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网络组建与管理宽带IP接入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实例

宽带IP接入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实例

宽带IP接入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实例

定 价:¥48.00

作 者: 万博通公司技术部 编
出版社: 海洋出版
丛编项:
标 签: 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通信/IP技术

ISBN: 9787502752569 出版时间: 2001-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787*1092 1/16 页数: 44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由3位多年从事宽带网络系统集成的通信博士撰写,详细介绍了宽带网络集成实用技术,通过一个个实际网络工程方案的讲解,使读者能迅速理解宽带网络技术的内涵,学会宽带网络系统方案设计,掌握宽带网络集成的实用施工技术。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HFC网络设计与施工技术、双向HFC网络实用技术、千兆位以太网技术及其应用、某市城域千兆位以太网解决方案、SDH技术及其IP应用、Cable Modem宽带接入技术、Cisco双向HFC Cable Modem数据接入系统解决方案、双向无线接入技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千兆位园区网络设计、高性能园区Intranet网络设计、DWDM技术及其IP应用解决方案,智能大楼与智能小区宽带网络解决方案。本书适用于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领域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各类网络技术培训班等。

作者简介

暂缺《宽带IP接入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实例》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 HFC网络设计与施工技术
1.1 什么是HFC网络
1.2 HFC网络特点和优点
1.3 HFC网络结构
1.3.1 传统CATV网络结构的不足
1.3.2 HFC网络组成
1.3.3 HFC网络结构
1.4 HFC网络前端系统
1.4.1 什么是前端
1.4.2 前端功能
1.4.3 前端设备
1.4.4 有线电视前端解决方案
1.5 有线电视光纤主干网
1.5.1 光纤通信特点
1.5.2 光纤结构与分类
1.5.3 影响光纤性能的主要参数
1.5.4 光器件简介
1.5.5 光纤标准
1.5.6 光缆
1.5.7 光发射机
1.5.8 光接收机
1.5.9 光放大器
1.5.10 光分路器
1.5.11 光纤连接器件
1.5.12 光波分复用器(WDM)
1.5.13 光耦合器、光隔离器和光衰减器
1.5.14 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系统分类
1.5.15 AM光缆传输系统组成
1.5.16 AM光缆传输系统规划
1.5.17 光纤传输系统的设计
1.5.18 光缆施工
1.5.19 光缆传输系统测试
1.5.20 光缆传输系统维护
1.6 同轴电缆分配网
1.6.1 同轴电缆分配网简介
1.6.2 同轴电缆分配网络结构
1.6.3 射频同轴电缆
1.6.4 分配器
1.6.5 分支器
1.6.6 衰减器
1.6.7 均衡器
1.6.8 用户终端盒
1.6.9 接插件
1.6.10 电缆放大器
1.6.11 同轴电缆分配网工程设计
1.6.12 某县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1.6.13 某小区有线电视解决方案
第2章 双向HFC网络实用技术
2.1 为什么要建双向HFC网络
2.1.1 信息化推动了双向HFC网络的发展
2.1.2 双向化是发挥HFC网络优势的关键
