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管理学理论社会政策概论

社会政策概论

社会政策概论

定 价:¥22.00

作 者: 谢志强,李慧英主编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ISBN: 9787508430584 出版时间: 2005-07-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379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组织编写的一部比较权威的社会政策学方面的培训教材。本书共设十二章,主要围绕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各种实际的社会问题来论述,比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体现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论述条理清晰、深入浅出、语言流畅,突出了社会政策概论的特点,兼顾党政领导干部与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以及一般读者的需要。本书作者主要来自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他们长期处于社会政策教学和研究的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作了大量的研究。本书是他们结合我国国情和研究成果的结晶。本书既可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和相关院校教学用书,也可供社会大众学习、了解社会政策使用。

作者简介

  谢志强,男,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1962年出生于洞庭湖畔的河南省沅江市,1980年考入湘潭大学哲学系,1984年考入南开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系,现任中共中央党校社会主义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结构、城市化、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方面的研究。已出版专著4部、合著20多本、主编30多本,已发表论文100多篇。专著有《社会发展的结构分析》、《组织运行的权力分析》、《城市发展问题研究》等。合著有《社会学理论研究》、《大时代——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报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等。论文与著作曾十多次获全国优秀图书奖、优秀畅销书奖等表彰和奖励。目前正在主持一个国家课题——中国社会发展的结构性障碍研究,主持一个重大委托课题——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并已经出版一批研究成果。李慧英,女,1957年出生于天津市。南天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教授、社会学专业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2001-201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监测评估专家成员、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2000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开设了“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的必修课程。2002年主编并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2000年以来主持了三项课题:一项是“村委会直选与妇女参政”;一项是“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培训手册;一项是“艾滋病中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政策的性别分析”。发表了几十万字的论文。

图书目录

第一章社会政策导论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内涵及特点
一.社会政策的产生与演变
二.社会政策的界定与特点
三.社会政策的基本要求
四.社会政策的类型与模式
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功能
一.保障弱势群体权利,促进社会合作
二.调整利益结构,减少利益冲突
三.社会政策的负面功能
第三节社会政策产生发展的环境因素
一.社会力量与社会运动
二.公民社会与公众参与
三.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影响
第二章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方法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社会政策科学化的根本途径
二.社会政策与其他政策研究方法之异同
三.社会政策研究方法系统的构建
四.社会政策研究方法的现状与趋势
五.社会政策分析方法中的几个重要原则
第二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几种基本方法
一.系统分析方法
二.定性分析方法
三.定量分析方法
四.效益费用分析方法
五.资源配置分析法
六.投入产出分析法
七.规范的政策分析
第三节社会政策分析过程中的方法
一.社会政策制定的方法
二.社会政策执行的方法
三.社会政策的监控与反馈方法
四.社会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社会政策的制定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社会政策制定的理念
一.社会公正理念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稳妥统筹发展理念
第三节社会政策制定的主体
一.政府机构
二.社会力量
第四节社会政策制定的流程和方法
一.社会政策制定的流程
二.社会政策制定的方法
第四章社会政策的执行
第一节社会政策执行的原则与步骤
一.社会政策执行的原则
二.社会政策执行的步骤
第二节社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社会政策执行的因素
二.政策执行模型
第三节社会政策实施机制
一.社会政策实施机制的建立
二.基本概念与分析框架
三.社会政策实施机制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社会政策的评估
第一节社会政策评估的功能.内容和标准
一.社会政策评估的作用
二.社会政策评估的内容
三.社会政策评估的标准
第二节社会政策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一.社会政策评估的基本程序
二.社会政策评估的方法
第三节社会政策评估的制约因素
一.思想观念
二.客观因素
三.批判与反思
第四节政策评估与政策调整
一.政策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政策
二.进行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三.社会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四.社会政策的终止
第六章社会保障政策
第一节社会保障政策的含义和功能
一.社会保障政策的基本含义
二.社会保障政策的功能
第二节社会保障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救济政策
二.社会保险政策
三.社会福利政策
第三节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我国社会保障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
保障体系
一.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政策
二.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政策
三.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政策
四.进一步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五.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
六.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第七章劳动就业政策
第一节劳动就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因素
一.劳动就业的涵义
二.劳动就业的基本特征
三.影响劳动就业的几个基本因素
第二节国外促进劳动就业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二.利用公共支出,均衡劳动力的供求
三.刺激社会消费,保进就业的扩大
四.调整保障政策,推进再就业的实现
五.奖励企业吸纳人员就业,增加劳动力需求
六.强化职业培训,优化就业质量
七.提供广泛的就业服务,加快劳动力供求双方的结合速度
八.政府因势利导,推动多种灵活就业方式的发展
第三节劳动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
一.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历史回顾
二.我国劳动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
第四节我国当前的劳动就业问题与就业政策
一.21世纪初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
二.当前劳动就业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用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就业问题
第八章教育政策
第一节教育政策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与功能
二.教育政策”
三.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教育法
四.教育政策的依据
五.教育政策研究的发展进程
第二节新中国教育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主要教育政策
一.基础教育政策
二.素质教育政策
三.民办教育政策
四.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五.教育投入政策
六.缩小区域差距政策
第九章性别政策
第一节性别政策的含义与分类
一.性别政策的含义
二.性别政策的意义
三.性别政策的分类
第二节性别平等政策的局限及其突破
一.社会政策中的性别平等指向
二.平等性别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国际社会推进性别平等政策的努力
第三节积极差别对待政策的作用与陷阱
一.积极差别对待政策的创立与发展
二.警惕积极差别对待政策的陷阱
三.制定积极差别政策要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促进性别中性政策向性别敏感政策转变
一.两种性别政策在不同领域中并存
二.性别中性的土地政策产生的后果分析
三.促进性别敏感政策的建立
第十章收入分配政策
第一节我国分配政策改革的历史轨迹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政策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分配政策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分配政策
第二节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分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依据
三.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第三节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收入分配
一.价值和财富是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二.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必须按贡献参与分配
第四节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一.中等收入者的构成和分布
二.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取向
第十一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政策
第一节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
一.传统发展观的片面导向
二.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渊源与形成
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政策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含义
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内容
三.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实施
第十二章我国社会政策的演进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30年社会政策的主要进展
一.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政策
二.新中国成立后30年具有积极影响的社会政策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30年社会政策的主要特征及不足
一.具有浓厚的平均主义成分
二.对民众基本权利的重视甚于对民众基本生活质量
需求的保障
三.社会政策的非全民性
四.社会政策的不规范性
五.社会政策的实施往往是借助于社会动员来完成
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策的主要进展
一.社会政策基本理念及取向的转换
二.一些具体的社会政策的明显进展
三.社会政策呈现出一种比较体系化的迹象,而且其中
的许多内容开始同国际接轨
第四节我国现阶段社会政策的不足与努力方向
一.同经济政策相比,社会政策在我国社会当中的
地位极不对称
二.社会政策的整体化.体系化程度还很不够,同一性较弱
三.社会政策缺乏规范性
四.社会政策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过大
第五节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及努力方向
一.以现代的公正理念作为社会政策的基本立足点,防止
两种极端现象的发生
二.既要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状态,又要维护其
基本的权利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