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企业管理需求流动网:供应链创新模式

需求流动网:供应链创新模式

需求流动网:供应链创新模式

定 价:¥29.00

作 者: 刘波,孙林岩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物流供应链丛书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302112396 出版时间: 2005-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3cm 页数: 282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需求流动网的概念、理论、技术与应用。在分析传统供应链概念及其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需求流动网的概念,对需求流动网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需求流动网理论对我国企业的指导作用;提出了需求流动网组建模型,并在分析需求流动网稳定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需求流动网稳定性机理模型;在分析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方法、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需求流动网的协调模型,阐述了用需求流动网理论改造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的必要性和途径;对业务流程外包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研究业务流程外包奠定了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基于PetriNet的需求流动网组建模型、稳定性模型和运行模型。需求流动网理论已经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书适合于企业从事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和营销管理的人员,也可供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系统工程、MBA、工业工程等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与学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刘波,男,1935年4月生,四川省泸州市人。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兼任武汉科建电子工程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电子工程专业。(曾任中科院武汉科理技术开发公司总工程师;以及武汉鹏达电气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主要业绩:科研成果有《CST-1型超声自动检测装置》、《CCH-1型超声测厚仪》、《光脉冲扩展压缩雷达抗干扰》、《频率稳定度长、短稳自动测量系统》、《氢原子钟及其自动调谐系统》、《全集成化数字式8位(BCD)同步可逆计数器》、《AVAMS-85型时域方差实时快速自动测量系统》、《电力负荷智能监探系统》、《智能化多功能电度表》、《FSR-A型静荷载试桩自动化系统》。其中《CCH-1型超声测厚仪》、《氢原子钟及其自动调谐系统》、《FSR-A型静荷载试桩自动化系统》。三项评定为重大科技成果;《CCH-1型超声测厚仪》、《氢原子种及其自动调谐系统》、《光脉冲扩展压缩雷达抗干扰》三项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重大成果奖;科技成果奖。其他多项科研成果,也分别获奖。主要著述:著有《原子频标f稳定度的定义和测量》、《表征f稳定度的差分均方》、《同步可逆计数器的研制》、《H原子钟腔自动调谐系统的研制》、《建筑工程桩基静荷载试桩自动化研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计与研究》等著作。孙林岩,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制造战略、供应链与物流、教育与宏观经济等。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200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项目1项;完成课题40余年;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余项。现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省部级奖励10余项。现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教育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工业工程分会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相关图书支持产品创新的供应商管理