2.1.3 双向化是有线电视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2 双向HFC网络的主要功能
2.2.1 数据业务
2.2.2 其他业务
2.3 双向传输方式
2.3.1 双向传输方式
2.3.2 频率分割双向传输方式
2.3.3 空间分割双向传输方式
2.4 双向HFC网络结构
2.4.1 双向HFC网络概述
2.4.2 双向HFC网络结构
2.4.3 反向通道噪声问题
2.5 双向HFC网络的主要部件
2.5.1 双向光接收机
2.5.2 双向干线放大器
2.5.3 双向分配放大器
2.5.4 分配器
2.5.5 分支器
2.5.6 双向网传输干线电缆
2.5.7 双向网用户分配系统电缆
2.5.8 用户终端盒
2.6 双向HFC网络施工
2.6.1 双向HFC网络施工概述
2.6.2 干线电缆的敷设
2.6.3 干线设备的安装
2.6.4 分配网电缆的敷设
2.6.5 分配网设备的安装
2.6.6 避雷接地要求
2.7 某市HFC有线电视网络设计方案
2.7.1 HFC网综述
2.7.2 设计依据
2.7.3 设计原则
2.7.4 前端系统设计
2.7.5 下行光链路设计方案
2.7.6 上行光链路设计方案
2.7.7 分配系统设计
2.7.8 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
第3章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及其应用
3.1 以太网技术
3.1.1 以太网特点
3.1.2 以太网分类
3.1.3 CSMA/CDI作原理
3.1.4 以太网体系结构
3.1.5 10Mbit/S以太网物理层协议
3.2 100Mbit/s加快速以太网技术
3.2.1 快速以太网简介
3.2.2 快速以大网的主要特点
3.2.3 快速以太网的体系结构
3.2.4 快速以太网的MAC子层协议
3.2.5 快速以太网介质无关接口(MII)
3.2.6 快速以太网物理层协议
3.3 交换式以太网
3.3.1 交换式以太网简介
3.3.2 交换式以太网特点
3.3.3 以太网交换原理
3.4 千兆位以太网基础
3.4.1 千兆位以太网简介
3.4.2 千兆位以太网实现模型
3.4.3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3.5 千兆位以太网协议体系结构
3.5.1 千兆位以太网MAC子层
3.5.2 千兆位介质无关接口(GMII)
3.5.3 千兆位以太网物理层协议
3.6 智能大厦千兆位主干网解决方案
3.6.1 方案说明
3.6.2 主干网方案
3.6.3 接入网方案
3.6.4 方案特点
3.6.5 VLAN的实现
3.6.6 网络管理的实现
3.6.7 CoreBuilder 9000
3.6.8 CoreBuilder 3500第三层交换机
3.6.9 SuperStack II Switch 3300/1100
3.6.10 SuperStack II Switch 3900/9300
3.6.11 Transcend网络管理解决方案
3.7 某图书馆互联网络工程解决方案
3.7.1 工程简介
3.7.2 设计方案
3.7.3 技术优势
3.8 某电信局网管系统互联网络解决方案
3.8.1 工程简介
3.8.2 带宽需求
3.8.2 网络性能的需求
3.8.4 网络方案
3.8.5 方案特点
3.9 某市地方税务局网络系统
3.9.1 系统概述
3.9.2 网络系统设计
3.9.3 网络系统设备选型
3.9.4 关键技术实现
3.10 千兆位以太网的关键技术
3.10.1 虚拟局域网(VLAN)的构建
3.10.2 服务等级(CoS)与服务质量(QoS)
3.10.3 千兆位以太网的发展
第4章 某市千兆位以太网解决方案
4.1 需求分析
4.2 设计原则
4.3 主干系统结构
4.4 网络系统功能
4.4.1 主干网络技术选型
4.4.2 网络方案概述
4.4.3 多服务接入层
4.4.4 应用系统
4.4.5 网络方案特点
4.5 网络设备选型
4.5.1 Catalyst 6509
4.5.2 Cisco 7500路由器
4.5.3 uBR 7246 CABLE MODEM前端设备
4.5.4 网络系统管理CWSI
4.6 关键技术
4.6.1 虚拟专用网技术
4.6.2 虚拟网设计
4.6.3 网络安全设计
4.6.4 第三层交换Cisco Express Forwarding
4.6.5 NetFlow第三层交换技术实现
