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网络组建与管理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技术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技术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技术

定 价:¥35.00

作 者: 强磊等编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丛编项: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丛书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115130723 出版时间: 2005-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6cm 页数: 252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下一代网络(NGN,NextGenerationNetwork)的技术和应用两方面出发,系统全面地论述了NGN涉及到的重要协议、关键技术和业务应用。本书分为11章。技术分具体阐述了传统语音技术和VoIP;应用于软交换的几个重要协议:H.323协议、SIP协议、MGCP协议和H.248协议;应用于现今及未来网络的各种传输技术;无线、有线接入技术;广泛应用于NGN的网络信息表示技术和目录技术。业务应用部分重点介绍了智能网业务、呼叫中心、互联网业务和NGN业务整合,并以Alcatel上海贝尔的NGN实验网为例探讨了目前国内NGN的发展状况。本书着眼于NGN在电信领域中的实用化:从技术到应用,内容由浅入深,可供电信网络策略专家、电信网络设计工程师、电信管理者及运营商作技术参考,同时也适用于大专院校电信工程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

作者简介

暂缺《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技术》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 1
1.1 什么是下一代网络 1
1.2 下一代网络提供的业务 2
1.2.1 基本业务 2
1.2.2 PSTN/ISDN补充业务 2
1.2.3 智能网业务 3
1.2.4 多媒体业务 3
1.3 本书的组织结构 5
第2章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结构和设备 6
2.1 网络结构 6
2.2 软交换 8
2.2.1 软交换的概念和功能 8
2.2.2 软交换提供的业务 9
2.2.3 接口与协议 9
2.2.4 SIP服务器 10
2.3 信令网关 10
2.3.1 信令网关和No.7信令网的基本概念 10
2.3.2 SIGTRAN简介 12
2.3.3 信令网关的通用信令功能组网要求 13
2.3.4 信令网关的接口 16
2.4 应用服务器 16
2.4.1 应用服务器的概念 16
2.4.2 应用服务器的功能 17
2.5 媒体服务器 19
2.5.1 媒体服务器的概念 19
2.5.2 媒体服务器的功能 19
2.5.3 媒体服务器的接口与协议 20
2.6 策略服务器与路由服务器 20
2.6.1 策略服务器 20
2.6.2 路由服务器 22
2.7 AAA服务器 23
2.7.1 AAA服务器的概念和功能 23
2.7.2 AAA服务器的接口 23
2.8 中继媒体网关 23
2.8.1 中继媒体网关的概念和作用 23
2.8.2 中继媒体网关的功能 24
2.8.3 中继媒体网关的接口与协议 25
2.9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 25
2.9.1 媒体网关的概念和作用 25
2.9.2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的功能 25
2.9.3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的接口与协议 25
2.10 综合接入设备(IAD) 26
2.10.1 IAD的概念和作用 26
2.10.2 IAD的功能 26
2.10.3 IAD的接口与协议 27
2.11 智能终端 27
2.11.1 IP电话智能终端的概念和分类 27
2.11.2 IP电话智能终端支持的业务 28
2.11.3 IP电话智能终端的功能 29
2.11.4 IP电话智能终端的接口和协议 30
第3章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协议 31
3.1 概述 31
3.2 MGCP与H.248 32
3.2.1 MGCP和H.248的背景 32
3.2.2 MGCP协议概述 33
3.2.3 H.248协议概述 37
3.2.4 H.248与MGCP的比较 44
3.3 H.323协议 44
3.3.1 H.323协议概述 44
3.3.2 H.323网络的主要设备 48
3.3.3 H.323典型通信流程 49
3.4 SIP与SIP-T 50
3.4.1 SIP 50
3.4.2 SIP-T 57
3.4.3 SIP-I 62
3.5 SDP 62
3.6 BICC 63
3.7 SIGTRAN 65
3.7.1 SIGTRAN协议功能概述 65
3.7.2 SCTP 67
3.7.3 M3UA协议 70
3.8 Parlay 77
3.8.1 Parlay概述 77
3.8.2 Parlay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位置 77
3.8.3 Parlay API体系结构 78
3.8.4 Parlay提供的业务 80
3.8.5 呼叫控制SCF 80
3.9 TRIP 85
3.9.1 TRIP产生的背景 85
3.9.2 协议描述 85
3.10 LDAP 89
3.10.1 LDAP协议概述 89
3.10.2 LDAP协议族描述 89
3.10.3 LDAP目录结构 90
3.10.4 LDAP工作过程 91
3.11 COPS 93
3.11.1 COPS协议概述 93
