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务竞争与金融:金融与货币经济学新解

竞争与金融:金融与货币经济学新解

竞争与金融:金融与货币经济学新解

定 价:¥65.00

作 者: (英)凯文·多德(Kevin Dowd)著;丁新娅,桂华,胡宇娟等译;丁新娅译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金融学前沿译丛
标 签: 货币政策

ISBN: 9787300060972 出版时间: 2004-11-01 包装:
开本: 23cm 页数: 779 字数:  

内容简介

  绪言本书对金融和货币经济进行了新的解释。此成就来得有些迟。金融和货币经济这两个基本主体长久以来一直偏离了它们自身的方向,对一个领域的熟悉往往忽视了对另一个领域的摸索。而且,金融经济已经大致成形,而货币经济则并未明确。货币经济缺乏一个连贯的结构,关于如何构造这个主题,货币经济学家并未达成一致意见。所以,即使在关于我们如何思考货币经济这一方面,我们也无法达成一致,更不要说统一对很多重要的货币经济问题的回答。本书试图通过提供一个(相当)统一的概念框架来解决部分困难,这个概念框架融合了金融和货币经济,本书还尝试回答它们引发的很多问题。这个框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对市场“摩擦力”的强调,“摩擦力”需要有一个更好的术语来表示。近年来已经有关于这些“摩擦力”的研究——特别是在代理和信息经济学领域——毫无疑问,在我看来,这些新的宏观经济学家持有解释真实世界制度的主要特征的关键方法。最关键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证券设计和公司资本结构的明智的经济理论,这个理论,反过来,能被用于提供一个理论上一致、经验上可接受的银行业的经济理论。这个框架的第二个特征是无限制的竞争,或者说自由主义。读者可以将这个概念世界看作是无政府主义,或者政府严格置身于金融和货币领域之外的世界。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它让我们能够将货币本位内生化:这里出现的货币本位,作为系统的一个均衡特征,是由系统内生决定的,而不是系统外生给定的(例如,如同在大部分自由银行业文献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它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思考政府干预是理性的还是缺乏理性的,但我还希望这基本框架对于其他学者依然有用,即使他们不同意我提供的一些答案。毕竟,政府干预的提倡者应该知道自由主义产生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即使他们觉得政府可以改进它:他们必须知道,如果他们并不知道政府可以改进什么,他们不可能对政府干预提供任何经济辩护。这就是说,我也相信这个框架确实自然而然地推导出自由主义的答案,我希望它能够争取到我的很多专业同事站到自由银行业这一边,这一点我从不掩饰。然而,最后,我希望重申自由银行业的位置,这对于近来的理论发展和其他经济学家提出的对于自由银行业的关注来说是公正的。答谢我从1989年夏天开始着手写这本书。开始时,我只是试图将一些粗略的想法添加到我早期著作中——《国家和货币系统》(PhilipAllan/Martin出版社,1989)——但那时我并不打算让自己陷进去。(研究项目的现实计划从来都不曾成为我的难点。)我天真地想像将会花几个月而不是拖延了一年又一年,随着项目的开展,我意识到,把这些想法中的一些拿出来发表比较好。