4.6.6 IP Multicast的技术实现
4.7 网络应用
4.7.1 应用简介
4.7.2 基于VLAN的光纤专线业务
第5章 SDH技术及其IP应用
5.1 简介
5.1.1 什么是SDH技术
5.1.2 SDH标准
5.1.3 为什么要制定SDH标准
5.1.4 SDH技术特点
5.2 SDH技术
5.1.2 SDH传输速率
5.2.2 SDH帧结构
5.2.3 SDH复用技术
5.2.4 SDH设备
5.2.5 SDH光缆传输系统组成
5.2.6 SDH典型应用
5.2.7 SDH网络结构
5.2.8 典型SDH光缆传输工程
5.2.9 线路保护
5.3 某省有线电视SDH光缆传输网技术方案
5.3.1 设计任务和依据
5.3.2 建网目标和业务预测
5.3.3 网络层次、结构和传输体制
5.3.4 系统组成、功能及传输特性
5.3.5 省级干线网
5.4 POS技术
5.4.1 什么是 POS
5.4.2 POS技术
5.5 某市有线电视宽带多媒体网解决方案
5.5.1 建网目标
5.5.2 技术体制要求
5.5.3 网络结构
5.5.4 网络业务
5.5.5 宽带数据网结构
5.5.6 网络方案
5.5.7 相关产品介绍
5.5.8 Cisco公司的IP over SDH解决方案
5.5.9 IP QoS功能
5.5.10 其他IP应用实例
5.6 Alcatel SDH产品
第6章 Cable Modem宽带接入技术
6.1 Cable Modem宽带接入技术概述
6.1.1 什么是Cable Modem
6.1.2 为什么需要Cable Modem
6.2 双向Cable Modem系统数据传输原理
6.2.1 双向Cable Modem系统网络结构
6.2.2 服务器规范
6.2.3 CMTS上行技术规范
6.2.4 CMTS下行规范
6.2.5 用户端Cable Modem(CM)规范
6.2.6 电缆调制解调器传输工作过程
6.3 单向Cable Modem系统数据传输原理
6.3.1 为什么需要单向Cable Modem系统
6.3.2 单向Cable Modem系统体系结构
6.3.3 接口规范
6.3.4 电话回传CM协议栈
6.3.5 单向Cable Modem系统工作过程
6.3.6 单向Cable Modem应用解决方案
6.4 Cable Medem前端设备
6.4.1 Cisco uBR 7200系列
6.4.2 3Com公司的Total Control
6.4.3 CableLab认证通过的CMTS前端设备
6.5 Cable Modem用户端设备
6.5.1 CableLabs认证通过的电缆调制解调器
6.5.2 General Instrument(GI)公司的用户端电缆调制解调器
6.6 某市有线电视Cable Modem宽带接入网解决方案
6.6.1 简介
6.6.2 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
6.6.3 下行通道频点范围及调制方式的选择
6.6.4 Internet接入平台方案
6.6.5 前端设备和Cable Modem选型
第7章 Cisco双向HFC Cable Modem数据接入系统解决方案
7.1 Cable Modem前端设备(CMTS)技术指标
7.1.1 uBR 7246 Cable Modem前端技术指标
7.1.2 网络管理系统技术指标
7.2 系统组成
7.2.1 Cable Modem前端分系统
7.2.2 网络管理系统
7.3 应用方案
7.4 Cable Modem前端产品结构介绍
7.4.1 uBR 7200系列通用宽带路由器
7.4.2 uBR 7200系列通用宽带路由器结构和产品系列
7.4.3 uBR 7200系列通用宽带路由器的Cable Modem子系统
7.4.4 uBR 7200系列通用宽带路由器的路由器子系统
7.4.5 Cisco uBR 7200通用宽带路由器技术规范
7.4.6 Cisco uBR 7246通用宽带路由器技术规范
7.5 机房环境
7.6 有关Cable Modem RF(射频)的几个问题
7.7 uBR 7246预置和配置
7.7.1 简介
7.7.2 预置模式
7.7.3 Cisco FPGA/SOHO调制解调器
7.7.4 TFTP服务器
7.7.5 WEB服务器
7.7.6 CMTS配置
第8章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8.1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