图书目录

前言Ⅰ
1绪论1
1.1需求流动网提出的背景1
1.1.1管理环境与技术的变化2
1.1.2制造业与制造技术的发展4
1.1.3消费者需求的变化8
1.2需求流动网的研究意义10
1.3需求流动网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12
1.4研究思路和框架14
1.5小结14
2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理论15
2.1供应链15
2.1.1供应链及其相关概念的演变15
2.1.2供应链定义的梳理20
2.1.3供应链概念与定义的发展趋势20
2.2供应链和物流理论的发展回顾与评述22
2.3供应链的分类与研究层次25
2.3.1供应链的分类标准及其分类25
2.3.2供应链分类及其分类标准的评述分析31
2.3.3供应链的研究层次31
2.4供应链理论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32
2.4.1供应链建模理论分析32
2.4.2供应链运行优化研究综述36
2.4.3供应链牛鞭效应研究综述38
2.4.4供应链中供应商选择文献综述39
2.4.5供应链库存文献综述41
2.5国内供应链研究综述42
2.6小结44
3需求流动网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45
3.1供应链发展成为需求流动网45
3.1.1供应链概念与后供应链时代相关概念的局限性45
3.1.2需求流动网的概念47
3.1.3需求流动网的理论及其框架51
3.2需求流动网的理论分析52
3.2.1交易费用理论对需求流动网的解释52
3.2.2基于价值链的需求流动网模型59
3.2.3基于核心能力的需求流动网理论64
3.2.4其他理论对需求流动网的解释70
3.3需求流动网理论系统分析74
3.3.1需求流动网的概念模型74
3.3.2需求流动网的结构模型76
3.3.3需求流动网的分类77
3.3.4需求流动网的演进78
3.3.5需求流动网的特点及其与供应链的区别80
3.4DFN理论对我国企业的指导作用82
3.4.1DFN理论适合我国企业82
3.4.2DFN理论有助于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83
3.4.3DFN理论为我国企业提供成长轨迹84
3.5小结85
4需求流动网的组建机理研究86
4.1需求流动网的组建三阶段模型86
4.2阶段1:DFN消费者需求的发现86
4.2.1消费者需求的发现87
4.2.2消费者需求的分析87
4.3阶段2:需求流动网核心企业群博弈89
4.3.1博弈基本理论89
4.3.2非零和合作博弈的基本原理92
4.3.3需求流动网核心企业群非零和合作博弈模型95
4.3.4需求流动网核心企业群非零和合作博弈求解98
4.3.5需求流动网核心企业群非零和合作博弈协调机制101
4.3.6需求流动网核心企业群非零和合作博弈结论104
4.4阶段3:需求流动网节点企业的选择过程105
4.4.1需求流动网节点企业选择的指标体系106
4.4.2需求流动网节点企业选择的指标权重的确定108
4.4.3需求流动网节点企业多目标模糊选择模型111
4.5需求流动网组建的总结115
4.6小结117
5需求流动网稳定性机理研究118
5.1DFN稳定性分析基础118
5.1.1DFN稳定性的内涵118
5.1.2DFN稳定性机理模型119
5.2需求发现阶段的DFN稳定性分析120
5.2.1DFN需求发现阶段对DFN稳定性的影响120
5.2.2促进DFN稳定性的机制选择120
5.3核心企业群组建阶段的DFN稳定性分析121
5.3.1核心企业群影响DFN稳定性的冲突模式122
5.3.2降低DFN核心企业群冲突的机制选择124
5.4节点企业选择阶段的DFN稳定性分析129
5.4.1DFN节点企业利润分配的博弈分析130
5.4.2DFN节点企业利润分配对DFN稳定性的影响132
5.5需求流动网运行与协调阶段稳定性分析133
5.5.1DFN协调阶段影响DFN稳定性的因素133
5.5.2DFN协调阶段促进DFN稳定性的机制分析135
5.6小结136
6需求流动网协调机制研究138
6.1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方法分析138
6.1.1供应链管理主要方法之一:QR138
6.1.2供应链管理主要方法之二:ECR142
6.1.3供应链管理主要方法的比较及其问题分析146
6.2制造主导型需求流动网的协调149
6.2.1制造主导型需求流动网协调模型149
6.2.2制造主导型DFN制造模式选择151
6.2.3制造主导型DFN协调的信息技术163
6.2.4制造主导型DFN协调的物流技术167
6.2.5制造主导型DFN协调的其他支撑技术171
6.3营销主导型需求流动网协调174
6.3.1营销主导型需求流动网的需求管理174
6.3.2营销主导型需求流动网需求挖掘177
6.4DFN理论改造我国传统制造企业179
6.4.1传统制造企业向DFN企业转变179
6.4.2传统制造企业向DFN企业转变应注意的问题181
6.5小结182
7业务流程外包184
7.1业务流程外包184
7.1.1引言184
7.1.2从外包到业务流程外包的演变188
7.1.3业务流程外包191
7.2业务流程外包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205
7.2.1业务流程外包的理论基础205
7.2.2业务流程外包的研究框架219
7.3小结221
8需求流动网的建模与仿真222
8.1PetriNet基本理论分析222
8.2基于Petri网的DFN组建与稳定性模型226
8.2.1基于Petri网的DFN组建模型226
8.2.2基于Petri网的DFN稳定性分析模型229
8.3基于Petri网的需求流动网运行模型231
8.3.1广义随机高级Petri网的DFN建模231
8.3.2基于GSHLPN的DFN运行模型232
8.3.3DFN运行GSHLPN模型的分析与简化234
8.4需求流动网PetriNet模型仿真分析237
8.4.1仿真分析与Arena仿真软件237
8.4.2基于Arena的DFN运行GSHLPN模型仿真241
8.5小结243
9需求流动网应用案例分析244
9.1案例分析的几点说明244
9.2以格力为核心企业的需求流动网的组建与协调245
9.2.1格力公司简介245
9.2.2格力需求流动网的组建246
9.2.3格力需求流动网的运行及其特点249
9.2.4格力需求流动网案例的总结254
9.3西北机器厂:用需求流动网思想改造传统制造业255
9.3.1西北机器厂基本情况及其存在的发展难题255
9.3.2用DFN思想和ATM改造西北机器厂256
9.3.3用DFN思想改造西北机器厂的总结与反馈效果260
9.4温州模具制造群体:需求流动网的雏形261
9.4.1温州模具制造业简介261
9.4.2温州模具制造群体的组建运作方式263
9.5小结266
参考文献267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