结果,本书中部分章节作为论文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并且许多人曾对本书或这些文章提出很多改进建议或评论,我对这些编辑、评议人、审稿人表示诚挚的谢意。准确地说:第2章使用的材料作为《最优金融契约》发表在《牛津经济文献》44(1992年10月,672~693页);第8章的部分作为《银行业是自然垄断吗?》发表在Kyklos,45(3)(1992,379~392页);第8章另一部分作为《竞争银行业,银行家俱乐部,和银行监管》发表在《货币、信贷和银行业杂志》26(2)(1994年5月,289~308页);第9章的部分作为《银行业不稳定的模型:部分文献综述》发表在《经济纵览杂志》6(2)(1992,107~132页);第11章的部分材料作为《通货竞争,网络外部性和转换成本:一个关于最优货币区的备择观点》发表在《经济学杂志》(EconomicJournal,103(420),1993年9月,1180~1189页)(和戴维·格林纳维合作);第12章主要内容作为《间接兑换机制》发表在《货币、信贷和银行业杂志》27(1)(1995年2月,67~88页);第14章的部分内容作为《结束通胀的提议》发表在《经济学杂志》(104(425),1994年7月,828~840页);第15章的部分内容作为《通胀和反通胀的成本》即将发表在《卡托杂志》上;第15章附录的材料《反通胀的生产范式》发表在《宏观经济学杂志》(MacroeConomics,17(4),1995年秋季号)上;最后,第13章的部分内容来自“复本位分析”即将发表在《曼彻斯特学报》上。我非常感谢上述编辑和版权持有人——布莱克维尔公司(《经济学杂志》、《经济纵览杂志》、《曼彻斯特学报》);卡托研究所(《卡托杂志》);海尔宾和里奇腾汉·维拉·AG(Kyklos);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杂志》);俄亥俄州立大学出版社(《货币、信贷和银行业杂志》);以及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经济文献》)——它们许可我使用这些材料。我也非常感谢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允许我复制FE基德兰德和EC普雷斯科特的文章“规则而非自由裁量”中的图16—1(《政治经济学杂志》1977)。我还要感谢约克希尔银行资助我在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教席,使我能自由支配时间来完成这本书。最后,诚挚感谢许多朋友、同事和家人对此书直接的和间接的贡献。我在这里不能够提到每个人,但是特别感谢马克·比尔林斯、大卫·坎贝尔、大卫·卡佩尔、汤尼·卡拉克斯、泰勒·科文、乔凡那·戴维蒂、查尔斯·古德哈特、大卫·高崎、基斯·哈里森、芭芭拉·赫尔曼、史蒂夫·赫维茨、邓肯·肯崎、麦文·路易斯、汤尼·马克昆斯、保罗·米曾、依玛·默萨、基斯·波维、维利·希尔、鲍伯·塞克威克、乔治·塞尔金、约翰·斯密森、斯科特·萨姆纳、克里斯·塔米、狄克·蒂姆伯莱克、彼得·文森特琼斯、约翰·维塔克、比尔·沃尔塞和罗勒·扎菲洛——我预先向那些我无意间忽略的人致歉。我也谢谢在圣路易斯的联邦储备银行、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的极富耐心的图书管理员,我也谢谢凯文·怀特对第15章所做的辅助研究。最重要的是,我谢谢我的家庭——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布莱恩和维克托,我的妻子玛格佳彬,我的女儿拉德西亚和撒菲娅——有太多事物要提到。我想把此书献给拉德西亚和撒菲娅——我希望将来有一天她们能够体会这本书的含义,但我相信她们会做得更好。谢菲尔德1995年9月

