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道教早期道教史

早期道教史

早期道教史

定 价:¥58.00

作 者: 汤一介著
出版社: 昆仑出版社
丛编项: 东方文化集成·中华文化编
标 签: 道教史 中国

ISBN: 9787800408182 出版时间: 2006-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大32开 页数: 418 字数: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通过自汉至唐初的发展勾画出道教在这一时期如何逐渐形成一种较为完备意义上的宗教的过程。本书主要分两个部分:(一)道教在我国如何形成一种较为完备意义上的宗教的过程;(二)对这一时期的道教与传人佛教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比较。此书特别注意到,这一时期佛道二教的不同,它从“老子化胡”、“生死”、“神形”、“轮回与承负”、“出世与人世”等方面根据当时的史料一一作了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了解当时这两种宗教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早期道教史》分两个部分:(一)道教在我国如何形成一种较为完备意义上的宗教的过程;(二)对这一时期的道教与传人佛教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比较。《早期道教史》是一部通过自汉至唐初的发展勾画出道教在这一时期如何逐渐形成一种较为完备意义上的宗教的过程。这本书认为,在东汉已经具备了形成一种中国自身宗教的社会条件,同时《太平经》又为道教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至东汉末出现了两支重要的道教派别:五斗米道与太平道。经过魏晋南北朝,道教逐渐完善了其道教组织、思想和炼养方法、经典体系、仪规制度、神仙谱系和历史传承,至唐初有了道教的哲学,从而使道教成为一完备的宗教。该书并认为,一般宗教大体上都是应具备这些条件的。《早期道教史》特别注意到,这一时期佛道二教的不同,它从“老子化胡”、“生死”、“神形”、“轮回与承负”、“出世与人世”等方面根据当时的史料一一作了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了解当时这两种宗教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

  汤一介,1927年生于天津,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大学编撰中心主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编撰与研究”首席专家。曾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并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教授、麦克玛斯特大学兼任教授、纽约州大学宗教研究院研究员、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胡适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钱宾四学术讲座主讲教授。著有《郭象与魏晋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儒道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在非有非无之问》,《非实非虚集》,《昔不至今》,《郭象》,《佛教与中国文化》,《生死》,《和而不同》,《Confucianism,Buddhism,Taoism,Christianity and Chinese Culture》,《La Mort》等。主编《国故新知:中国文化的再诠释》,《论传统与反传统》,《影响世界的著名文献·哲学卷》,《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论著辑要丛书》七卷,《道家文化研究丛书》12卷,《国学举要》八卷,《20世纪西方哲学东新史》14卷。

图书目录

《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第一章 绪论
一 道教的产生是适应了东汉末期中国民族(主要是汉族)的社会、政治、经济、道德以及人们的心理的需要
二 道教发展一种完善意义的有重大影响的宗教的过程表明了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宗教团体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 道教哲学作为一种宗教哲学有着它明显的特点,其特点只能在和其他宗教对比中加以揭示
第二章 《太平经》--道教产生的思想准备
一 《太平经》的成书问题
二 论《太平经》中的“气”与“道”
三 关于《太平经》若干问题的讨论
第三章 道教的产生
第四章 《老子想尔注》与《老子河上公注》
一 《老子想尔注》
二 《老子河上公注》
第五章 三国西晋时期对道德教的限制
第六章 道教在南北朝的发展
一 整顿和建立道教的教会组织
二 为道德建立和完善其宗教教义的理论体系
三 编纂道教经典
四 制定和完善教规教仪
五 编造神仙谱系和传授历史
第七章 为道德教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家葛洪
一 生平与著作
二 为道教建立理论体系
三 《抱补子内外篇》所反映道教“治身”与“治国”并重的特点
四 在医药学和比学上的贡献
第八章 为道教建立比较完备的教规教仪的思想家寇谦之
一 生平与著作考证
二 对道教的改革
三 为道教建立教规教仪
第九章 为道德道创经典目录的思想家陆修静
第十章 为道德建立神仙谱系统和传授历史的思想家陶弘景
第十一章 为道教创立哲学理论的思想家成玄英
第十二章 佛道之争(一)--关于老子化胡问题的争论
第十三章 佛道之争(二)--关于生死、形神问题的争论
第十四章 “承负”说与“轮回”说
第十五章 “出世”和“入世”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