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本地接入网技术

本地接入网技术

本地接入网技术

定 价:¥30.00

作 者: (英)Paul France编著;张秀山,徐红贤等译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海军新军事变革丛书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121012662 出版时间: 2005-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429 字数:  

内容简介

  《本地接入网技术》由多位作者撰稿后汇编而成,他们在接入网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而且,编者及大部分撰稿人都参与了英国网络的关键变革,实现了ADSL的宽带接人。 针对当前网络基础结构从窄带向宽带的转变,回顾了一些主要的且应用效果显著的新接入技术,其中包括ADSL,光纤、无线电、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无线LAN、GSM或3G、卫星通信等。《本地接入网技术》译自BT(英国电信)公司Paul France博士编著的“Local Access Network Technologies”一书。该书对接入网技术进行了综述,探讨了—些主要的面且应用效果显著的新接入技术,包括DSL,光纤接入网、光接入网、固定无线电接人、宽带、无线LAN、UMTS、SDH以及基于TMN的接入网管理问题等。《本地接入网技术》由多位作者撰稿后汇编而成,他们在接入网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而且,编者及大部分撰稿人都参与了英国网络的关键变革,实现了ADSL的宽带接人。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英国BT公司的接入网技术和开发经验无疑在接入技术及电信政策等方面对我国的接入网设计和部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PaulFrance博士是世界闻名的英国BT,Exact公司因特网和数据解决方案设计中心的领军人物。他带领下的这支网络设计团队,为全球网络事业的发展及英国网络工程的建设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其中包括宽带网设计,使得通过ADSL将用户和企业接入因特网、实现高速数据传输成为可能。相关图书自适应盲信号与图像处理水声建模与仿真(第三版)信息时代军事变革与指挥控制

