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市政工程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

定 价:¥48.00

作 者: 仇雁翎,陈玲,赵建夫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水资源调查与水利规划

ISBN: 9787502583262 出版时间: 2006-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字数:  

内容简介

  《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详细阐述了各种常规检验项目的概念、测定的环境意义、以国标方法为主的方法原理和测定的基本步骤。对于部分饮用水非常规检验项目,《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亦作了专章介绍,其中既有以国标方法为主的常见指标,也有尚处于研究阶段、缺乏统一分析方法的新项目。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自动化监测系统也是《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的必要组成部分。书后所附的实验部分列出了部分代表性水质指标的具体分析步骤。《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兼具理论性与可操作性,既可供高等院校的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专业作为教学用书,也可成为环境保护和水工业工作者的参考用书。《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全面论述饮用水监测的基本概念,各种分析方法,饮用水水质及水源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水样采集、一保存和预处理的方法,饮用水的感观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有机物综合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标以及其他非常规指标的概念、环境意义、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监测质量控制方法和最新的便携式以及自动化监测系统。《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书后附加了18个最为常用的实验指导以及水质控制最常用的标准,方便了读者的使用。《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适用于从事水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水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以及相关领域的管理者,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参考教材。

作者简介

暂缺《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l.1 水资源
1.1.1 水资源概念
1.1.2 我国水资源状况
1.2 水污染
1.2.1 水污染概念
1.2.2 水污染现状
1.2.3 水污染类型
1.2.4 水污染源类型
1.3 水中的污染物质
1.3.1 水污染物的来源
1.3.2 水污染物的类型和危害
1.3.3 优先控制污染物
1.3.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3.5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1.4 饮用水水质监测
1.4.1 饮用水水质监测的目的
1.4.2 饮用水水质监测项目的选择.
1.5 饮用水水质标准
1.5.1 我国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1.5.2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
1.5.3 美国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1.5.4 欧盟《饮用水水质指令》
1.5.5 日本的水质标准
1.5.6 各国饮用水水质标准比较与发展趋势
1.6 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标准与规定
第2章 水质分析方法基础
2.1 水质分析方法概述
2.1.1 分析化学的分类
2.1.2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2.1.3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1.4 水质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2.2 重量分析法
2.2.1 沉淀法
2.2.2 气化法
2.3 滴定分析法
2.3.1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2.3.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2.3.3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3.4 标准溶液的配制
2.3.5 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2.3.6 酸碱滴定法
2.3.7 配位滴定法
2.3.8 氧化还原滴定法
2.3.9 沉淀滴定法
2.4 光谱分析法
2.4.1 分光光度法
2.4.2 原子吸收光谱法
2.5 电化学分析法
2.5.1 电位分析法简介
2.5.2 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2.5.3 离子选择性电极
2.6 色谱分析法
2.6.1 气相色谱法
2.6.2 高效液相色谱法
2.6.3 离子色谱法
第3章 饮用水及其水源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3.1 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3.1.1 饮用水地表水源水质监测
3.1.2 饮用水地下水源水质监测
3.2 水生生物监测
3.2.1 生物监测的采样垂线(点)布设
3.2.2 生物监测采样时间和频次
3.3 底质(沉积物)监测
3.3.1 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
3.3.2 监测点的布设
3.3.3 底质柱状样品采集
3.3.4 采样时间和频次
3.4 供水系统水质监测
3.4.1 自来水公司水质监测
3.4.2 给水管网系统水质监测
第4章 水样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4.1 水样采集
4.1.1 水样采集类型
4.1.2 地表水水样采集方法
4.1.3 地下水采样方法
4.1.4 生物样品采样方法
4.1.5 饮用水供水系统采样方法
4.1.6 底质样品的采样方法
4.2 样品保存
4.2.1 样品的运输
4.2.2 样品的保存
4.3 样品预处理
4.3.1 样品前处理
4.3.2 测定金属元素的样品预处理
4.3.3 样品分离与富集
4.3.4 挥发和蒸发浓缩法
4.3.5 蒸馏浓缩法
4.3.6 液一液萃取法
4.3.7 沉淀分离法
4.3.8 吸附分离法
4.4 样品预处理技术新进展
第5章 感观性状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
