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网络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评价:理论·方法·案例

网络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评价:理论·方法·案例

网络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评价:理论·方法·案例

定 价:¥42.00

作 者: 赵玮,刘云编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302106371 出版时间: 2005-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6cm 页数: 463 字数:  

内容简介

  网络信息系统(NIS)是国家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信息系统工程的思路与方法为指导,全面、系统地介绍了MIS的质量及其总体功能与性能的依赖关系,并重点介绍了系统的安全性与抗毁性,系统的可靠性、可维修性与综合保障性,系统的互连与连通性,系统的可测性与可控性,系统的工程经济性等在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中的概念、理论、方法与技术及其发展动态,同时给出了包括银行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等典型网络信息系统案例的分析与设计。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系统工程、自动控制、经济与企业管理工程、军事通信工程、情报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作为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NIS的研究、生产与开发技术人员和高等学校教师的研究与学习参考书;同时还可供不同层次的从事经济、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有关领导和各类管理人员参考使用。本书前言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之际,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各国社会信息化的明显加快,全球经济结构正经历着同步的深刻变化,各国经济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分工更加细化,并朝着从本土型向国际型、从单纯依赖物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人力资源向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和知识密集型人力资源的方向过渡。信息技术和网络化世界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其巨大的魅力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思维和生产方式,影响和推动着当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这样一个信息经济的新时代,信息资源及网络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流通和使用已成为这个时代前进的基本要素,计算机的网络化或互联网与通信技术则是新经济时代的生产力基础,而信息产业作为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导,它们的发展水平也已成为衡量各国经济实力和参与全球经济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准,同时也决定着各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和占有份额。在这场史无前例和势不可挡的全球经济洪流中,我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迎头赶上国际信息化潮流的必要性,并对我国信息化的规划与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目前,一个国家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高潮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作为国家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大批以通信网络为平台的网络信息系统(NIS)正在规划、建设和运行,并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适应这一巨大的信息知识市场的需求,国内出版界在近几年相继出版了大量有关信息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方面的教材和参考书,使人们对信息经济、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有了极大提高。然而,上述这些知识从总体角度或从信息系统工程角度来看毕竟属于信息系统的微观层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以软件为主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来说,也许已经是够用的,而当前的网络信息系统已经从以个人计算机为平台的软件系统发展到以网络通信为平台的人-机(软/硬件)系统,其系统功能也已从单纯的系统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发展到情报采集、信息传输与共享、系统决策与控制、系统分析与评价支持等。对于这样一些规模庞大、功能众多、结构复杂的兼有硬件和软件的人-机系统,其系统规划、分析、设计与生产(开发)的理论与方法显然要复杂得多,因此如何从信息系统工程总体高度来研究网络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要素的关联关系,进而从总体上来把握信息系统的质量和研究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的分析与设计的概念、理论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目前国内与之有关的教材、论著和参考书尚不多见。本书编写的目的正是力图弥补国内出版界关于网络信息系统宏观层面的概念、理论、方法等知识的不足。显然,这些内容对于广大从事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十分需要的。与国内有关介绍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图书相比较,本书具有如下特点:(1)本书以信息系统工程的思路与方法为指导,更多地从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角度来关注网络信息系统的质量及其总体功能与性能的依赖关系,并重点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总体性能,如系统可靠性、系统安全性、系统抗毁性、系统可测性、系统经济性等的分析与设计的概念、理论与方法做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介绍,而不涉及微观层面的硬件生产、软件开发、网络组装等方面的知识。(2)为使读者对网络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能做到逐步消化与理解,本书尽可能在各章的概念理论与方法介绍后面给出一些较为简单而易于说明问题的小型应用案例,同时在全书的最后一章给出了四个较大的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应用案例。此外,考虑到网络信息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通信网络工程和其他工程(如交通工程、电力工程、军事装备工程等)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学科,不但需要众多背景知识,而且学科发展迅速,因此本书除对上述背景知识及其发展趋势做出一些必要的介绍外,对于其他一些限于篇幅不能详述的内容也给出了有关的参考文献,以供读者作进一步阅读之用。(3)由于网络通信是网络信息系统的基础,而涉及网络通信方面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十分活跃而又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分支。基于系统化的考虑,本书以较少的篇幅、较为简洁地介绍了上述内容,以弥补部分读者在这方面的不足。(4)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力求做到思路清晰,内容层次分明,概念准确无误,同时考虑到本书读者的工程背景,因此有关的数学描述力求通俗,数学分析由浅入深,对有关的数学命题重点介绍其分析思路与结论应用,而不追求冗长的论证过程。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系统工程、自动控制、经济与企业管理工程、军事通信工程、情报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硕士、博士)作为教材与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信息系统或网络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生产(开发)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等学校教师的参考与培训用书。本书共有七章。其中第1、3、6章,7.5节和序言由赵玮完成,第2、4、5、7章由刘云完成,全书的修改、补充与定稿由赵玮负责。本书承侯炳辉教授审阅,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深切的感谢。由于作者的水平与时间限制,书中肯定有不少的疏漏与错误之处,敬请广大专家与读者提出批评与宝贵意见。

