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宋代馆阁校勘研究

宋代馆阁校勘研究

宋代馆阁校勘研究

定 价:¥25.00

作 者: 李更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典籍与文化研究丛书
标 签: 文献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7290049 出版时间: 2006-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字数:  

内容简介

  馆阁是宋代国家藏书机构的别称,也是国家整理颁印图书典籍的一个重要部门。北宋时期国家颁行的官本对后世影响甚巨,产生了不少能继承汉唐学术传统、又对校勘的学术发展有所推进的严谨扎实的高质量的馆阁专书校勘。《宋代馆阁校勘研究》分别以“馆阁制度溯源”、“宋代馆阁制度的沿革”、“图书校理运作分析”、“北宋馆阁校勘的学术发展”、“南宋馆阁校勘的衰微与学术文化重心的转移”诸多方面,以第一手资料,全面系统堪称深入地探讨了宋代馆阁制度的沿革,及其图书校勘工作,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学术专著。

作者简介

  李更,1967年生。1985年至1992年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攻读本科及硕士研究生,1992年留校任教。2001年于同校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成员、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宋代文献整理及宋代学术文化研究。曾为《全宋诗》项目组骨干成员;并与陈新先生合著《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校证》。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科研项目。

图书目录

绪论
一、研究旨趣
二、研究现状及问题
三、本书的研究视角
第一章 馆阁制度溯源
第一节 先秦时期国家文献档案的收藏管理
第二节 汉代对国家藏书的系统整理和相关职官设置
一、西汉时期
二、东汉时期
第三节 秘书机构的成熟发展——魏晋南北朝、隋
一、三国时期秘书机构的建立
二、两晋秘书机构的发展
三、南朝——发展与嬗变
四、十六国及北朝
五、隋——秘书机构的鼎盛时期
第四节 文馆对典籍整理工作的介入——唐五代
一、唐代
二、五代十国
第二章 宋代馆阁制度沿革
第一节北宋前期
一、机构建制
二、职官设置
三、职能特点
四、职官选任
第二节北宋后期
一、机构建制
二、职官设置
三、职能特点与职官选任
第三节 南宋时期
一、机构与职官
二、职能特点和职官选任
第三章 图书校理运作分析
第一节 史料中相关名词的使用及实际工作性质
一、校勘
二、“校书”与“校雠”
三、“校对”
四、“校定”、“校正”及其他
第二节 馆藏的校勘整理
一、北宋前期的日常工作要求
二、“校雠日课”
三、因清理补充馆藏或提供宫廷藏书而进行的集中整理
四、馆职官员的自主校勘
第三节 以刊印颁行为目的的专书整理
一、馆阁的专书整理
二、国家重要图书典籍整理的部门分工
第四节 搜求、编目与校勘
一、搜求与校勘
二、编目与校勘
第五节 馆阁校书的人员构成
一、校勘馆阁或宫廷藏书的人员构成
二、专书整理的人员构成
三、所谓“专家校书”与馆阁的人才养成作用
第四章 北宋馆阁校勘的学术发展
第一节 校勘方法与校勘资料
一、校勘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对校勘资料的认识和把握
三、校勘考证资料的查找及对书籍流传演变的认识
第二节 校改处理与校勘原则
一、校勘成果的表现形式
二、校改处理的特点
三、对校勘原则的认识
第三节 “是正文字”的汇录与刊误之作
一、馆阁校书中的汇录“是正文字”与“疏其谬误”
二、刊误之作的出现与图书流通形式的变化相适应
第五章 南宋馆阁校勘的衰微与学术文化重心的转移
第一节 “校雠式”与南宋馆阁校勘的学术特征
一、“校雠式”的内容和性质
二、南宋校勘的发展及馆阁校勘的学术地位
第二节 馆阁工作之变化与“校雠学”概念的偏移
一、郑樵校雠理论与馆阁图书事业之关联
二、“校雠”概念的偏移与南宋时期藏书经营方式的变化
三、辑佚思想与图书的搜求、校勘
第三节 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国家藏书机构的萎缩
一、南宋以来书籍收藏、刊刻情况的变化
二、元、明、清国家藏书机构及工作的变化
结语
附录 宋代馆阁校书考
一、馆阁或宫廷藏书的校写
二、为雕印颁行而组织的专书校勘
三、馆阁官员的自主校书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