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教程

计算机网络教程

计算机网络教程

定 价:¥32.00

作 者: 赵家俊,张俊编著
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材
标 签: 大学教材教辅 教材/考试

ISBN: 9787810825689 出版时间: 2005-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6cm 页数: 366 字数:  

内容简介

  《计算机网络教程》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运行原理、各种主要类型的网络技术和其体系结构,介绍网络管理和安全的一般知识,内容涵盖了当前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最新技术,特别介绍了无线局域网、解析Internet等。《计算机网络教程》可作为高等教育和高等继续教育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主要对象是理工科学生,特别是计算机专业、信息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也可供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计算机网络教程》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1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1.1.2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
1.1.31SO参考模型的诞生
1.1.4局域网的兴起
1.1.5TCP/IP协议的成功
1.1.6Internet的成长
1.1.7ATM模式
1.1.8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热点
1.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2.1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含义
1.2.2其他一些多机系统
1.2.3网络计算机
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1.3.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3.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4.1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
1.4.2计算机网络中的软件
1.5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
1.6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6.1计算机网络的物理连接方式
1.6.2物理拓扑分类
1.6.3逻辑拓扑分类
1.7计算机网络分类
1.7.1根据信息传输技术分类
1.7.2根据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1.7.3根据网络计算模式分类
1.7.4根据是否使用有线介质分类
1.7.5根据组建网络的组织分类
1.7.6其他网络分类方法
1.8网络分类中的疑难
1.8.1单一网络技术
3.5.1接口和服务
3.5.2服务原语
3.5.3服务与协议
3.5.4体系结构分析
3.5.5OSI参考模型的意义
3.6TCP/IP模型
3.6.1网络接口层
3.6.2网络互连层
3.6.3传输层
3.6.4应用层
3.6.5OSI与TCP/IP模型的比较
3.6.6TCP/IP模型的意义
练习与思考
第4章广域网技术
4.1广域网概论
4.1.1广域网的参考模型
4.1.2广域网的构成
4.1.3广域网的地址与路由
4.2链路控制
4.2.1链路层设计
4.2.2链路配置和控制
4.2.3流量控制
4.2.4差错控制
4.2.5HDLC协议
4.3路由选择算法
4.3.1路由信息
4.3.2两种基本的路由选择算法
4.3.3路由选择过程
4.3.4最短通路算法
4.3.5路由选择策略
4.4交通控制
4.4.1交通控制技术的分类
4.4.2拥挤控制
4.4.3三种类型的死锁
4.4.4交通控制技术的分级
4.4.ARPSNET中的交通控制
4.5X.25建议
4.5.1X.25网络的基本特性
4.5.2X.25协议的层次结构
4.5.3X.21的过程特性
4.5.4X.25分组层协议
4.5.5X.25网的设备
4.5.6X.25的未来
4.6帧中继
4.6.1帧中继与X.25比较
4.6.2帧中继的基本原理
4.6.3帧中继协议参考模型
4.6.4网络设备组成
4.6.5用户接入方式
4.6.6帧中继的拥塞控制
4.6.7帧中继业务应用
4.7综合业务数字网
4.7.1ISDN的3个基本特征
4.7.2ISDN协议参考模型
4.7.3ISDN结构配置
4.7.4主速率接口与基本速率接口
4.7.5ISDN的业务功能
练习与思考
第5章AIM技术
5.1B-ISDN
5.2SONET和SDH
5.3ATM原理
5.3.1基本原理
5.3.2虚通路和虚通道
5.3.3传输原理
5.4B-ISDN协议参考模型
5.4.1模型平面
5.4.2模型的层次
5.5ATM的交换技术
5.6拥塞控制
5.7ATM与IP的结合
5.7.1ATM局域网仿真
5.7.2IPoverATM
5.7.3MPOA
练习与思考
第6章局域网技术
6.1局域网概论
6.1.1局域网的发展
6.1.2局域网的特点
6.1.3局域网的通信机制
6.1.4局域网拓扑结构
6.1.5局域网地址
6.2局域网参考模型
6.2.1IEEE802标准
6.2.2局域网中使用的传输介质
6.2.3共享介质局域网分类
6.2.4局域网模型
6.3共享介质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6.3.1CSMA/CD方法
6.3.2TokenBus方法
6.3.3TOkenRing方法
6.4以太网
