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刑法刑法法益原理

刑法法益原理

刑法法益原理

定 价:¥12.00

作 者: 丁后盾著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丛编项: 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文库
标 签: 刑事法

ISBN: 9787801073167 出版时间: 2000-02-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0cm 页数: 179 字数: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刑法本质上是一部刑法法益保护法。刑法法益是刑法规范所保护的利益。刑法法益的学说虽然肇始于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时期,但是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都有其刑法法益的特定内涵和外延。本书考察了其历史沿革、刑事立法体现、西方刑法法益的分类之后,对刑法法益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作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刑法法益与不同层次的刑法学范畴之间的关系。刑法法益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法律概念。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引入刑法法益的概念,从犯罪构成之外来研究我国传统刑法学中犯罪客体的基本内容,从社会危害性的“质”和“量”两个方面进一步明确犯罪的本质。同时,对我国犯罪构成的内容和结构作出适当的调整,形成犯罪成立的动态、多层次的要件,即符合构成要素、刑法法益侵害、排除免责理由的双层三要件犯罪成立模式,逐步收缩刑事责任的范围,实现刑法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的最佳功能,以适应当前我国依法治国的国策和司法实践中实行控辩式诉讼机制的改革需要。本书分析了刑法法益在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中的功能,指出刑法法益不仅是刑事立法的实质标准,而且具有对刑事立法的合法性评价作用,为了弥补刑事立法的不足,刑法法益还是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立法精神、准确解释和适用法律的最终标准。关键词:刑法法益概念 刑法法益结构 刑法法益功能犯罪本质 犯罪成立要件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丁后盾又名丁泽芸,1969年7月4日生,安徽庐江人。专科毕业,做过外语老师、机关职员、外企业务主管,1992年曾在南京大学进修学习,1993年8月入郑州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96年7月获法学硕士学位并被分配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授予二级警司,同年9月入学北京大学,1999年7月获法学博士学位。在《法学研究》、《人民检察》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中国刑法论》、《中国暴力犯罪对策研究》、《计算机犯罪及对策》等教材著作20余部,合译《刑罚理念的批判》,个人著有《金融电脑犯罪及对策》。

图书目录

     目录
   总序
   序
   内容提要
   绪论
   第一章 刑法法益学说沿革
    第一节 刑法法益学说形成
    第二节 刑法法益学说发展
    一 毕尔巴模的“法保护的财(Gut)”的观念
    一 宾下的规范理论
    三 米歇尔·马克斯的人本主义法益观
    四 蓝波的精神文化主义法益观
    第三节 刑法法益学说相对成熟
    一 李斯特的目的刑主义法益观
    二 威尔泽尔的目的行为论法益观
    三 耶各的法益观
   第二章 刑法法益概念
    第一节 刑法法益定义
    第二节 利益
    一 利益观念的历史回顾
    二 利益的概念
    三、利益与刑法法益
    第三节 刑法法益的范围
    一 刑法法益范围概述
    二 刑法法益与法律保护的利益
    三 刑法法益与宪法法益
    四 刑法法益与文化规范
    五 刑法法益与法条益
    第四节 刑法法益的分类
    第五节 刑法法益与犯罪本质、刑事责任
    一 刑法法益侵害与犯罪本质
    二 刑法法益与刑事责任
   第三章 刑法法益结构
    第一节 刑法法益结构概述
    第二节 刑法法益模向结构
    一 个人法益
    二 超个人法益
    三、个人法益与超个人法益
    第三节 刑法法益纵向结构
    一 同类法益
    二 具体法益
    三 同类法益与具体法益
   第四章 刑法法益功能
    第一节 刑法法益功能概说
    第二节 刑法法益的立法功能
    一 刑法法益的立法功能的概念
    二 刑法法益的立法功能的体认
    三、刑法法益对犯罪的理论分类作用
    第三节 刑法法益的司法解释国能
    一 刑法法益的司法解释功能概念
    二 从刑法法益看行为人对刑事违法性的认识
    三 从刑法法益看刑事违法性的阻却事由
   第五章 刑法法益与犯罪成立要件
    第一节 刑法法益与犯罪客体
    一 犯罪客体的语义分析
    二 我国犯罪客体概念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犯罪构成理论概说
    一 国外的犯罪构成理论
    二 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
    第三节 刑法法益与犯罪成立要件
    一 犯罪成立要件概说
    一 符合构成要素
    三 排除免责理由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