作者简介

  凯义·多德早期任教于谢菲尔德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现在是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金融经济约克郡银行教授。主要著作有:《政府和货币系统》,《私人货币:通往货币稳定之路和自由放任政策银行业》。编辑了《金融和货币经济中的通货问题》(与M.K. 路易斯合编)和《自由银行业经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言(1)  1.1  经济历史的推测(1)  1.1.1  经济的早期演进(5)  1.1.2  金融中介的发展(11)  1.1.3  货币本位的发展(17)  1.1.4  成熟的自由放任政策金融系统(19)  1.1.5  政府干预的效果(21)  1.2  本书大纲(27)  1.2.1  金融合同,资本结构和公司融资政策(27)  1.2.2  金融中介(29)  1.2.3  交易媒介和支付系统(34)  1.2.4  货币本位(35)  1.2.5  金融和货币改革(41)第2章  双边金融合约(43)  2.1  基本分析框架(45)  2.1.1  作为分析起点的一个例子(45)  2.1.2  核实成本的影响(48)  2.1.3  隐藏行动与道德风险(49)  2.1.4  逆向项目选择(50)  2.2  内部股权和抵押(51)  2.2.1  内部股权和“基本”抵押(“primary”collateral)(51)  2.2.2  “二级”抵押(“secondary”collateral)(53)  2.3  信贷配给(55)  2.4  合约期限结构(57)  2.4.1  短期与长期债务(57)  2.4.2  借款人信用不足的流动性风险(59)  2.4.3  贷款人信用不足的流动性风险(63)  2.5  契约条款、可转换性与金融合约的其他特征(64)  2.5.1  金融合约中的保护性条款(64)  2.5.2  赎回条款(69)  2.5.3  债券可转换性(71)  2.6  破产、清算与控制(73)  2.6.1  破产的性质与成本(73)  2.6.2  最优破产法(75)  2.6.3  债务人责任范围(78)  2.6.4  债权人在破产中的可信性(79)  2.7  厌恶风险的影响(82)  2.8  小结(85)第3章  资本结构与公司融资政策(88)  3.1  资本结构的代理理论(92)  3.1.1  基本的利益冲突(92)  3.1.2  复杂的资本结构(94)  3.1.3  监督的经济性和资本结构(97)  3.1.4  投资人信心和资本充足度(100)  3.1.5  债券持有人的稀释(106)  3.2  资本结构的不对称信息理论(107)  3.2.1  资本结构信号模型(107)  3.2.2  资本结构和有效投资(108)  3.3  企业股利政策(110)  3.3.1  代理成本解释(111)  3.3.2  不对称信息的解释(112)  3.4  公司治理和公司控制权市场(113)  3.4.1  公司治理(113)  3.4.2  公司控制权市场(119)  3.5  结论:公司融资政策和经济波动(126)  3.5.1  企业融资的新理论(126)  3.5.2  融资要素和宏观经济波动(128)第4章  为什么金融中介存在(132)  4.1  中介降低搜寻和交易成本(134)  4.2  中介降低监督成本(136)  4.3  中介降低核实(VERIFICATION)成本(138)第5章  经纪人中介(140)  5.1  经纪的局限性(141)  5.1.1  可信性问题(141)  5.1.2  再销售问题(143)  5.2  经纪人的类型(144)  5.2.1  评级机构(145)  5.2.2  证券分析家(148)  5.2.3  审计师(148)第6章  共同基金中介(151)  6.1  开放式和封闭式共同基金(153)  6.1.1  开放式共同基金(153)  6.1.2  封闭式共同基金(156)  6.2  共同基金负债(156)  6.3  开放式共同基金资产(158)  6.4  开放式共同基金的稳定性(159)  6.5  共同基金会发行交换媒介吗?(161)  6.6  结论(162)第7章  银行中介(163)  7.1  银行的定义和特征(163)  7.1.1  与共同基金相比较的银行(165)  7.1.2  与其他的债务-权益公司相比较的银行(166)  7.2  一般条件下的银行投资组合管理(168)  7.2.1  银行的负债管理(168)  7.2.2  银行的资产管理(170)  7.3  银行负债管理中的具体问题(172)  7.4  银行资产管理中的具体问题(181)  7.4.1  银行放款,信贷配给和抵押品(182)
7.4.2  银行监督(187)
7.4.3  公司的银行监督需求(189)
7.4.4  联贷银行团(193)
7.4.5  贷款出售(194)
7.5  资产负债表外业务(199)  7.5.1  银行贷款承诺(200)
7.5.2  银行承销(203)
7.5.3  银行承兑(205)  7.5.4  在衍生品市场上的银行业务(206)
7.6  银行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209)  7.6.1  银行挤兑(209)
7.6.2  银行破产和银行陷入困境的成本(222)第8章  银行业的结构(228)  8.1  自然垄断(230)  8.1.1  银行业的规模报酬(230)  8.1.2  关于自然垄断的一些错误观点(235)  8.1.3  银行业自然垄断和规模经济的经验证据(239)  8.2  银行俱乐部理论(241)  8.2.1  为什么银行可能偏好俱乐部?(241)  8.2.2  票据交换所的监管作用(244)  8.2.3  票据交换所和规模经济(247)  8.2.4  戈顿穆里纽克斯对于票据交换所协会的分析(251)  8.2.5  古德哈特关于银行俱乐部的分析(254) 第9章  银行业不稳定性的最新模型(260)  9.1  无附加总消费风险的戴蒙德迪布维格(DiamondDybvig)模型(262)  9.1.1  DD中介机构(264)  9.1.2  “挤兑”问题与DD解决方案(265)  9.1.3  权益合同,当事人“隔离”及SSC(267)  9.2  附加随机总消费的戴蒙德迪布维格模型(269)  9.2.1  随机总消费致使DD合同次优(269)  9.2.2  政府应该干预?