8.2 双向MMDS宽带接入系统
8.2.1 双向MMDS宽带接入系统发展
8.2.2 双向MMDS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结构
8.2.3 双向MMDS接入系统的频率分配
8.2.4 双向MMDS系统传输速率
8.2.5 双向MMDS系统前端结构
8.2.6 用户端无线调制解调器(WMU)
8.3 双向MMDS系统方案
8.3.1 方案简介
8.3.2 初期方案
8.3.3 初期方案所需设备
8.3.4 系统可靠性
8.4 系统扩容
8.5 主要设备的技术指标
8.5.1 无线终端管理系统
8.5.2 接收机
8.5.3 无线调制器
8.5.4 数字发射机
8.5.5 带宽管理器
8.5.6 集成平板发射接收器
8.6 ADC公司的Axity MMDS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8.6.1 ADC公司简介
8.6.2 Axity系统简介
8.6.3 Axity系统性能
8.6.4 ADC公司双向MMDS系统配置
8.7 CA公司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AirFlex
8.7.1 AirFlex全双工以太网系统
8.7.2 AirFlex无线T1系统
8.7.3 AirStream收发器
8.7.4 ArStream MDS/ MMDS收发器
8.7.5 AirFlex 2Mbit/s无线以太网网桥
8.7.6 AirFlex 11 Mbit/s无线以太网网桥
8.8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技术
8.8.1 什么是LMDS
8.8.2 LMDS特点
8.8.3 LMDS支持业务
8.8.4 LMDS系统的优点
8.8.5 LMDS系统的局限性
8.8.6 LMDS网络组成
8.8.7 主要厂商
8.8.8 P-COM公司的LMDS系统
8.8.9 LMDS应用
8.8.10 Alcatel LMDS解决方案
8.9 无线应用协议(WAP)
8.9.1 什么是WAP
8.9.2 为什么需要WAP
8.9.3 发展WAP的目标
8.9.4 WAP应用模型
8.9.5 WAP协议体能结构
8.9.6 WAP应用
8.9.7 无线应用环境(WAE)
8.9.8 WAP网关管理模块
8.9.9 WAP中的安全问题
8.9.10 WAP的发展与应用
第9章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
9.1 什么是DSL
9.2 双绞铜线接入技术概述
9.2.1 双绞铜线技术的发展
9.2.2 双绞铜线传输系统
9.3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
9.3.1 什么是ADSL
9.3.2 ADSL系统结构
9.3.3 信息通道
9.3.4 ADSL收发器
9.3.5 复用技术
9.3.6 调制技术
9.3.7 离散多音频(DMT)技术
9.3.8 ADSL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
9.3.9 ADSL传输业务
9.3.10 基于IP的ADSL宽带接入解决方案
9.3.11 基于ATM的ADS宽带接入解决方案
9.3.12 3Com ADSL产品
9.4 Alcatel ADSL解决方案
9.4.1 简介
9.4.2 主要应用
9.4.3 Alcatel SPEED TOUCH pro
9.4.4 Alcatel SPEED TOUCH Home
9.4.5 Alcatel SPEED TOUCH pc
9.4.6 Alcatel SPEED TOUCH USB
9.5 如何使用ADSL接入Internet
9.5.1 ADSL业务简介
9.5.2 ADSL业务特点
9.5.3 ADSL接入方案
9.5.4 软件方式的ADSL接入方案
9.6 Cisco ADSL解决方案
9.6.1 Cisco 627-ATM-25 ADSL调制解调器
9.6.2 Cisco 675——小型家庭办公/电信运营商ADSL路由器
9.6.3 Cisco 677——小型家庭办公(SOHO)ADSL路由器
9.6.4 Cisco 827和Cisco 827-4V-ADSL路由器
第10章 千兆位园区网络设计
10.1 概述
10.1.1 要求
10.1.2 设计方法
10.1.3 IP子网
10.1.4 策略域