5.1 温度
5.2 色度
5.3 浑浊度
5.4 臭与味
5.5 肉眼可见物
5.6 电导率
5.7 水中的固体物质
5.8 pH值、酸度、碱度
5.8.1 酸碱质子理论
5.8.2 水的pH值
5.8.3 水的酸度
5.8.4 水的碱度
5.9 总硬度
5.10 钠、铝、铁、锰、铜、锌
5.10.1 钠
5.10.2 铝
5.10.3 铁
5.10.4 锰
5.10.5 铜
5.10.6 锌
5.11 挥发酚类
5.12 硫酸盐
5.13 硫化物
5.14 氯化物
第6章 有机物综合指标
6.1 耗氧量
6.2 化学需氧量
6.3 溶解氧
6.4 生化需氧量
6.5 总有机碳
第7章 毒理学指标
7.1 砷、硒
7.1.1 砷
7.1.2 硒
7.2 汞、镉、铅、镍、铍和银的测定
7.2.1 汞
7.2.2 镉
7.2.3 铅
7.2.4 镍
7.2.5 铍
7.2.6 银
7.3 铬
7.4 氰化物、氟化物
7.4.1 氰化物
7.4.2氟化物
7.5 三卤甲烷
7.6 四氯化碳
第8章 细菌学指标
8.1 实验室及水样采集要求
8.1.1 微生物实验室要求
8.1.2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8.2 细菌总数
8.2.1 原理
8.2.2 测试方法
8.3 总大肠菌数
8.3.1 大肠菌群的形态及生理特性
8.3.2 测试方法
8.4 粪大肠菌数
8.4.1 原理
8.4.2 测试方法
8.5 水中其他病原微生物
8.5.1 水传疾病病原菌
8.5.2 水中的病毒
8.5.3 水中病原原生动物
8.5.4 检测方法
8.6 余氯
8.6.1 余氯的产生
8.6.2 余氯的标准规定
8.6.3 余氯的测定
第9章 放射性指标
9.1 饮用水中的放射性
9.1.1 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9.1.2 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及危害
9.1.3 放射性物质的计量方法
9.2 饮用水中放射性的测量
9.2.1 饮用水中总a和总p放射性测量的意义
9.2.2 测量原理及仪器
9.2.3 总a放射性的测定
9.2.4 总B放射性的测定
9.2.5 总a、B活度测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10章 其他水质指标
10.1 含氮化合物
10.1.1 硝酸盐氮
10.1.2 氨氮
10.1.3 亚硝酸盐氮
10.1.4 凯氏氮
10.1.5 总氮
10.2 总磷
lO.2.1 概述
10.2.2 测定方法
lO.3 卤乙酸
10.3.1 概述
10.3.2 测定方法
10.4 苯系物
10.4.1 概述
10.4.2 测定方法
10.5 苯并[a]芘
10.5.1 概述
10.5.2 测定方法
10.6 农药类
10.6.1 概述
10.6.2 测定方法
10.7 氯酚类
10.7.1 概述
10.7.2 测定方法
10.8 硝基苯类
10.8.1 概述
10.8.2 测定方法
10.9 藻毒素
10.9.1 藻毒素的类型
10.9.2 微囊藻毒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10.9.3 微囊藻毒素的毒理学特征
10.9.4 藻毒素的分离提纯
10.9.5 微囊藻毒素的检测
10.10 分子量分布
10.10.1 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特性
10.10.2 不同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
10.10.3 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测定方法
第1l章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11.1 分析误差
11.1.1 误差来源
11.1.2 误差的表示方法
11.2 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
11.2.1 准确度
11.2.2 精密度
11.2.3 灵敏度
11.2.4 检出限
11.3 监测数据的处理
11.3.1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1.3.2 可疑数据的取舍
11.3.3 分析结果的统计学表示法——置信区间
11.4 环境监测的分析质量控制
11.4.1 实验室内部分析质量控制
11.4.2 实验室外部分析质量控制
第12章 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器和自动化监测系统
12.1 便携式水质分析仪
12.2 自动化监测系统
12.2.1 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12.2.2 数据通信及数据处理系统
12.2.3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12.2.4 GSM水质自动连续监测系统
12.2.5 基于单片机多机通讯原理的水质在线检测系统
12.2.6 基于web的在线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12.2.7 水质连续自动监测仪
12.3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管理和质量保证
12.4 自动化监测系统发展趋势
12.4.1 我国环境监测领域的现状
12.4.2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实验
实验一 酸度和碱度的测定
实验二 总硬度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实验三 铜、铁、锰、锌、镉和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实验四 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和硫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实验五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实验六 化学需氧量(CODcr)的测定(标准法)
实验七 溶解氧(D0)的测定
实验八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实验九 氨氮的测定
实验十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实验十一 硝酸盐氮的测定
实验十二 氰化物的测定
实验十三 挥发酚类的测定
实验十四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实验十五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实验十六 滴滴涕和六六六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实验十七 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实验十八 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附录
附录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附录2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附录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附录4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附录5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