6.4.1以太网的技术特性
6.4.2IEEE802.3以太网的体系结构
6.4.310Mbps以太网
6.5高速局域网
6.5.1发展高速局域网的思路
6.5.2快速以太网
6.5.3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6.6交换式局域网
6.6.1共享式局域网存在的问题
6.6.2交换局域网的基本结构
6.6.3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6.6.4局域网交换机的主要技术特点
6.7虚拟局域网
6.7.1虚拟网络的概念
6.7.2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技术
6.8千兆以太网
6.8.1千兆以太网的技术特点
6.8.2千兆以太网的体系结构
6.8.3IEEE802.3z千兆以太网标准
6.8.4IEEE802.3ab千兆以太网标准
6.9万兆以太网
6.9.1万兆以太网的技术特性
6.9.2万兆以太网标准IEEE802.3ae
6.10无线局域网
6.10.1无线局域网的用途
6.10.2红外线局域网技术
6.10.3扩展频谱局域网技术
6.10.4无线组网设备
6.10.5无线局域网的结构
6.11局域网操作系统
6.11.1局域网操作系统的演变过程
6.11.2对等结构的局域网操作系统
6.11.3非对等结构的局域网操作系统
6.11.4基于硬盘服务的局域网结构
6.11.5基于文件服务的局域网结构
6.11.6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服务功能
6.11.7典型局域网操作系统:WindowsNTServer
6.11.8典型局域网操作系统:NetWare
6.12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6.12.1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基本概念
6.12.2客户机/服务器中的数据库服务器
6.12.3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特点
6.12.4客户机/服务器中的服务器基本类型
6.12.5客户机/服务器中的中间件
练习与思考
第7章网络互连技术
7.1网络互连的概念
7.2网络互连的必要性
7.3解决网络不兼容的途径
7.4如何实现网络互连
7.5网络互连的类型
7.6网络互连的层次
7.7网络互连设备
7.7.1中继器
7.7.2网桥
7.7.3路由器
7.7.4网关
7,7.5网络互连设备的比较
7.7.6通过网络互连局域网
练习与思考
第8章Internet技术
8.1Internet概念
8.1.1Internet网络的结构
8.1.2虚拟网络软件IP
8.1.3TCP或UDP提供程序之间的通信
8.2Internet地址
8.2.11P地址的结构
8.2.2保留的IP地址
8.2.3特殊意义的IP地址
8.2.41P地址的组织分配
8.2.5IP地址的分配方法
8.3子网掩码
8.3.1子网掩码的功能
8.3.2划分子网的必要性
8.3.3如何划分子网
8.3.4子网规划
8.3.5选择予网掩码的依据
8.3.6子网多少与主机数目的关系
8.3.7子网掩码的表示方法
8.4域名系统DNS
8.4.1域名
8.4.2NIC对第一级域名的规定
8.4.3域名管理
8.4.4域名服务器
8.5地址解析
8.5.1从网间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8.5.2从物理地址到网间网地址的映射
8.6Internet体系结构
8.7直接寻径与间接寻径
8.81P协议:五连接数据报传送
8.8.1IP层的特点和地位
8.8.2TCP/IP可靠性思想
8.8.3IP数据报
8.8.4IP数据报选项
8.9IP协议:差错与控制报文
8.9.1ICMP协议与IP协议的关系
8.9.2ICMP报文格式
8.9.3ICMP差错报文
8.9.4ICMP控制报文
8.9.5ICMP请求/应答报文对
8.10Internet路径建立与刷新:寻径协议
8.10.1基本的路径广播算法
8.10.2内部网关协议
8.10.3外部网关协议
8.111Pv6
8.11.1Internet面临的问题
8.11.2IPv6的基本原则
8.11.3IPv6的技术要求
8.11.4IPv6的基本规范
8.11.5IPv6的地址结构
8.11.6从IPv4向IPv6过渡
8.12Internet传输层
8.12.1TCP与UDP
8.12.2传输层连接管理
8.12.3传输层的其他问题
8.12.4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8.12.5传输控制协议TCP
8.13网间网应用编程接口
8.13.1网间网进程通信
8.13.2进程的标识
8.13.3客户/服务器模型
练习与思考
第9章Internet应用
9.1TCP/IP应用协议及应用
9.1.1远程登录
9.1.2文件传输与访问
9.1.3电子邮件
9.1.4万维网
9.1.5电子公告牌
9.1.6网络搜索引擎
9.2Internet的用户接人方式
9.2.1Internet接入服务提供商ISP
9.2.2常见的Internet接入方式
9.2.3局域网连接共享Internet
9.3局域网接人Internet实例
9.3.1硬件设备
9.3.2ADSL硬件连接
9.3.3ADSL软件设置
9.3.4建立虚拟拨号连接
9.4使用Internet连接共享
9.4.1在WindowsXP服务器上的操作
9.4.2在WindowsXP客户机上的操作
9.5Intranet技术
练习与思考
第10章网络安全与管理
10.1网络安全
10.1.1网络安全的层次划分
10.1.2访问控制与口令
10.1.3防火墙与监督工具
10.1.4应用网关与代理服务器
10.1.5密码技术
10.1.6认证与数字签名
10.1.71P协议加密与网络安全信息
10.1.8入侵检测
10.1.9VPN
10.1.10IPSec
10.2网络管理
10.2.1网络管理功能
10.2.2网络管理系统
10.2.3Internet协会的管理
10.2.4网络信息中心
10.2.5网络运行中心的基本概念
10.2.6SMI与MIB
10.2.7SNMP工作机制
练习与思考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