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说说我自已:王富仁学术随笔自选集

说说我自已:王富仁学术随笔自选集

说说我自已:王富仁学术随笔自选集

定 价:¥18.50

作 者: 王富仁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木犁书系·风雨文丛
标 签: 随笔

ISBN: 9787533430023 出版时间: 2000-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281页 字数:  

内容简介

  这本书取名为《说说我自己》,因为作者把自己置身在历史的坐标系上来看待问题。他从自身的感受出发,谈自己、谈自己的时代、谈自己时代的文学,谈鲁迅、谈“五四”、谈中国文化……深邃的思考、深沉的感悟,一切都是那样的真切感人。片断:我与“五四”/王富仁我是通过鲁迅了解“五四”,又从“五四”了解鲁迅的。最早知道“五四”,是从小学和中学的课本里,那里面讲的是1919年5月4日的青年学生运动。我对这个“五四”,不知为什么,印象并不深刻,好像对我并没有发生多么明显的影响。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胆小怕事,从小学到大学,凡是学生运动的事,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我都不大敢参加。我对“五四”发生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在中学读了鲁迅的作品之后。那时才知道,除了1919年5月4日的青年学生运动之外,还有一个“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实际是在1919年以前的1917年就有了,它也不是在5月4日这一天发生的。我对人们称它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感到有些奇怪,但恰恰是这个不能算作“五四”的“五四”,对我的影响既深且巨。当时读了鲁迅,很喜欢鲁迅,因而也就很喜欢“五四”。我想,“五四”给中国产生了一个鲁迅,而鲁迅又给我们写了这样的作品,足见“五四”是挺伟大的。我为什么喜欢鲁迅呢?上面说过,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在农村,人是很少的,人与人的关系很单纯,那时大人教给我的是儒家的礼法。到了后来,读了《论语》和《孟子》,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我没有读《论语》、《孟子》的时候,我就已经懂得了其中的大部分的道理,那是在农村的实际生活中学到的,是大人们以身作则给我“则”出来的。但到了城市里,接触的人多了起来,知道的事多了起来,就有些应付不了啦。我那时又弱又小,打架打不过人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没有任何办法,总觉着这个世界有点妈妈的,世界上的很多人也有点妈妈的,并不像大人们、老师们、领导们说得那么好。这时候,多么想把人想得清楚一些、把事理解得深刻一些啊!当时也读过一些其它的书,老师和领导也经常给我们讲一些做人的道理,但总觉着有些“隔”,有些驴唇不对马嘴,及至读到鲁迅的杂文,心里才觉得亮堂了许多。从那时,我才知道应当怎样观察人,怎样理解人,才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在过去,社会、生活、人乃至自己这些自己很难驾驭的东西,对自己是一种沉重的压力。读了鲁迅之后,我才感到,世界虽然荒谬,但却不是没有趣味的;自我虽然渺小,但却不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就给了我一种做人的感觉,做人的勇气。我这一生,经历过很多不如意的事,但却没有被这些事情完全压垮。越在困难的情况下,这个世界在你面前表演得越充分,你看到的有趣的东西就越多,你也越是能够看清自己要走的路,做人的勇气也就大一些。我认为,这就是鲁迅杂文所表现出的一种精神。所以,我得感谢鲁迅。是他,教会了我在这个纷坛复杂的现代世界上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当时读鲁迅,没有想当作家、当教授的意思。只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才考了一个研究生,研究起鲁迅和现代文学来。在这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了解得才多了起来。陈独秀了,胡适了,周作人了,李大钊了,《新青年》了,《新潮》了,白话诗了,现代小说了,传统文化了,外国文化了,人道主义了,个性解放了,等等,等等,但对这一切,我仍然是依照鲁迅的理解来理解的。它的自由的要求,民主的要求,科学的要求,改革开放的要求,文化革命的要求,文学革命的要求,在我看来,是异常自然的。孔子那个时候,只要维护好皇帝的政权就行了,只要当官的不贪赃枉法就行了。当官的能把官位坐稳,老百姓也有个安生日子。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可不行。现代的社会得靠全社会的人的共同努力,人民没自由怎么行?政治不民主怎么行?不讲科学怎么行?对整个世界没有一个起码的了解怎么行?世界变化了,人的观念也得变化;人的观念变化了,文化、文学不变也得变。文化革命、文学革命又有什么可怕的?怕的是那些已经有了特权的人物,我们这些老百姓有什么可怕的?直至现在,还有很多人厌恶“五四”,厌恶鲁迅。我认为,他们想的都不是我们中国人怎样在现代的世界上生存下去,发展起来,而是别的一些事情。当然,“五四”也不是把什么事情都给我们做好了,鲁迅也不是把什么事情都告诉给了我们。要是那时的人把任何的事情都给我们做好了,我们再做什么呢?他们提出了自由、民主、科学这些现代的中国人需要追求的东西,只要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我们必须具有的,“五四”对我们就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没有告诉我们这一切,韩愈没有告诉我们这一切,朱熹也没有告诉我们这一切,这一切是“五四”告诉给我们的。我认为,这就足够了。至于怎样实现它们,什么时候实现它们,在实现它们的道路上还会有哪些困难,会不会走弯路,会不会有牺牲,这都是我们这些后来人应当思考的。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五四”。1999年4月14日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作者简介

  王富仁,1941年生,山东高唐人。196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197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主要著作有:《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王富仁自选集》(文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另有论文集5部、译著1部、散文集2部。

图书目录

    目录
   自序
   说说我自己
   我的立场
   我与“五四”
   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时代,认识自己时代的文学
   墙与门——文化杂谈之一
   门与窗——文化杂谈之二
   讨杂文檄——伪农先生《淡味斋随笔》序
   中国文化的总主题——《文化与社会丛书)总序
   走向独立过程中的中国文化
   学科交叉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
   中俄知识分子之差异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建设
   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
   围绕“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的学术论争
   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批评话语
   地域文学与民族文学——邓经武(20世纪巴蜀文学》序
   关于(20世纪中国杂文史)的断想
   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马云 (叙事学与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序
   关于中国的比较文学
   谈科幻小说
   “愕愕之土”傅斯年
   《徐忠平书法作品选集》序
   梁实秋《雅舍》赏析
   梁实秋《女人》赏析
   自我的回顾与检查——《先驱者的形象》 自序
   一颗渺小心灵的微弱蠕动——《文化与文艺》自序
   我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解读——《灵魂的挣扎》自序
   《历史的沉思》自序
   蝉声与牛声——《蝉声与牛声》自序
   韩文译本 《鲁迅论集》序
   我走过的路——《王富仁自选集》自序
   《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