图书目录

第1章 接入网简介
1.1 概述
1.1.1 接人的定义
1.1.2 英国的市场结构
1.2 当前的网络
1.2.1 铜线接入网
1.2.2 有线电视网络
1.2.3 目前使用的其他网络
1.3 市场动向
1.3.1 规则
1.3.2 新服务
1.4 新出现的接入技术
1.4.1 有线技术
1.4.2 无线技术
1.4.3 底层无关技术
1.5 不远的未来——Telco
1.6 通信公司向宽带的转化
1.7 其他运营商的选择
1.8 未来市场
1.9 小结
第2章 未来网络的带宽驱动
2.1 概述
2.2 服务场景模型
2.3 建模方法
2.4 流量增长的总体模式
2.4.1 语音流量
2.4.2 专用电路流量
2.4.3 拨号IP流量
2.4.4 宽带(XDSL)流量
2.4.5 公司数据流量
2.4.6 移动流量
2.5 不同的流量场景
2.6 成本问题
2.6.1 核心价格下降
2.6.2 接入价格下降
2.7 接入瓶颈
2.8 接人带宽争用
2.9 光接入解决方案
2.10 小结
2.11 参考文献
第3章 使用DSL实现接入网的潜能
3.1 概述
3.2 技术概述
3.3 DSL的缺陷
3.3.1 噪声
3.3.2 串扰
3.3.3 电磁兼容性
3.4 测量远端串扰
3.5 理论容量
3.5.1 近端串扰极限容量
3.5.2 远端串扰极限容量
3.6 小结
3.7 致谢
3.8 参考文献
第4章 DSL频谱管理——英国方式
4.1 问题
4.2 选择
4.3 英国的选择和假定
4.4 英国的接入网频率规划
4.4.1 范围
4.4.2 受控接口
4.4.3 频谱保护
4.4.4 主要的近似
4.4.5 为什么要频谱保护
4.4.6 频谱保护构造概述
4.4.7 频谱保护构造的详细过程
4.4.8 构造后检查
4.4.9 PSD的测量
4.5 将ANFP扩展到VDSL
4.6 与另一组频谱管理选择的比较
4.6.1 T1.417标准
4.7 参考文献
第5章 宽带解决方案
5.1 概述
5.2 宽带定义
5.3 宽带试验
5.3.1 Bishop’s Stortford光纤试验
5.3.2 Colchester交互式电视试验
5.3.3 宽带商业试验
5.4 谁是参与者
5.5 DSL技术
5.5.1 ADSL
5.5.2 其他的DSL变体
5.6 BT宽带服务
5.6.1 IPStream
5.6.2 VideoStream
5.6.3 DataStream
5.6.4 本地回路开放
5.7 网络设计
5.7.1 用户域
5.7.2 交换域
5.7.3 IP域
5.8 运营设计
5.8.1 计划和构建
5.8.2 服务实现
5.8.3 服务保证
5.8.4 记账
5.8.5 运营支撑系统结构
5.9 早期经验
5.9.1 IPStream
5.9.2 VideoStream
5.9.3 DataStream$II LLU
5.9.4 在英国的竞争
5.9.5 在德国的宽带
5.10 开拓市场的下一步
5.10.1 向乡村发展
5.10.2 提供附加服务
5.10.3 DSL侯选技术
5.10.4 其他宽带技术
5.11 参考文献
第6章 甚高速数字用户线
6.1 概述
6.2 第一个VDSL示范
6.3 技术上的挑战
6.3.1 外部因素
6.3.2 电缆因素
6.4 VDSL技术
6.4.1 VDSL的双工方案
6.4.2 VDSL频率规划
6.5 VDSL设备考虑
6.5.1 远程电子设备问题
6.5.2 供电
6.5.3 管理考虑
6.6 控制辐射
6.7 国际标准
6.7.1 FS-VDSL委员会
6.8 VDSL服务能力
6.9 部署展望
6.10 致谢
第7章 实现本地回路开放——关键挑战报告书
7.1 概述
7.2 宽带竞争和LLU立法
7.3 商业考虑
7.4 涉及的行业
7.5 金属接入网
7.6 LLU的不同形式
7.6.1 经典的开放
7.6.2 线路共享
7.6.3 子回路开放
7.7 技术上的挑战
7.7.1 接入网频率规划
7.7.2 维护过程
7.7.3 并置排列
7.7.4 处理过程设计
7.8 小结
7.9 参考文献
第8章 光纤接入网
8.1 概述
8.2 服务需求
8.3 光纤接入拓扑结构
8.3.1 有源星/点到点
8.3.2 无源星(树和枝)
8.3.3 环
8.3.4 具有复原能力的网络
8.4 部署策略
8.4.1 新建
8.4.2 加装
8.4.3 升级现有网络
8.5 为光纤接人开发大众市场
8.6 在光纤上传送的服务
8.6.1 电话
8.6.2 广播或有线电视
8.6.3 交互式视频
8.6.4 数据
8.7 标准上的进展
8.8 小结
第9章 光接入网的发展
9.1 概述
9.2 FSAN小组
9.3 IEEE的EFM小组
9.4 PON系统发展的最近趋势
9.4.1 带宽增加
9.4.2 波长分配
9.4.3 WDM的相关标准
9.5 动态带宽分配
9.6 保护
9.6.1 B型保护(只保护OLT)
9.6.2 C型保护(完全受保护的1:1和1+1保护方案)
9.6.3 OAM规范
9.7 PON应用
