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复合地基三维数值分析

复合地基三维数值分析

复合地基三维数值分析

定 价:¥32.00

作 者: 张爱军等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逼近

ISBN: 9787030126719 出版时间: 2004-02-01 包装: 精装
开本: B5 页数: 248页 字数:  

内容简介

  《复合地基三维数值分析》对复合地基承载能力这样一个非常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广泛分析影响复合地基承载能力诸因素及各类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的基础上,总结计算了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解析计算方法,推导了能考虑井阻和涂抹作用的散体桩式复合地基固结计算解析公式,建立了计算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统一数值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反映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加固效应及实际承载特性的三维有限元-无界元藕合非线性分析程序FNIJ3D。用《复合地基三维数值分析》提出的数值方法对碎石桩复合地基P-S曲线的计算,得到与实测十分相符的结果,对柔体桩复合地基及刚体桩复合地基计算所得的结果,全面反映了各类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复合地基三维数值分析》的数值方法具有对土性参数进行反分析、模拟各种尺寸载荷试验以及优化设计参数等功能,它与实践经验的结合将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的途径。《复合地基三维数值分析》还提供了复合地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计算源程序。《复合地基三维数值分析》可供从事复合地基研究和实践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复合地基三维数值分析》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概论
1.1复合地基研究的简要回顾
1.1.1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复合地基理论
1.1.2复合地基的分类方面
1.1.3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方面
1.2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的分析
1.2.1散体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
1.2.2柔体桩式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
1.2.3刚体桩式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
1.3复合地基三维数值分析的思路与任务
第2章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解析计算方法
2.1散体桩复合地基承载能力计算
2.1.1桩体承载力计算
2.1.2桩间土承载力计算
2.1.3散体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
2.1.4讨论与小结
2.2散体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2.2.1下卧层沉降量计算
2.2.2加固区沉降量计算
2.2.3讨论与小结
2.3柔体桩复合地基承载能力计算
2.3.1承载力计算
2.3.2沉降计算
2.4刚体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与沉降量计算
2.5柔性荷载作用下各类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2.5.1承载力的计算
2.5.2沉降量的计算
2.6考虑群桩效应时各类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
2.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承载力与沉降计算介绍
2.7.1散体桩复合地基方面
2.7.2柔体桩复合地基
第3章复合地基的固结解析计算
3.1径向固结度计算
3.1.1基本假定
3.1.2数学方程
3.1.3微分方程的求解
3.1.4公式的讨论
3.1.5公式的验证
3.2竖向固结度计算
3.2.1基本假定
3.2.2公式推导
3.2.3方程求解
3.3复合地基整体固结度的计算
3.4柔体.刚体桩复合地基的固结计算
第4章复合地基数值分析数学原理
4.1数学模型
4.1.1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4.1.2无界元的基本原理
4.1.3接触单元的数学模型
4.2本构模型
4.2.1桩体与土体的本构关系
4.2.2桩土接触面本构关系
4.3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解析
4.3.1非线性分析的程序实现
4.3.2单元的破坏模式与应力修正
4.3.3应力迁移
4.3.4其他问题
第5章复合地基三维数值分析程序
5.1程序标识符的意义和命名原则
5.2程序的框架与主过程
5.2.1程序的运行
5.2.2程序包括的子过程及其作用
5.2.3模块程序comm.for清单
5.2.4程序的主框图
5.2.5程序的主过程源代码
5.2.6程序中的前后处理与错误检测
5.3输入输出子过程
5.3.1输入子过程
5.3.2高斯点坐标和权系数
5.3.3输出结果子过程
5.4自由度指示矩阵和主元指示矩阵的形成子过程
5.4.1自由度指示矩阵[NR]
5.4.2主元指示矩阵[NA]
5.5有限元.弹性元单元刚度矩阵的形成
5.5.1形函数及其导数的求解子过程
5.5.2雅可比矩阵和形函数对整体坐标的导数求解子过程
5.5.3几何矩阵[B]求解子过程
5.5.4物理矩阵[D]求解子过程
5.5.5应力矩阵LS]求解子过程
5.5.6单元刚度矩阵[K]e的求解子过程
5.5.7弹性元应力单元刚度矩阵形成
5.6无界元单元刚度矩阵的形成
5.7接触元单元刚度矩阵的形成
5.7.1形函数形成子过程SFR33
5.7.2雅可比矩阵形成子过程JCB02
5.7.3几何矩阵形成子过程BMATJ
5.7.4物理矩阵形成子过程DMATJ
5.7.5单元刚度矩阵形成子过程STIF2
5.8整体刚度矩阵的形成
5.9等效节点荷载向量的形成
5.9.1体积力等效节点荷载向量的形成(LOADG)
5.9.2集中力等效节点荷载向量的形成(LOADC)
5.9.3面力等效节点荷载向量的形成(LOADD)
5.9.4总等效节点荷载向量的形成(LOADS)
5.9.5半载等效节点荷载向量的形成(LOAD1)
5.9.6全载等效节点荷载向量的形成(LOAD2)
5.10整体方程的求解
5.11单元应力的求解
5.11.1单元高斯点应力的求解
5.11.2计算单元高斯点应力需要的几个辅助子过程
5.11.3单元节点应力的求解
5.12单元应力迁移过程的求解
5.12.1应力迁移总计算子过程STRMS
5.12.2有限单元应力迁移计算子过程STRMF
5.12.3接触元应力迁移计算子过程STRMJ
5.12.4应力迁移计算辅助子过程
5.13程序的验证
第6章各类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计算与承载特性分析
6.1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数值计算
6.1.1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
6.1.2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
6.2各类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计算成果分析
6.2.1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分析
6.2.2柔体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分析
6.2.3刚体桩式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有限元网格图显示程序GRAPH
1程序的编译.链接与运行
2程序的原理
3程序变量的意义
4输入数据的格式
5程序源代码与说明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