10.1.5 多层模型
10.1.6 模块设计
10.1.7 大楼网络设计
10.2 多层园区网设计
10.2.1 园区网骨干设计
10.2.2 第2层交换骨干
10.2.3 第3层交换骨干
10.2.4 可扩展带宽
10.2.5 高可用性考虑
10.2.6 语音和视频服务质量
10.2.7 多播路由和控制
10.2.8 建筑物内虚拟工作组设计
10.2.9 服务器群设计
10.2.10 Cisco公司的园区网交换机产品系列
10.3 某市区信息网络解决方案
10.3.1 简介
10.3.2 总体设计原则与架构
10.3.3 骨干网解决方案
10.3.4 信息资源与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10.3.5 后台其他系统解决方案
10.3.6 系统瓶颈分析及解决方法
第11章 高性能园区Intranet网络设计
11.1 简介
11.2 园区网设计考虑
11.2.1 传统网络设计
11.2.2 路由和可扩展性
11.2.3 第2层交换
11.2.4 第3层交换
11.2.5 第4层交换
11.2.6 虚拟局域网和仿真局域网
11.3 园区网设计模型比较
11.3.1 集线器与路由器模型
11.3.2 园区VLAN模型
11.3.3 MPOA
11.4 多层模型
11.4.1 新的80/20模型
11.4.2 多层模型的组成
11.4.3 冗余和负载均衡
11.4.4 带宽扩展
11.5 核心层策略
11.6 划分服务器
11.7 ATM/LANE骨干
11.8 IP组播
11.9 扩展考虑
11.10 迁移战略
11.11 多层模型的安全性
11.12 多层模型的实现
11.12.1 以太网骨干
11.12.2 服务器群实现
11.12.3 ATM LANE骨干
第12章 DWDM技术及其IP应用解决方案
12.1 DWDM简介
12.2 DWDM简介
12.2.1 什么是DWDM
12.2.2 光纤传输
12.2.3 DWDM系统组成
12.2.4 降低光纤损耗
12.2.5 光交换
12.2.6 光分插复用器(OADM)
12.2.7 网络拓扑
12.2.8 同步
12.3 光层
12.3.1 SDH+DWDM
12.3.2 光Internet
12.3.3 IP/DWDM体系结构
12.3.4 SDH与IP/DWDM
12.4 IP Over DWDM技术
12.4.1 差错检测
12.4.2 前向纠错(FEC)
12.4.3 故障冗错
12 4.3 波长路由选择
12.4.4 网络控制管理
12.4.5 服务透明性
12.4.6 互操作性
12.5 IP Qos
12.5.1 为什么需要IP QoS
12.5.2 IP QoS的内涵
12.5.3 局域网的IP QoS
12.5.4 广域网IP QoS
12.5.5 Int-Serv业务
12.5.6 Diff-Sery
12.5.7 IP QoS的流量管理
12.5.7 IP QoS的实现
12.6 DWDM技术
12.6.1 DWDM工作方式
12.6.2 DWDM光纤选型
12.6.3 DWDM系统的光源技术
12.6.4 DWDM系统的波长转换技术
12.6.5 DWDM系统的光放大技术
12.6.6 DWDM系统中的光波分复用技术
12.6.7 DWDM技术标准
12.6.8 Alcatel公司的DWDM产品
12.6.9 Pandatel公司的DWDM产品
12.6.10 Sorrento公司的DWDM产品
12.7 千兆位路由交换技术
12.7.1 路由技术简介
12.7.2 路由器的功能
12.7.3 路由技术发展
12.7.4 路由器的性能
12.7.5 路由交换技术
12.7.6 第3层交换
12.7.7 路由表搜索技术
12.7.8 千兆位速度的路由搜索技术
12.7.9 千兆位路由交换产品
12.8 某电信公司IP Over DWDM应用解决方案
12.8.1 为什么选用IP Over DWDM
12.8.2 网络结构
12.8.3 网络建设
12.8.4 网络业务
12.8.5 技术特点
12.8.6 网络业务
12.8.7 设备选型
第13章 智能大楼和智能小宽带网络解决方案
13.1 什么是宽带用户驻地网
13.2 用户驻地网的组成和地位
13.2.2 用户驻地网的地位
13.3 基于综合布线的宽带用户驻地网解决方案
13.3.1 综合布线技术
13.3.2 光纤技术
13.3.3 某智能大楼宽带网络应用解决方案
13.3.4 智能小区解决方案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