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数据库挖掘/数据仓库数据压缩

数据压缩

数据压缩

定 价:¥30.00

作 者: 戴善荣编著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丛书
标 签: 计算机网络通信/IP技术

ISBN: 9787560614793 出版时间: 2005-06-24 包装: 平装
开本: 26cm 页数: 304 字数:  

内容简介

  “数据压缩”也称“信源编码”,主要研究对发自信息源的模拟或数字电信号进行数字化和高效压缩编码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信道频带利用率和节省数据存储空间为目标。本书内容侧重于理论基础和技术原理,全书共分6章。第1章量化原理和第2章信息率—失真函数理论是数据压缩编码的理论基础;第3章变换域编码和第4章预测编码是限失真压缩编码方法的技术原理;第5章信息保持数据压缩编码主要介绍已被广泛使用于数据储存与交换中的无失真压缩编码方法,还介绍了数字传真压缩编码原理;第6章信源编码实践主要介绍数据压缩理论与技术在视、音频系统中的成功应用实例及相关的国际标准。本书可作为研究生数据压缩和信源编码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信号处理、图像通信、数据通信、信息工程等专业本科选修课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对工作在信息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者也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暂缺《数据压缩》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量化原理1
1.1引言1
1.2无记忆量化2
1.2.1量化机理与误差测量2
1.2.2压扩量化与广适量化5
1.2.3实用的压扩系统7
1.2.4最优量化14
1.3带记忆量化17
1.3.1矢量量化18
1.3.2自适应量化21
1.3.3差值量化24
习题31
参考文献32
第2章信息率—失真函数理论33
2.1引言33
2.1.1信息量与信息熵33
2.1.2信源与信道容量37
2.2离散无记忆信源的率—失真函数40
2.2.1R(D)函数的定义40
2.2.2R(D)函数的性质43
2.2.3基本方程与解例47
2.2.4R(D)函数的计算机算法60
2.3幅度连续信源的率—失真函数65
2.3.1幅度连续无记忆源的R(D)函数66
2.3.2差值误差测量与Shannon界70
2.3.3带记忆的Gaussian信源77
2.4信源编码原理85
2.4.1离散无记忆源的定长编码定理86
2.4.2变长编码定理88
2.4.3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91
习题91
参考文献93
第3章变换域编码94
3.1引言94
3.2K—L变换95
3.2.1正交变换与正交矩阵95
3.2.2K—L变换矩阵96
3.2.3K—L变换的性质98
3.2.4K—L变换在图像编码中的应用100
3.3Haar变换101
3.3.1Haar函数102
3.3.2Haar变换(HT)102
3.3.3快速算法105
3.4Walsh—Hadamard变换106
3.4.1Rademacher函数106
3.4.2Walsh函数107
3.4.3Walsh—Hadamard变换112
3.5斜(Slant)变换118
3.5.1斜矩阵119
3.5.2斜矩阵的递推结构120
3.5.3斜变换及快速算法121
3.6离散余弦变换(DCT)122
3.6.1DCT的定义122
3.6.2DCT变换矩阵123
3.6.3快速算法125
3.7变换域数据压缩编码129
3.7.1各种变换的性能比较129
3.7.2方差准则压缩数据132
3.7.3区域编码与比特分配133
3.7.4其他考虑135
3.8小波变换(WT)135
3.8.1关于线性空间理论的一些结论135
3.8.2小波基函数的概念140
3.8.3小波与小波变换142
3.8.4多分辨率分析与滤波器组146
3.8.5快速正交小波变换151
3.8.6小波变换在信源编码中的应用154
习题163
参考文献165
第4章预测编码166
4.1引言166
4.2时间序列的概率模型167
4.2.1时间序列的参数表征167
4.2.2平稳过程168
4.2.3纯随机过程169
4.2.4动平均过程(MA模型)169
4.2.5自回归过程(AR模型)171
4.2.6混合模型(ARMA模型)175
4.3线性预测与参数估计176
4.3.1AR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177
4.3.2AR模型参数的相关矩估计180
4.3.3序列最小二乘法182
4.3.4Yule—Walker方程的递推解法185
4.3.5AR模型参数估计的格型算法187
4.3.6AR模型阶数p的确定190
4.4语音的线性预测编码194
4.4.1语音信号的数字模型194
4.4.2由短时相关函数估计模型参数195
4.4.3基音周期检测199
4.4.4共振峰检测201
4.5图像的预测编码203
4.5.1图像的数字化表示204
4.5.2帧内预测编码205
4.5.3帧间预测编码207
习题211
参考文献212
第5章信息保持数据压缩编码213
5.1引言213
5.2基于语义相关特性方法214
5.2.1序列时间码214
5.2.2非冗余字符定位法(TNRS码)220
5.2.3游程编码(RunLengthCoding)222
5.2.4相对编码229
5.3Huffman编码231
5.3.1Huffman编码方法231
5.3.2多进制编码和二元信源的并元编码233
5.3.3游程Huffman编码235
5.3.4准可变字长编码236
5.4算术编码237
5.4.1算术编码的基本原理237
5.4.2多进符号序列的算术编码240
5.4.3二进符号序列的算术编码241
5.4.4算术码编码效率247
5.5L—Z码248
5.5.1基于字典码原理的LZ码编码算法248
5.5.2LZ码的译码过程252
5.5.3LZ码的压缩性能253
5.6数字传真编码254
5.6.1改进的一维Huffman码(MH码)254
5.6.2改进的二维相对地址码(MREAD码)259
习题264
参考文献265
第6章信源编码实践267
6.1引言267
6.2视频编码实践268
6.2.1国际标准268
6.2.2JPEG标准269
6.2.3H.261与H.263建议273
6.2.4MPEG编码标准278
6.3音频编码实践288
6.3.1引言288
6.3.2语音数字编码标准288
6.3.3高保真立体声音频编码标准289
参考文献292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