作者简介

暂缺《网络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评价:理论·方法·案例》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 网络信息系统概论
1.1 国家信息化与网络信息系统
1.1.1 国家信息化及其发展
1.1.2 信息系统
1.1.3 计算机网络
1.1.4 网络信息系统(NIS)
1.2 网络信息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2.1 NIS的基本组成与接口关系
1.2.2 NIS的层次结构
1.2.3 NIS的逻辑结构
1.2.4 NIS的应用模式
1.3 NIS的建设
1.3.1 NIS的生命周期概念模型
1.3.2 NIS总体规划
1.3.3 NIS的系统分析
1.3.4 NIS的系统设计
1.3.5 NIS的构建
1.3.6 NIS的运行与维护
1.4 网络信息系统质量及系统建设评价
1.4.1 产品质量与软件质量评价
1.4.2 计算机网络质量评价
1.4.3 NIS的质量评价与建设评价
习题一
第2章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与抗毁性的分析与设计
2.1 网络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2.2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设计
2.3 信息保密技术
2.3.1 密码的分类
2.3.2 量子密码技术
2.4 密钥管理技术
2.4.1 密钥的产生
2.4.2 密钥的分配
2.4.3 密钥的注入
2.4.4 密钥的保存
2.4.5 密钥的失效
2.4.6 密钥的托管技术
2.5 信息认证技术
2.5.1 身份认证的基本途径
2.5.2 典型的认证系统
2.6 信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2.6.1 入侵行为的概念、分类和演化
2.6.2 入侵检测技术
2.7 信息隐藏技术
2.7.1 信息隐藏的含义及方法
2.7.2 信息隐藏的应用领域
2.7.3 信息隐藏技术的未来发展
2.8 网络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性
2.8.1 NIS软件系统的安全性研究内容
2.8.2 NIS软件系统安全性分析
2.8.3 软件安全性设计准则
2.9 网络信息系统的抗毁性能
2.9.1 抗毁性的定义
2.9.2 抗毁性的测度
2.9.3 抗毁性的技术框架
2.9.4 多层、多网、保护技术间的协调
2.9.5 保护技术的管理
2.9.6 抗毁性的评估
2.10 建立安全信息管理体系
习题二
第3章 网络信息系统可靠性、维修性与保障性
3.1 系统可靠性基础
3.1.1 不可修硬件产品的可靠性度量指标
3.1.2 可修硬件产品的可靠性度量指标
3.1.3 软件失效机理与可靠性度量指标
3.1.4 人的可靠性度量指标
3.1.5 系统可靠性结构与可靠性结构图
3.1.6 可靠性分析中的常用统计分布
3.2 硬件不可修系统可靠性分析
3.2.1 串联系统可靠性分析
3.2.2 冗余系统可靠性分析
3.2.3 混联系统可靠性分析
3.3 硬件可修系统可靠性分析
3.3.1 单部件马氏可修系统可靠性分析
3.3.2 计算机系统可靠性分析
3.3.3 通信网络系统可靠性分析
3.4 软件可靠性分析与评估
3.4.1 软件可靠性决策流程与模型评估
3.4.2 J-M模型
3.4.3 G-O模型
3.4.4 差错植入模型与分组测试模型
3.4.5 软件产品质量水平评价模型
3.4.6 考虑测试人力投入的可靠性增长模型
3.5 NIS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3.5.1 NIS可靠性设计及其流程
3.5.2 NIS可靠性分配
3.5.3 失效模式、效应与危害性分析
3.5.4 失效树分析