(270)  9.3  附加不确定生产回报的银行业不稳定性(273)  9.4  结论(279)第10章  交易媒介和支付制度(283)  10.1  交易媒介(285)  10.1.1  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的发展(285)  10.1.2  法定货币的(不)产生(288)  10.1.3  “法律限制”理论(292)  10.1.4  交易媒介(MOE)会与记账单位(MOA)“分离”吗?(296)  10.2  支付制度(300)  10.2.1  支付制度的演进(300)  10.2.2  支付系统的分析结构(308)  10.2.3  支付系统的风险(311)  10.2.4  在支付系统中是否存在政府干预的情形?(317)  10.2.5  交易媒介会消失吗?(320)第11章  记账单位的经济学(325)  11.1  记账单位(和手段)(327)  11.2  记账单位(或记账手段)网络(330)  11.2.1  无转换成本的最优记账单位网络(330)  11.2.2  当转换成本很高时的最优记账单位网络(334)  11.3  记账单位的竞争(335)  11.3.1  记账单位的转换(335)  11.3.2  记账单位竞争(339)第12章  可兑换性机制(346)  12.1  直接兑换货币制度(348)  12.2  间接兑换货币制度(353)  12.3  结论(362)附录:真实票据(realbill)制度(363)  一、实际汇票学说的实质及其错误(363)  二、该学说的其他问题(366)  三、真实票据学说,可兑换性,以及自由银行业(368)第13章  单一货币本位、复货币本位以及相关货币本位(370)  13.1  黄金本位(375)  13.1.1  模型(376)  13.1.2  黄金本位的历史经验(382)  13.2  其他的单一商品本位(384)  13.3  复本位(386)  13.3.1  复本位制模型(389)  13.3.2  复本位制的价格水平(392)  13.4  相关货币本位(396)  13.4.1  “债务人”和“债权人”复本位制(396)  13.4.2  三本位制,综合本位制和综合商品本位制(397)  13.5  单一本位制、复本位制和相关本位制的缺陷(398)第14章  商品组合货币本位制(402)  14.1  “窄组合”分析(404)  14.1.1  混合本位制(404)  14.1.2  商品储备通货(408)  14.1.3  以经验为主判断适当“窄组合”的失败(411)  14.2  “宽组合”分析(413)  14.2.1  “宽组合”分析的历史和经验(413)  14.2.2  费雪的(Irving Fishers)“补偿货币”(415)  14.3  “稳定货币”制度(428)  14.3.1  问题的提出(428)  14.3.2  一种“稳定货币”制度(429)  14.4  结论(439)附录1:价格指数的构建(440)  一、多边指数(442)  二、新商品,旧商品以及质量的改变(442)  三、耐久商品和资产(445)  四、结论(446)附录2:法定指数本位(447)  一、法定指数本位:思想历史(447)  二、法定指数本位的优点(448)  三、法定指数本位的局限性和成本(450)
四、法定指数本位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451)  五、法定指数本位的历史经验(452)  六、解决非指数之谜(454)第15章  价格水平的最优化(458)  15.1  预期通货膨胀,资本积累和增长(460)  15.1.1  货币和增长(460)  15.1.2  预期通货膨胀以及对实际余额的需求(464)  15.1.3  “最优货币数量”(470)  15.1.4  预期通货膨胀和相对价格(479)  15.2  偶发通货膨胀的成本(482)  15.2.1  一般的考虑(482)  15.2.2  对相对价格和价格水平的误解(487)  15.2.3  暂时价格和永久价格的误解(491)  15.2.4  未预期通货膨胀导致的收入再分配(494)  15.3  实验证据(496)  15.3.1  价格不稳定性,通货膨胀率和相对价格变异性的证据(497)  15.3.2  关于未预期通货膨胀,货币冲击和相对价格的证据(499)  15.3.3  关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可变性和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证据(500)   15.3.4  关于通货膨胀因素对经济活动影响的证据(502)  15.3.5  关于通货膨胀导致的再分配的证据(506)  15.4  通货膨胀的更广泛影响(509)  15.4.1  通货膨胀,实际余额和交易(510)  15.4.2  信息问题(512)  15.4.3  对经济活动的扭曲(515)  15.4.4  法律制度的逐渐削弱(519)  15.4.5  社会秩序的削弱(521)  15.5  最优价格水平路径(525)附录:生产力增长和价格水平(529)  一、生产力标准的“股权争论”(530)  二、价格改变成本和生产力标准(535)  三、生产力标准的稳定特征(538)第16章  金融和货币改革(541)  16.1  对金融制度的干预(544)  16.1.1  对银行的限制(544)  16.1.2  中央银行的建立(549)  16.1.3  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552)  16.2  货币政策(556)  16.2.1  法定货币的产生(556)  16.2.2  货币政策中的政治因素(558)  16.2.3  作为税收的货币政策(562)  16.2.4  货币政策在时间上的不连续性(566)  16.3  金融和货币改革(569)  16.3.1  金融改革(570)  16.3.2  货币本位的改革(573)  16.3.3  建立未来政府干预障碍的必要(575)注释(577)参考文献(650)人名索引(726)专有名词索引(752)译后记(776)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