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石油、天然气工业高含水油田剩余油颁研究:以辽河油田欢26断块为例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颁研究:以辽河油田欢26断块为例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颁研究:以辽河油田欢26断块为例

定 价:¥38.00

作 者: 魏斌
出版社: 地质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石油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6036772 出版时间: 2002-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45 字数:  

内容简介

  高含水油剩余油分布研究是石油上游工业的世界性难题。本书全面介绍了剩余油分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并以辽河油区西部凹陷次欢26断块的研究为基础,提出了以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为核心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测井和油田开发以及岩心实验等多学科综合研究为手段的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和技术。本书可供从事石油地质、油气田工程的生产和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石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参考。

作者简介

  魏斌,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现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一直致力于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含油田剩余分布、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等。在《地学前缘》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辽宁省首届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和辽河石油勘探局优秀人才奖。

图书目录

绪论
 一 高含水期采油是我国油田重要开发阶段
 二 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关键是认清剩余油分布
 三 本书介绍的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和成果
第一章 剩余油研究方法
 第一节 剩余油研究方法
  一 按油藏地质规模分类的剩余油研究方法
  二 按研究内容分类的剩余油研究方法
 第二节 国内外确定剩余油的技术
  一 单井剩余油饱和度测量
  二 井间测量
  三 物质平衡方法
 第三节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综合分析流程
第二章 研究区的油田地质基础
 第一节 欢26断块地质概况
  一 工区地理及构造位置
  二 地层划分与岩性组合
  三 开发现状
 第二节 层序地层划分
  一 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的确定
  二 扇三角洲微相组成
  三 沉积演化
  四 储层基本特征及其非均质性分析
第三章 储层流动单元分析
 第一节 流动单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研究方法概述
  二 研究方法的评述
 第二节 储层流动单元概念
  一 储层流动单元概念
  二 流动单元类型的划分 
  三 应用测井资料研究流动单元
 第三节 流动单元的应用
  一 流动单元与沉积微相的关系
  二 利用流动单元计算高含水油田渗透率
第四章 水驱油实验研究
 第一节 水驱油实验
  一 实验原理及装置
  二 实验过程及数据整理
  三 实验结果
 第二节 实验结果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剩余油测井水淹分析
 第一节 注水过程中被开采油层的地球物理性质的变化
  一 电学性质的变化
  二 声学性质的变化
  三 放射性场的变化
  四 欢26块电性水淹测井响应特征
 第二节 欢26块水淹解释标准
  一 电阻率水淹解释标准
  二 流动单元水淹解释标准
 第三节 欢26块注水过程中的水淹特征分析
  一 剖面水淹特征
  二 平面水淹特征
 第四节 利用测井新技术提高水淹层解释效果
  一 核磁测井在水淹层解释评价中的应用
  二 地层测试器的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三 双源距碳氧化比测井的应用
第六章 储层地质建模
 第一节 储层建模的类型及方法
  一 储层地质建模分类及储层模型的类型
  二 储层建模的方法
  三 建模步骤
 第二节 辽河欢26块储层建模的技术路线
  一 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库的建立
  二 沉积相剖面模型
  三 砂体骨架模型
  四 孔隙度预测模型
  五 渗透率预测模型 
  六 三维模型的建立 
第七章 剩余分布特征及预测
第八章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的其他实例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