3.5.5 人-机(软/硬)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3.6 NIS的容错设计
3.6.1 系统的硬件冗余
3.6.2 系统的软件冗余
3.6.3 网络数据保护技术
3.7 NIS维修性与保障性分析
3.7.1 NIS维修性概论
3.7.2 NIS硬件维修
3.7.3 NIS的软件维护
3.7.4 NIS的保障性分析
习题三
第4章 网络信息系统的互连与连通性分析
4.1 网络信息系统的互连
4.1.1 网络通信中的点-点通信与端-端通信概念
4.1.2 网络互连基本概念
4.1.3 网络信息系统互连的原则与种类
4.1.4 网络信息系统互连设备
4.1.5 NIS互连的主要技术
4.2 网络信息系统连通性
4.2.1 NIS连通性的数学描述
4.2.2 网络系统拓扑结构与连通性分析
4.2.3 NIS连通性故障分析
4.3 基于核理论的网络连通性分析
4.4 无线网络互连与连通性
4.4.1 无线网络互连简述
4.4.2 无线网络的渐进连通性
4.4.3 无线移动Ad Hoc网络连通性
习题四
第5章 网络信息系统的可测性 与测试技术
5.1 网络信息系统可测试性与测试概论
5.2 硬件平台测试
5.3 网络平台测试
5.3.1 网络综合布线测试
5.3.2 网络设备测试
5.3.3 网络协议测试
5.4 应用软件测试
5.4.1 软件测试概论
5.4.2 单元测试
5.4.3 集成测试
5.4.4 软件验收测试与运行测试
5.4.5 面向对象测试
5.4.6 软件可靠性测试
5.5 网络信息系统的系统测试
5.5.1 网络连通性测试
5.5.2 网络安全性测试
5.5.3 网络性能测量
5.5.4 Web测试
5.6 网络测试工具
5.6.1 网络硬件测试工具
5.6.2 网络软件测试工具
习题五
第6章 NIS的工程经济分析
6.1 投资与筹资分析
6.1.1 投资与筹资
6.1.2 资金的时间价值
6.1.3 现金流的贴现与预计
6.1.4 招标与投标
6.1.5 项目可行性分析
6.2 NIS的成本、效益与定价分析
6.2.1 NIS的成本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2.2 NIS成本测算方法
6.2.3 NIS的效益测定
6.2.4 NIS定价
6.3 NIS的经济、社会效益与风险分析
6.3.1 NIS项目的现金流量及其特征
6.3.2 NIS项目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方法
6.3.3 NIS项目投资的社会效益
6.3.4 NIS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
6.4 NIS软件的生产过程分析
6.4.1 诺顿-瑞利模型
6.4.2 软件项目开发子周期与项目总周期的关联分析
6.4.3 不同规模的软件工程经济分析
6.4.4 软件工程项目生存周期长度及其关联分析
6.5 NIS信息库建设
习题六
第7章 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
7.1 网络基本系统设计概论
7.2 某集团公司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7.3 某银行系统综合业务网络解决方案
7.4 某保险系统intranet网络解决方案
7.5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7.5.1 群体决策、群体沟通与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7.5.2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方案
7.5.3 群体决策模型的功能与结构
7.5.4 知识库系统的功能、结构与组成
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
习题二
习题三
习题四
习题五
习题六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