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数据库理论多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

多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

多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

定 价:¥38.00

作 者: 李瑞轩, 卢正鼎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数据库系统

ISBN: 9787121009549 出版时间: 2005-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字数:  

内容简介

多数据库系统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个新兴的数据库研究领域。本书全面而深入地论述了多数据库系统的相关概念、理论原理及实现技术。 全书共10章,分4个部分:第1部分是全书的基础,介绍多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相关研究工作及系统体系结构;第2部分是全书的核心,着重讨论多数据库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公共数据模型、模式集成、查询处理、查询优化、事务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第3部分介绍文件系统与多数据库系统的集成;第4部分以Panorama原型系统为例介绍多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 本书是作者在研究和开发分布式异构多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组织撰写的,包含了作者在多数据库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本书概念清晰、理论深刻、内容翔实,既可作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计算机专业的研究和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李瑞轩,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放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异构系统集成,分布式系统安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技预研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编写出版专著和教材2部。卢正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专家组组长。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系统集成及其软件支撑环境、分布式计算、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曾获美国SME“大学领先奖”等多项奖励,主编或合编出版教材和著作9部,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图书目录

第1章 多数据库系统概述
1.1 问题背景
1.2 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
1.3 多数据库系统的定义
1.4 多数据库系统的特征
1.4.1 已存性
1.4.2 分布性
1.4.3 自治性
1.4.4 异构性
1.5 多数据库系统的分类
1.5.1 按多数据库系统的特性分类
1.5.2 按有无全局模式分类
1.6 多数据库技术研究概述
1.6.1 传统的多数据库系统
1.6.2 扩展的多数据库系统
1.6.3 多数据库研究综述
第2章 多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2.1 分布异构环境的互操作体系操作
2.1.1 互操作性概念
2.1.2 分布对象技术与互操作
2.1.3 互操作系统体系结构
2.2 多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2.2.1 数据集成与互操作的方法
2.2.2 多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2.2.3 基于代理的多数据体系结构
2.3 联邦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2.3.1 联邦数据库系统概念
2.3.2 联邦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第3章 公共数据模型
3.1 数据模型
3.2 多数据库模式结构
3.3 公共数据模型
3.3.1 公共数据模型的作用
3.3.2 常用的公共数据模型
3.3.3 异构数据源集成模型
3.4 OIM模型
3.4.1 带根连通有向图
3.4.2 OIM对象模型
3.4.3 OIM对象代数
3.4.4 基于OIM的查询
3.5 XIDM模型
3.5.1 XML技术的发
3.5.2 基于XML的集成数据模型
3.5.3 多数据库模型映射
3.5.4 XIDM模型及模式映射示例
3.5.5 XIDM模型与其它模型的比较
第4章 模式集成
4.1 模式集成概述
4.2 模式集成框架
4.2.1 模式集成的两个阶段
4.2.2 模式映射
4.3 模式冲突的分类及解决策略
4.3.1 对象标识冲突及解决策略
4.3.2 模式定义冲突及解决策略
4.3.3 语义冲突及解决策略
