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育教育学理论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

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

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

定 价:¥36.00

作 者: 谢海光主编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政治理论

ISBN: 9787309027105 出版时间: 2001-01-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3cm 页数: 34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系列全国19所重点大学的宣传思想理论工作者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以及计算机、互联网信息专业的教师、专家联合攻关的科研成果。本书作为对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习和利用互联网指示认真响应之实践,着力于全面推广互联网基本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防范互联网消极影响;着力于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要求,弘扬网络道德,栽培科学、进步和友善利用互联网的社会公德;着力于深刻解析思想政治工作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诸多新问题,探索基于互联网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的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构、制度设计和操作范式之建议;着力于帮助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了解创办思想政治工作特色网站的基本思路、方法、过程和管理模式,掌握互联网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从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本书适合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编委会成员(按姓氏笔画顺序)介建美电子科技大学石凤妍天津大学孙雷东北大学朱正威西安交通大学任国华华东师范大学吴无畏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吴潜波中国人民大学张正扬北京邮电大学李旭炎南开大学李振文华中科技大学杨振斌清华大学陈小平上海交通大学陈建新华南理工大学金荣贵华东政法学院姚润皋南京大学胡礼祥浙江大学赵为民北京大学钟家栋复旦大学项扬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倪浩上海交通大学徐正初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徐国权上海交通大学徐剑上海交通大学袁久红东南大学钱天东上海交通大学陶德坤上海交通大学蒋宏上海交通大学谢海光上海交通大学

图书目录

目录 基础篇
第1章 互联网的基本认识
第一节 互联网的定义
第二节 互联网与第四媒体
第三节 互联网的基本功能
第2章 互联网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生存状态
第二节 以交互性、虚拟性、学习性为标志的运作模式
第三节 以多边性、全时性、共享性为标志的机制特质
挑战篇
第3章 透视互联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Ⅰ
——政治学判据
第一节 观念解构: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侵袭
第二节 权力解构:国家作用和制度设置的暗示
第三节 环境解构:政治昌明和社会发展的扰动
第4章 透视互联网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Ⅱ
——社会学判据
第一节 社会取向:庸俗化和灰色化
第二节 秩序再造:社会生态的变异
第三节 安全失控:黑客和病毒的猖獗
第四节 信用危机:形形色色的网上陷阶
第5章 透视互联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Ⅲ
——文化学判据
第一节 知识积累更加迅速,情操陶冶有所缺乏
第二节 记忆效率大大提高,深邃思辨有所淡化
第三节 国际交流日益扩大,文化霸权有所凸现
第四节 形象表现不断优化,精神意义有所削弱
第6章 透视互联网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IV
——论理学判据
第一节 伦理认知的冲突与裂变
第二节 伦理情感的疏远与隔阂
第三节 道德意志的紧张与无奈
第四节 伦理规范的滞后与滥用
第五节 道德行为的失衡与异化
第7章 透视互联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V
——法学判据
第一节 网络信息施受双方合法性地位认定的复杂性
第二节 网络信息内容与传播方式的不可控性
第三节 网络信息传播者法律责任的模糊性
第四节 网络信息管理立法的两难性
第8章 透视互联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VI
——心理学判据
第一节 认知冲突
第二节 情感冲突
第三节 意志冲突
第四节 人格冲突
第五节 社交冲突
第六节 网络综合征测试
第9章 透视互联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Vll
——交往学判据
第一节 信息时代与交往变革
第二节 互联精髓与交往真谛
原则篇
第10章 知己知彼,保持警觉性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Ⅰ
第一节 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哲学基础
第二书 识别美国意识形态渗透的图谋
第三节 抵制敌对势力对国际传播领域的垄断
第11章 关注对象,把握针对性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Ⅱ
第一节 调查研究与正确引导相结合
第二节 顺应规律与文化熏陶相结合
第三节 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
第四节 有效融合与保持优势相结合
第12章 遵循规律,重视有效性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Ⅲ
第一节 创新网络信息的流通模型
第二节 增强教育者的信息素质
第三节 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第四节 利用介体拓宽传输渠道
第五节 主动优化和调控网络环境
第13章 关注现实,体现时代性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 IV
第一节 实在性与虚拟性相结合
第二节 科学灵魂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第三节 消解冷漠与重视关怀相结合
内容篇
第14章 高扬共同理想,培育四有新人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Ⅰ
第一节 高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战斗力
第二节 研究特点、遵循规律,科学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节 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全面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
第15章 以人为本,确保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Ⅱ
第一节 优化网络,开发信息资源
第二节 培养人才,形成先进群体
第三节 造就队伍,加强制网力度
方法篇
第16章 主动建设,积极弘扬主旋律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Ⅰ
第一节 走进网络,转变教育观念
第二节 利用网络,扩大正面影响
第三节 宣传网德,倡导道德自律
第17章 依法治网,有效掌握制网权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Ⅱ
第一节 关注网络,依法管理处置
第二节 规范网络,加快立法进程
第三节 营造氛围,维护发展环境
第18章 创建主题同越,巩固主流阵地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Ⅲ
第一节 创建主题网站的实践和启示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类网站创建流程
第三节 主题网站的可持续发展
第19章 重视新闻宣传阵地,组成网络新闻宣传国家队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IV
第一节 把握网络新闻真实性的内涵
第二节 端正网络时代的受众观念
第三节 建设网络新闻宣传的国家队
途径篇
第20章 借鉴网络,全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途径Ⅰ
第一节 了解对象,把握思想脉络及规律性
第二节 运用网络,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
第三节 突破框框,实现观念、内容、形式和机制创新
第21章 加强管理,保障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安全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途径Ⅱ
第一节 加强信息审查,严格网站分级
第二节 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水平
第三节 清除毒瘤,弘扬正气
第四节 遵循规律,科学管理
环境篇
第22章 充分把握网络资源,奠定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源基石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环境Ⅰ
第一节 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地区的特色网站导航
第二节 国内媒体特色网站导航
第三节 在线图书馆、资料库、出版社特色网站导航
第23章 广泛运用网络资源,保持思清政治工作的学术境界
——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环境Ⅱ
第一节 中国社科学术特色网络导航
第二节 高校特色热网导航
第三节 中国影响较大的综合特色网站导航
附录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上海交通大学BBS饮水思源站管理规则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