3.11.2 COPS协议结构 93
3.11.3 COPS通信流程 94
3.12 RADIUS与DIAMEIER协议概述 94
3.12.1 RADIUS协议概述 94
3.12.2 DIAMETER协议概述 95
3.13 IPSec 96
3.13.1 密钥交换协议(IKE) 96
3.13.2 认证协议(AH) 97
3.13.3 封装安全负载(ESP) 97
3.14 RTP 98
3.14.1 RTP的作用 98
3.14.2 RTP的要求 98
3.14.3 RTCP分组的使用 103
第4章 NGN控制层面的组网相关技术 104
4.1 下一代网络的地址及路由技术 104
4.1.1 下一代网络的地址 104
4.1.2 基于代理的路由技术 106
4.1.3 基于查询(解析)的路由技术 107
4.1.4 基于代理的路由技术和基于查询(解析)的路由技术比较 113
4.1.5 策略路由 113
4.2 软交换网络与其他网络的互通 114
4.2.1 软交换网络总体架构 114
4.2.2 软交换与H.323网络的互通 114
4.2.3 软交换网络与SIP网络的互通 116
4.2.4 软交换与PSTN/ISDN的互通 117
4.3 信令网关的组网问题 119
4.3.1 信令网关的物理设置 119
4.3.2 信令代理点和信令转接点的组网应用 119
4.3.3 AS独占和共享信令点码的情况下信令网关组网能力 121
4.3.4 ASP分布在一个软交换机和不同软交换机的情况下信令网关组网能力 121
4.3.5 软交换采用M3UA协议时和信令网关之间信令路由的动态注册 122
4.4 软交换网络控制层的可靠性与安全 122
4.4.1 网络设备的可靠性 122
4.5 软交换网络控制层的QoS 126
4.6 软交换网络的运营支撑系统 127
4.6.1 软交换网络的管理 127
4.6.2 软交换网络的计费 132
4.6.3 软交换网络的支撑系统 133
4.7 多媒体软交换网络的组网相关技术 133
4.7.1 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软交换系统结构 134
4.7.2 软交换控制下的多媒体会议 135
4.7.3 支持多媒体的软交换系统典型呼叫流程 138
第5章 NGN传送层面的组网相关技术 147
5.1 ATM还是IP 147
5.1.1 基于ATM的NGN承载网 147
5.1.2 IP技术特点 150
5.1.3 ATM与IP的比较选择 151
5.2 IP承载网的QoS相关技术 152
5.2.1 IP QoS的定义 152
5.2.2 IntServ与DiffServ 153
5.2.3 MPLS 158
5.2.4 电信级的IP QoS 161
5.3 IPv6 164
5.3.1 IPv6的地址及其管理 165
5.3.2 IPv6的报头简化 166
5.3.3 IPv6的路由技术 167
5.3.4 IPv6的邻居发现 167
5.3.5 用IPv6为NGN承载网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168
5.3.6 IPv6的安全性 169
5.3.7 IPv6的移动性 169
5.3.8 IPv6中的域名解析 170
5.3.9 IPv6的地址自动配置技术 171
5.3.10 IPv6的相关协议 171
5.4 NGN承载网网络安全 171
5.4.1 NGN承载网安全方案概述 172
5.4.2 构建与其他网络隔离的虚拟NGN业务网 173
5.4.3 对NGN用户接入和业务接入的控制 173
5.4.4 NGN内部的安全措施 174
第6章 NGN接入层面的组网相关技术 175
6.1 NGN的宽带接入技术 175
6.2 私网穿越 180
6.2.1 私网穿越对软交换网络产生的影响 181
6.2.2 私网穿越解决方案综述 183
6.2.3 总结 185
6.3 信令媒体全代理方案和边缘接入控制设备 187
6.3.1 信令媒体全代理方案详述 187
6.3.2 软交换业务边缘接入控制设备(BAC) 190
6.4 接入层的QoS 192
6.4.1 VLAN与802.1Q 192
6.4.2 802.1P 194
6.4.3 承诺速率接入CAR 195
6.4.4 DSL QoS 196
6.5 软交换网络接入层的安全 196
6.5.1 接入层的信息隔离 196
6.5.2 软交换网络的安全认证 197
6.6 语音处理技术 198
6.6.1 语音的编码与压缩 198
6.6.2 DTMF检测和传送 200
6.6.3 静音抑制 200
6.6.4 回声处理 200
6.6.5 舒适噪音生成技术 201
6.6.6 抖动缓冲技术 201
6.7 对传真和拨号上网的支持技术 201
6.7.1 软交换网络对传真的支持 201
6.7.2 软交换网络对拨号上网的支持 202
第7章 NGN业务层面的组网相关技术 203
7.1 软交换和智能网的关系 203
7.2 NGN的业务层 204
7.2.1 统一业务开放平台的特征 204
7.2.2 统一业务平台的内部结构 206
7.3 业务层API技术 208
7.3.1 SIP Servlet技术 208
7.3.2 JAIN技术 209
7.3.3 Web Services技术 209
第8章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方案 212
8.1 软交换网络组网方案 212
8.1.1 软交换网络的组网需求 212
8.1.2 软交换长途/汇接替代组网方案 212
8.1.3 软交换本地端局组网方案 213
8.1.4 软交换网络重要设备的组网设置 218
8.2 承载网组网方案 222
8.2.1 IP承载网组网的带宽分析实例 222
8.2.2 叠加网组网方案实例 224
8.2.3 融合网 232
第9章 软交换在3G中的应用 236
9.1 软交换在3G R4中的应用 236
9.1.1 软交换技术在R4 CS域的应用 236
9.1.2 软交换技术在R4业务层的应用 237
9.2 软交换技术在3G R5中的应用 238
9.2.1 3G的全IP核心网目标 239
9.2.2 3G R5的IMS 240
9.3 3G与固网NGN中软交换技术的比较 245
9.3.1 3G与固网NGN中软交换技术的相同点 245
9.3.2 3G与固网NGN中软交换技术的不同点 245
缩略语 246
参考文献 251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