4.3.4 数据冲突及解决策略
4.4 模式集成正确性判断标准
4.4.1 信息容量
4.4.2 模式变换正确性标准
4.4.3 模式变换分析
4.5 完整性约束的集成
4.5.1 基本操作
4.5.2 处理完整性约束的规则
4.5.3 规则应用示例
第5澡 查询处理
5.1 查询处理体系结构
5.1.1 传统数据查询处理
5.1.2 分布式数据库查询处理
5.1.3 多数据库查询处理
5.2 多数据查询语言
5.2.1 查询语言剖析
5.2.2 多数据库对象结构化查询语言
5.3 查询内部表示与查询转换
5.3.1 查询树
5.3.2 查询转换规则
5.3.3 多数据库规范树
5.4 查询分解
5.4.1 查询分解预处理
5.4.2 查询分解原则
5.4.3 基于查询任务树的并发调度体系
5.4.4 查询分解算法及其等价性分析
5.4.5 查询分解的实现
第6章 查询优化
6.1 传统的查询优化技术
6.1.1 查询优化的意义
6.1.2 集中式数据库的查询优化
6.1.3 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优化
6.1.4 集中式与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技术的比较
6.2 多数据库查询优化概述
6.2.1 多数据库查询优化问题分析
6.2.2 多数据库查询优化的准则
6.2.3 多数据库查询优化的代价估算
6.3 基于局部数据源查询能力的优化
6.3.1 局部数据源查询能力分析
6.3.2 基于局部数据源查询能力的代数优化
6.4 查询后处理与查询调度
6.4.1 全局查询图
6.4.2 查询后处理调度依据
6.4.3 全局查询超图集的生成
6.4.4 查询后处理的并发调度原理
6.5 查询后处理优化
6.5.1 查询后处理优化的基本内容
6.5.2 查询后处理的代价参数
6.5.3 查询后处理静态优化算法
6.5.4 查询后处理动态优化策略
第7章 事务管理
7.1 传统的事务管理
7.1.1 事务的基本概念
7.1.2 可串行化
7.1.3 形式化描述
7.2 多数据库事务模型
7.2.1 事务类型
7.2.2 调度类型
7.2.3 可串行性
7.3 多数据库事务管理体系结构
7.4 多数据库事务管理问题
7.4.1 全局可串行化问题
7.4.2 全局原子性和恢复问题
7.4.3 全局死锁问题
7.5 全局可串行化
7.5.1 局部数据库调度类型与全局可串行化策略
7.5.2 两级并发控制方法
7.5.3 嵌套事务的可串行化问题
7.6 放松的可串行化标准
7.6.1 多数据库一致性和完整性约束
7.6.2 强正确性
7.6.3 两级可串行比(2LSR)
7.6.4 2LSR调度的强正确性
7.6.5 基于视图的2LSR调度
7.6.6 2LSR调度分析
7.7 多数据库事务原子性保证策略
7.7.1 重做方法
7.7.2 重试方法
7.7.3 补偿方法
7.7.4 2PC协议
7.7.5 四种方法的结合
第8章 安全管理
8.1 多数据库系统安全体系
8.1.1 多数据库中的安全问题
8.1.2 多数据库安全研究现状
8.1.3 多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体系
8.2 多数据库系统的认证体系
8.2.1 需要解决的问题
8.2.2 两种身份认证技术
8.2.3 多数据库系统中的身份认证
8.3 多数据库系统的访问控制
8.3.1 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
8.3.2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8.3.3 多数据库系统中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8.4 多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事务管理
8.4.1 多级安全数据库系统的事务管理
8.4.2 多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事务管理
第9章 文件系统的集成
9.1 文件系统的特点
9.1.1 文件和文件系统
9.1.2 文件系统的特征
9.1.3 半结构化数据
9.2 集成文件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9.2.1 集成文件系统的技术要求
9.2.2 公共数据模型
9.2.3 查询处理
9.2.4 模式集成
9.2.5 视图管理
9.2.6 事务处理
9.3 集成文件系统的一般方法
9.3.1 集成文件系统的多数据库体系结构
9.3.2 数据抽取和预处理
9.3.3 文件系统的局部代理
9.4 基于XML的文件系统与多数据库系统集成
9.4.1 XML概述
9.4.2 XML图
9.4.3 基于XML的公共数据模型
9.4.4 基于XML的查询语言
9.5 集成文件系统的多数据库事务模型
9.5.1 事务模型
9.5.2 全局事务管理器
9.5.3 事务提交协议
9.5.4 局部代理设计
第10章 多数据库系统实现
10.1  Panorama系统体系结构
10.1.1 系统实现框架
10.1.2 系统功能结构
10.1.3 系统基本处理过程
10.2 Panorama底层支撑平台
10.2.1 对象粒度
10.2.2 调用类型
10.2.3 客户请求映射方式
10.2.4 对象生命期
10.2.5 激活策略
10.3 模式集成实现策略
10.3.1 系统模式结构
10.3.2 模式集成过程
10.3.3 模式冲突解决策略
10.3.4 模式信息策略
10.4 查询处理实现策略
10.4.1 全局查询定义
10.4.2 查询处理过程
10.4.3 全局查询分解
10.4.4 中间结果合并
10.4.5 查询优化处理
10.5 事务处理实现策略
10.5.1 局部代理的设计
10.5.2 全局事务的并发控制
10.5.3 全局事务提交协议
附录A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