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民族史志门巴族:西藏错那县贡日乡调查

门巴族:西藏错那县贡日乡调查

门巴族:西藏错那县贡日乡调查

定 价:¥17.00

作 者: 吕昭义,红梅主编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丛书
标 签: 门巴族

ISBN: 9787810687836 出版时间: 2004-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240 字数:  

内容简介

  前言第一章概况与历史第一节概况一、地理区位与自然环境二、人口三、自然资源四、经济结构五、族称六、语言与文字第二节门隅门巴族简史一、古代历史二、门隅门巴族近观代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第二章人口与婚姻、家庭第一节人口变动的历史趋势第二节人口构成一、性别状况二、年龄构成三、受教育情况四、外来和迁出人口五、色目村1976年与2003年人口状况比较第三节家庭、婚姻与生育一、家庭二、婚姻三、生育第三章经济第一节经济变迁过程一、民主改革前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集体经济时期(1959年-1982年)三、联产承包制以后的经济发展第二节经济结构一、各产业基本情况二、产业结构第三节劳动生产情况一、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二、雇工与互助三、传统生产中商品化程度第四节经济收入与支出一、收入二、支出三、家庭经济状况个案第四章教育与科技第一节教育一、传统教育二、中、小学教育三、内地西藏班、高中以上教育四、双语教学五、扫盲六、村民在教育观念上的矛盾第二节科技卫生一、科技二、卫生……第五章法律与社会治安第六章社会政治与社会管理第七章宗教第八章民族风俗第九章文学艺术与语言后记

作者简介

暂缺《门巴族:西藏错那县贡日乡调查》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况与历史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区位与自然环境
二、人口
三、自然资源
四、经济结构
五、族称
六、语言与文字
第二节 门隅门巴族简史
一、古代历史
二、门隅门巴族近现代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 人口与婚姻、家庭
第一节 人口变动的历史趋势
第二节 人口构成
一、性别状况
二、年龄构成
三、受教育情况
四、外来和迁出人口
五、色目村1976年与2003年人口状况比较
第三节 家庭、婚姻与生育
一、家庭
二、婚姻
三、生育
第三章 经济
第一节 经济变迁过程
一、民主改革前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二、集体经济时期(1959年~1982年)
三、联产承包制以后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经济结构
一、各产业基本情况
二、产业结构
第三节 劳动生产情况
一、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
二、雇工与互助
三、传统生产中的商品化程度
第四节 经济收入与支出
一、收入
二、支出
三、家庭经济状况个案
第四章 教育与科技
第一节 教育
一、传统教育
二、中、小学教育
三、内地西藏班、高中以上教育
四、双语教学
五、扫盲
六、村民在教育观念上的矛盾
第二节 科技卫生
一、科技
二、卫生
第五章 法律与社会治安
第一节 习惯法与村规民约
一、习惯法的渊源
二、习惯法的主要内容
三、习惯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村规民约
第二节 社会治安状况
一、对现行法律法规的宣传
二、贡日乡边防派出所第三警务区
三、民兵组织
四、对违法行为的处理
第六章 社会政治与社区管理
第一节 行政沿革
一、民主改革前的行政区划及管理
二、民主改革后的行政沿革
第二节 乡村基层政权
一、乡、村党政机构
二、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民主选举
三、乡、村党政机构的运转
四、村民的政治觉悟
第三节 社会状况及社区管理
一、社会分层
二、社区管理
三、民族关系及民族关系的协调
第七章 宗教
第一节 本土宗教
一、贡日乡门巴族本土宗教中的神鬼体系
二、与本土宗教有关的禁忌和习俗及消灾禳解
三、色目村的妖女传说与男性生殖器木偶
四、色目村的巨石崇拜
第二节 藏传佛教的传播
一、色目拉岗的建立
二、宁玛派和噶玛噶举派的传入
三、格鲁派的传入
第三节 贡日乡宗教信仰状况
一、贡日乡宁玛派寺院的特征
二、村民宗教信仰现状
三、从宁玛寺主到共产党基层干部:色目村白日寺的历史变迁
第八章 民族风俗
第一节 日常生活习俗
一、村落及房屋建筑
二、饮食
三、服饰
四、交往与待客
第二节 婚礼、葬仪
一、婚礼
二、妊娠与取名风俗
三、葬仪
第三节 岁时年节
一、洛萨节
二、望果节
第四节 传统风俗的移易
一、传统风俗移易的类型
二、村民对传统风俗移易的态度
第九章 文学艺术与语言
第一节 民歌
一、酒歌
二、仓央嘉错与门巴族情歌
第二节 神话与传说
一、色目村女妖神话
二、仓央嘉错的传说
三、草木皆兵吓退蒙古兵
四、坡芒东迪种树
五、机智的喇嘛
第三节 舞蹈与戏剧
一、舞蹈
二、戏剧
第四节 语言
一、语音、语法
二、部分词汇录音
第五节 民族心理素质
一、物我合一、珍爱生命、关爱自然的宇宙观
二、热爱生活、恬淡自足的人生观
三、和睦祥和的世俗社会理念
四、翻身农奴的政治心态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