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民间艺术凌刻套板绘图西厢记(共3册)

凌刻套板绘图西厢记(共3册)

凌刻套板绘图西厢记(共3册)

定 价:¥298.00

作 者: (元)王实甫、(明)凌濛初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宋元作品

ISBN: 9787532540617 出版时间: 2005-04-01 包装: 精装
开本: 8开 页数: 1366 字数:  

内容简介

  大约在万历天启年间,中国雕版印刷术进入了空前繁荣发展的阶段,这时的北京、徽州、金陵、建安等地书坊,不断探索创新刻书方法,各种不同的刻书形式和工艺运用,使雕版印刷呈现也万壑争流的景象。而江南吴兴的凌、闵二家,更以其大规模经营套版印刷闻名于世,为明代刻书事业的最后落幕抹上了一道亮丽的晚霞。明末凌濛初套板印本,一向为读者和藏书家所喜爱,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三百年来,凌刻本已廖如星辰,而其中套色绘图的名著印本,尤为罕见。《凌刻套板绘图西厢记(套装共3册)》为凌刻套色印本之一种,行距疏朗,色彩悦目,由当时著名的徽派画家精心绘图,刻印于卷首,眉端集录诸家评语,字体秀逸,是凌刻本中最上乘的代表作。兹以原刻初印本线装影印,行格版框悉保持原貌,堪称阅读与收藏的最佳版本之一。本书是中国文学作品的高峰之一,文辞华丽,故事曲折,情节跌宕,文笔细腻,人物传神,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西厢记》的剧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作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使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是变得更加激烈。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吸引力,也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西厢记》通常被评价为一部“反封建礼教”的作品,这当然不错。但同时它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作者很少从观念的冲突上着笔,而是直接切入生活本身,来描绘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的渴望,情与欲的不可遏制和正当合理,以及青年人的生活愿望与出于势利考虑的家长意志之间的冲突。可以说,作者把反对礼教的主题充分生活化了,写出了生活在压抑中的女性的青春苦闷和莫名的惆怅,在这背后,则存在着她那非出于己愿的婚约的阴影。非常直率甚至是放肆地表述了男子对于美丽女性出于天然的渴望与倾慕,以及女子对这种渴慕的自然回应。这里并没有也不需要多少深刻的思想,而是在人物自然天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出青年男女之间一见钟情的爱悦,而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共鸣。在经过一番艰难曲折之后,作者以舞台上的胜利,给仍然生活在压抑中的人们以一种心理的满足。虽然这种胜利不得不以剧中冲突双方的妥协、矛盾的消解为代价,以男主人公中进士然后完婚的陈旧的大团圆模式来完成,但毕竟是张扬了受抑制的情和欲的权力,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从而对封建道德教条的某些方面造成有力的冲击。《西厢记》以很高的艺术水平来展现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使得它格外动人。

作者简介

暂缺《凌刻套板绘图西厢记(共3册)》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西厢记旧目
太和正音谱目录
 王宝甫
 西厢记
点鬼簿目录 舆周宪 王本合
 王寔甫
 张君瑞闹道场
 崔莺夜聴琴
 张君瑞害相思
 草桥店梦莺莺
关汉卿
 张君瑞鹿圑圞
日新堂本目录
 第一本 焚香拜月
 第二本 水经写恨
 第三本 诗句傅情
 第四本 雨云幽会
 第五本 天赐圑圆
 俗本目二十条不载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