殊学校。学校、社会、家庭要善于通过各种渠道培养青年纯洁而高尚的爱情。关心这一工作,就是关心子孙后代的幸福。同时,苏霍姆林斯基也尖锐地批评了那种忽视这一工作的错误思想,指出因此将导致的不良后果。他认为在青年中产生的“不正当的恋爱”的悲剧,是教育工作的严重缺点所造成的,他呼吁教师、父母、社会要教育青年珍视爱情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不要无谓地糟蹋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呢?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见解。他认为,爱情绝不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天生感情,也不仅仅是个人的欢愉,爱情必须用高尚的情操精心地加以孕育和培养,爱情是相爱的人之间的一种道德义务和责任,爱情的幸福寓于对人的高度责任感之中,这正是人类的爱情高于动物的本能之处。那么,高尚的爱情又来自什么呢?高尚的爱情来自崇高的生活目的。因为,崇高的生活目的是爱情的道德基础,没有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是不能体验道德高尚的爱情的。崇高的生活目的,就是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人类谋福利。那种把生活的目的仅仅归结为爱情的狭隘观点,那种把爱情仅仅看作是接吻、拥抱、争风吃醋……都是不珍视爱情的表现,正是缺乏崇高的生活目的所造成的。真正的爱情还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强调信任在建立真正爱情中的作用和意义。他认为,爱情首先是相互信任,信任是真正爱情的姊妹,道德高尚的爱情的最美好的特点,就是恋人真诚地向爱人倾诉衷肠,把丰富的思想感情献给对方,相互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做到忠贞不渝、专一不贰、持之以恒、白头偕老。而与真诚、信任水火不容的则是虚伪、不诚实。这种虚伪包含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在道义上的责任的背叛。因为,虚伪、欺骗,按其本质来说,是同人的最纯洁的感情——爱情不相容的。如何对青年进行爱情的教育呢?苏霍姆林斯基根据他长期教育实践的经验,针对青年中在恋爱、婚姻、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表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首先,对青年男女产生的爱情要正面引导,不宜消极防范或简单地禁止。从人的生理发展来看,人发育到一定时期,就会自然地产生对异性的追求,这是人类所具有的自然属性,这是产生爱情的重要条件,当然不是唯一条件。教育者的任务是要善于将这种自然属性变为道德高尚的爱情,而不是随意讽刺、指责或者消极防范禁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常常可以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青年男女因为担心被斥为“谈情说爱”而回避异性青年间正常的思想交流,使青年男女疏远起来,这实际上是一些无知的教育者人为地造成的。在他们看来,年轻人的爱情是一种不体面不道德的事。有些教育者不相信有道德高尚纯洁的爱情。苏霍姆林斯基举例说,有这么一所学校,教师们甚至把男学生送女学生回家也当成一件丢脸的事,如若发生此类事,不仅要受到指责甚至要当众追查,被迫回答一个个伤害自尊心的问题。他指出由于教师在教育上对学生的精神生活采取如此无知的态度,就会在学生中造成对爱情的不正确的看法,就会在男女同学间出现种种不正常的怪诞的现象。在培养青年具有道德高尚而又十分微妙的爱情方面,教育者必须讲究分寸,注意教育的技巧和艺术,不宜消极防范,更不能简单粗暴。其次,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文化修养,追求同等的教育程度是建立牢固的爱情的基础。书中讲述了一个十九岁的集体农庄姑娘波利娜与一位刚分配到村里的年轻医生的恋爱故事。这两位青年人真诚地相爱着,然而;年轻的姑娘为了读完大学,实现当一名教师的愿望,拒绝了年轻医生的求婚。年轻的医生充分理解自己心爱的姑娘,他支持和帮助姑娘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自己也努力成为了一个技艺精湛的医生。就在他们结识五年之后,姑娘读完了中学和师范学院才答应嫁给年轻的医生。这对年轻人的结合,正是一种纯洁高尚爱情的表现。它表明,高尚的道德、共同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程度是建立纯洁高尚的爱情的基础。没有这种共同的基础,爱情之火就失去了“燃料”,很快就会熄灭。第三,要把爱情的教育与美的教育结合起来。爱情不仅是对美的崇拜,而且要为美而斗争。相爱的人的高度美学修养是思想道德境界高尚的表现,是建立纯洁而高尚的爱情的重要条件。因为,美学观点的一致,理解和欣赏音乐、图画、建筑、雕塑、戏剧、芭蕾舞等方面能力的一致,使人们相互接近,使彼此向对方敞开心灵的隐秘,没有艺术作媒介,这通常是无法沟通的。因此,应将爱情教育与美的教育结合起来。要特别注意教育年轻人在审美观上把仪表美与心灵美结合起来,使青年人懂得,外表漂亮、穿着华丽,绝不是全部的生活内容一青年男子如果只以外表美作为迷恋的基础,那就仅仅是一种生理的本能的满足,这很快就会为姑娘所看透,就会对其产生一种厌恶的感情。只有把自己内心世界一切美好的东西互相向对方展示出来,外在美才升华为更高尚的美,而这种高尚的美的源泉就是为社会谋福利,为崇高的生活目的——共产主义奋斗。此外,书中还告诉我们,学校在对青年进行爱情教育时,要正确处理好友谊与爱情的关系,要把友谊作为培养道德高尚的爱情的基础,要珍惜青年人之间的同志情谊;在家庭中父母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贴、和睦相处,不为小事争吵不休,这对孩子将来处理好恋爱、婚姻、家庭关系都有直接的影响。《关于爱的思考》所提出的关于爱情教育的种种问题是值得我们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青年的实际加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愿读者能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

作者简介

暂缺《关于爱的思考》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一部关于爱情教育的好书(代序)
致女儿的信






论爱情教育
人心灵中最宝贵的东西
爱情和人的道德进步
男女精神心理和道德美学关系的统一
男女精神上的共同性
爱情中道德与情感的基础
女性的气质与爱情
人的审美观与爱情
妇女的道德价值
结束语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