9.7.1 作为接人设备
9.7.2 作为核心输送线路技术
9.7.3 点到点应用
9.8 未来的PON技术
9.9 未来的点到点技术
9.10 小结
9.11 定义
9.12 参考文献
第10章 光纤到户基础设施部署问题
10.1 概述
10.2 接入网
10.3 光纤的优点和缺点
10.3.1 优点
10.3.2 缺点
10.4 现有的光纤用法
10.5 光纤到住宅用户
10.5.1 网络部署选项
10.5.2 网络设计选项
10.5.3 基础设施要求
10.5.4 网络部署问题
10.5.5 其他部署问题
10.6 地理网络建模
10.6.1 网络数据
10.6.2 网络建模工具
10.7 FTrH基础设施成本分解
10.8 基础设施成本缩减
10.8.1 储备
10.8.2 劳动力
10.9 服务组合的开发
10.10 小结
10.11 参考文献
第11章 固定无线接入
11.1 概述
11.2 频谱
11.2.1 许可证分配
11.2.2 频率波段
11.3 无线信道
11.3.1 自由空间路径损失
11.3.2 障碍物
11.3.3 雨衰
11.3.4 气态吸收
11.3.5 多径
11.4 技术
11.4.1 调制方案
11.4.2 编码
11.4.3 多址
11.4.4 信道均衡
11.5 体系结构和系统
11.5.1 点对点(Point-to-Point,P-P)
11.5.2 点对多点(Point-to-Multipoim,PMP)
11.5.3 多点对多点(Multipoint-to-Multipoint,MP-MP)
11.6 应用及限制
11.7 进一步阅读
第12章 无线局域网
12.1 概述
12.2 网络体系结构
12.2.1 基础结构
12.2.2 公众结构
12.2.3 社区无线局域网
12.2.4 自组网络(Ad hoc)
12.2.5 家用结构
12.2.6 桥接无线局域网
12.3 市场
12.3.1 无缝接人
12.3.2 蓝牙技术方案
12.4 频谱
12.4.1 DECT波段:1.880-1.900GHz
12.4.2 2.4GHz ISM波段:2.400-2.4835GHz
12.4.3 5GHz无线局域网波段:5.150-5.250GHz,5.250-5.350GHz,5.470-5.725GHz
12.4.4 频谱规则和标准的开发
12.5 技术
12.5.1 DECT
12.5.2 IEEE802.11
12.6 技术展望
12.6.1 HIPERLAN/2
12.6.2 IEEE 802.1la-MMAC HiSWANa
12.6.3 超宽带
12.6.4 蓝牙
12.7 小结
12.8 参考文献
第13章 卫星接入业务
13.1 概述
13.2 背景
13.3 卫星轨道和用途举例
13.3.1卫星系统的特性
13.4 转向IP接人领域
13.4.1 业务
13.4.2 IP封装
13.5 卫星因特网传送系统
13.5.1 混合卫星系统
13.5.2 双向卫星系统
13.5.3 DVB RCS
13.5.4 混合卫星因特网与双向卫星因特网方案的对比
13.5.5 卫星IP的性能
13.5.6 带宽管理
13.5.7 安全因素
13.6 商业定位
13.7 管理/许可
13.7.1 管理考虑
13.7.2 许可
13.7.3 规划
13.8 小结
13.9 参考文献
第14章 UMIS
14.1 概述
14.2 标准和新兴技术
14.2.1 CDMA
14.2.2 UMTS网络体系结构
14.3 世界上第一个3G系统的产生
14.4 业务与应用
14.4.1 UMTS概念终端
14.5 小结
14.6 参考文献
第15章 有线电视网络上的电视、语音和宽带IP
15.1 概述
15.2 有线网络如何工作
15.3 有线网上的语音
15.4 HFC网络上的数据(DOCSIS)
15.4.1下行
15.4.2上行
15.5 DOCSIS QoS
15.6 用于语音和多媒体应用的PacketCable
15.7 PacketCable多媒体
15.8 小结
15.9 参考文献
第16章 SDH在接入网中的应用
16.1 概述
16.2 同步数字系列
16.2.1 核心SDH网络概况
16.2.2 位于客户端的SDH部件
16.2.3 SDH接入配置
16.2.4 SDH在接入网中的早期工程
16.3 接入SDH
16.3.1 技术概要
16.3.2 接入SDH,解决方案
16.4 小结
第17章 接入网的管理
17.1 概述
17.2 管理过程
17.3 电信管理网络(TMN)
17.3.1 功能结构
17.3.2 物理结构
17.3.3 信息结构
17.3.4 分层逻辑结构
17.4 接口技术
17.5 管理网络示例——宽带网
17.5.1 铜回路
17.6 NMS的实现
17.6.1 需求分析
17.6.2 概念设计
17.6.3 逻辑设计
17.6.4 物理设计
17.6.5 测试
17.7 参考文献
词汇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