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石油、天然气工业世界油区考察报告集

世界油区考察报告集

世界油区考察报告集

定 价:¥32.00

作 者: 李国玉 著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2114756 出版时间: 1997-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38 字数:  

内容简介

  建国以来,在我国石油工业从年产石油12万吨增加到1.38亿吨的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一批石油地质学家,他们从理论到实践为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李国玉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人。从一个俄文翻译自学成才为一位地质学家,是难能可贵的。这与他本人对石油地质的热爱,勤奋学习是分不开的。李国玉主编的《中国含油气盆地图集》、《中国油田图集》、《中国气田图集》,以及《世界含油气盆地图集》、《世界油田图集》、《世界气田图集》等八本专著,系统地阐述并总结了中国和世界石油地质规律与找油经验,为石油工业广大职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实例。这是他的一个主要贡献。不少同志要求将他多年的文章汇集成册出版。现在已准备就绪将他写的主要文章分为《中国石油地质》、《世界石油地质》以及《世界油区考察报告集》等三册出版,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也是一件对石油地质和石油工业的发展有益的事。我们这一代人,适逢中国石油工业创建时期。几十年来,我们都是在余秋里、康世恩两位领导人指挥下工作,在大庆、华北、胜利、四川等多次会战中,只知向前,不知疲劳,回顾往事,倍感欣慰。李国玉的所有著作,也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希望李国玉同志再接再励,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李国玉,1930年8月出生于甘肃省皋兰县(现兰州市),1952年于兰州大学文学院俄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石油总局,在北京石油地质学校短训班系统地学习了石油地质的基本理论、石油勘探基本知识和方法。工作后,先后担任过石油部俄文翻译、石油科技情报所副所长、总调度司副司长、勘探司副司长,能源部油气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资源局局长、总地质师。现任咨询中心教授级高工。受聘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俄罗斯西伯利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研究员。他长期从事油气勘探生产,同时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55年7月克拉玛依油田第一口井获得工业油流后,他支持应该大规模开展钻探的主张,积极沟通中苏专家与领导之间的意见,从翻译角度起了促进作用。为此,被评为1955年石油工业先进工作者。大庆油田发现后,他系统地调查了前苏联一批油田的开发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为大庆油田确定内部切割早期注水开发方案提供了一些经验。1964年,继大庆石油会战之后,开辟渤海湾油区,在长达二十多年的过程中,他先后发表了“华北平原多断层含油气盆地将成为大油气区”,“为创建我国渤海湾大油区而奋斗”,“大战渤海湾加速发展我国石油工业”,“重新评价东部油区的含油潜力,再创石油工业发展的新局面”等论文,促进了渤海湾勘探工作。为此,后来作为参加者之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74年提出低渗透油田压裂稳产开发的经验。1978年提出了“沉积盆地论”。1980年,提出了我国大陆架区块划分原则、招标程序,促进了我国大陆架对外开放。1982年,李国玉教授第一次在我国提出大规模的逆掩断层带找油的建议。经他计算后预测,在我国几条大山水平推覆地区可扩大找油面积30~ 50万km2。李国玉教授领导组织并主编了8部图集。其中,第一部《世界含油气盆地图集》获石油部科学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与随后1975-1995年主编的中国含油气盆地、中国油田、中国气田、世界油田、世界气田计8册图集,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巨著。1990年他在中国西南的广东、广西、云南三省考察了石油地质,特别是考察了面积为93km2的景谷盆地后,发表了“天生盆地必有油”的论文。1995年12月提出了寻找蔓延式大油气田的论文。李国玉教授多年致力于推动中国和苏联、中国和俄罗斯石油地质界合作,并自1989年以来多次提出与俄罗斯合作引进伊尔库茨克科维柯金气田的天然气,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此项合作正在开展。在40多年勘探研究生涯中,李国玉教授参加并参与了我国一些大小油田的勘探工作,也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挪威、芬兰、法国、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蒙古、巴基斯坦等国家进行过考察。

图书目录

苏联石油工业考察报告(1956~1957年)
一、苏联石油工业简况
二、勘探开发经验
三、技术水平
四、几点体会
澳大利亚石油考察技术报告(1974年)
一、澳大利亚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发展概况
二、吉普斯兰盆地少井高产做法
三、哈利布特少井高产典型油田
四、西北大陆架勘探开发
五、巴罗岛低渗透油田高产稳产做法
六、勘探、采油技术
挪威石油工业考察报告(1975年)
一、挪威经济
二、挪威石油天然气工业特点
三、北海及挪威石油勘探开发概况
四、北海及挪威石油地质
五、埃科菲斯克灰岩大油田少井定局、稀井高产、酸化投产、早期注气的做法
六、斯塔福约德大油田少井定局、稀井高产的做法
七、弗里格大气田勘探开发的做法
八、地震勘探重视质量的做法
九、测井和录井工作
十、深水钻井技术
对美国石油工业考察的简要汇报(1979年)
一、美国石油工业概况
二、八种类型油田的勘探开发方法
三、四个研究所的水平
四、六个工厂的做法
中国石油地质代表团访问美国、日本技术报告(1980年)
一、前言
二、考察概况与主要收获
三、美国资源评价、招标、勘探、开发的七个阶段二十八步程序
四、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和程序
五、美国地质调查局海上招标程序
六、美国墨西哥湾等地区的区块划分和招标
七、美国和东南亚三个第三系含油盆地地质情况
八、主要石油公司组织机构
九、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美国石油勘探考察报告(1982年)
一、充满信心地发展我国石油工业
二、美国西部逆掩断裂带油气勘探概况
三、密执安盆地志留系“尼亚加兰”层礁块勘探经验
四、百年勘探仍在发展的粉河盆地
五、威利斯顿盆地高成熟探区的继续勘探
六、地震地层学
七、高成熟探区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八、几点建议
美国复杂断块油田滚动勘探开发方法考察报告(1985年)
一、概况
二、复杂断块油田勘探开发方法
三、美国突出的勘探开发新技术
四、组织管理
五、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浅谈美国石油经济(1986年)
一、美国石油经济的五大特点
二、油价暴跌席卷美国石油工业
三、怎么看待世界油价的暴涨暴跌
四、一场索赔120亿美元的官司
五、世界著名的东得克萨斯油田的变迁
六、初访檀香山
七、美国人以什么样的心理对待中国的石油合作
八、开展我国石油对外合作中的几个政策性问题
苏联西伯利亚大油气区考察报告(1989年)
一、前言
二、苏联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形势
三、世界最大的油气区——西西伯利亚
四、新兴的大油气区——东西伯利亚
五、西伯利亚勘探技术现状
……
加拿大油气勘查、开采登记管理考察报告(1989年)
苏联最大的萨马特洛尔油田考察报告(1990年)
美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登记管理考察报告(1991年)
俄罗斯西伯利亚油气考察报告(1992年)
赴俄罗斯考察东西伯利亚天然气合作项目的报告(1993年)
俄罗斯新兴大油气区东西伯利亚老地台考察报告(1994年)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