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史料典籍史记(中文经典100句)

史记(中文经典100句)

史记(中文经典100句)

定 价:¥30.00

作 者: 公孙策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丛编项: 中文经典100句
标 签: 通史

ISBN: 9787801099525 出版时间: 2006-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17 字数:  

内容简介

  名句的诞生召公日:“防1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2而渍3,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4之使导5,为民者宣6之使言。”《周本纪》完全读懂名句1 防:在这里是治理而非提防的意思。2 壅:堵塞不通。3 溃:指大水冲破堤岸,四处奔流。4 决:指疏通水道。5 导:疏导。6 宣:宣泄,表达。昭公说:“防堵民众的言论,比防堵水更为严重。渠道若是堵塞不通,让大水冲破了堤岸,必定会给众人带来灾害。民意也是如此。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水道,引导水流,治理人民的人要疏通管道,让人民能够发言表达意见。名句的故事周厉王暴虐且奢侈,国人有很多怨言,厉王不高兴,就派一位卫国的巫者负责监视诋毁他的人,凡被检举者就杀掉。于是批评的人少了,但四方不服,诸侯不再入朝,厉王却更加紧控制言论,造成国人不敢互相谈话,走在路上只敢以目示意。厉王为此沾沾自喜,对辅政大臣召公说:“我已经消弭杂音了,现在没有人敢再批评我的施政。”召公说:“那只是堵住批评者的嘴巴而已啊!防堵民众的言论,比防堵水更为严重,水如果壅塞而溃决,一定会造成很大的伤亡,民意也一样。所以,治水要疏导让它流畅,治民要让言论有宣泄的空间。……人民心中有意见而发出声音,其中有好的就采纳施行,如果塞住人民的嘴巴,还有多少人会心向着天子呢?”厉王听不进这番话,于是国内没人敢出声批评。三年后,叛乱四起,厉王出国逃亡,由召公与周公执政,号称“共和”,十四年后,厉王死在国外,召公与周公还政于太子周宣王。历久弥新说名句自大禹治水以后,疏导重于筑堤防已成为至理,自周召公以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成为至理名言。春秋时,郑国的知识分子经常聚集在乡校评论时政,有人建议执政大夫子产废掉乡校,子产说:“干吗废乡校?那些意见当中,人们喜欢的我就施行,人们不喜欢的我就改正,他们好似我的老师啊!何必废掉它呢?我只听说尽忠为善可以减少怨谤,没听说过威权镇压可以防绝怨言,好比治理河川,若堤防溃决,必定造成重大伤害,想救都来不及,不如开个小口使它流通,更不如我听到批评后对症下药。”后世能体会这句名言的明君贤相固然不乏,但是闻过则怒、箝制言论的昏君权臣更不在少,国之兴衰就在这个“防”字的体认上了。名句可以这样用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暴雨造成了水患,而主管机关或主事首长却不接受舆论的批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问他:“防治水患固然是当务之急,但是利用天灾来要求舆论停止批评,难道不懂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吗?”P2-4

作者简介

  公孙策,资深新闻人,《商业周刊》“去梯言”专栏作者,当代知名历史评论家,擅长借古讽今评论时事,专栏文章脍炙人口。其实他最大的资产是一肚子历史故事,所以能信手拈来对照古今而无窒碍之感。在其笔下所有的典故与人物,均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这一次公孙策不再“惹是生非”,更没有“见血封喉”的毒辣文字,他展现了说故事的动力,娓娓道来《史记》名言的故事与语文知识。(《惹是生非》、《见血封喉》是公孙策已出版的著作。) 另著有《公孙策说唐诗故事》、《公孙策说名句故事》。

图书目录

出版缘起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季旭升
专文推荐从“中文经典一00句”
一窥中国文学的堂奥 朱桂芳
专文推荐一书多用人人受用 廖辉英
专文推荐我不能忘记的《史记》阅读之旅 蔡诗萍
代 序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大风起兮云飞扬——本纪
00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002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00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004其志不在小
00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00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007分我一杯羹
008养虎自遗患
009力拔山兮气盖世
010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011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012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013大风起兮云飞扬
014天命不可违
015人死不能复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世家
016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017知臣莫如君
018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019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020内举不避亲
021唇亡则齿寒
02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023在德不在鼎
024同声相应,同恶相求
025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026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
027狡兔死,走狗烹
028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029见毫毛而不见其睫
030不到黄泉不相见
031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032国乱思良相
03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034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035生男无喜,生女无怒
036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037孺子可教也
03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039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
040事兄如父,事嫂如母
风萧萧兮易水寒——列传
041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042衣食足而知荣辱
043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044以下驷对上驷
045遂成竖子之名
046在德不在险
047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048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049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
050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051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052卧不安席,食不甘味
053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054鸡鸣狗盗之辈
055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056怯于私斗,勇于公战
057睚眦之怨必报
058生而辱不如死而荣
059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060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061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062忠臣不事二君
063鲁仲连排难解纷
064众人皆醉我独醒
065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
066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067风萧萧兮易水寒
068天雨粟,马生角
069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
070制人而不制于人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列传
071萧何追韩信
072置之死地而后生
073败军之将不可言勇
07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075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076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077期期以为不可
078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之
079卑之无甚高论
080鄙人不知忌讳
081将门之下必有将类
082信巫不信医
083杀一人以谢天下
084郁郁不得志
08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086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087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088一尺布,尚可缝
089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090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091为治者不在多言
092非此母不能生此子
093侠以武犯禁
094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095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096老死不相往来
097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098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099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100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