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辅教师用书基于生命:课堂生活重建探索

基于生命:课堂生活重建探索

基于生命:课堂生活重建探索

定 价:¥27.00

作 者: 刘学芝、朱西岳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综合图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2856183 出版时间: 2007-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字数:  

内容简介

  我们理想中的“创新教育书系”应该是一套什么样的书呢?作为这套书的主编,我提出的五个原则得到了我的同事们的赞同。这就是:一要立足于实践。催生这套“书系”的“养料”固然离不开博采众长,需要吸收国内外教育理论界的创新成果,但它的“基因”必须源于我们自己的实验研究,“成果”必须是从我们自己耕耘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二要立足于创新。这套“书系”要对国内外创新教育的优秀成果进行梳理和继承,但它的底色和“精髓”却必须是我们自己的,“理论”必须是源于我们自己的大脑对丰富多彩的实验研究成果的加工和提炼。三要立足于可读。从每本书的思想内容到编排形式,我们都不想穿上过去“教科书式”的外衣,力求新颖、生动,对读者具有从外到内的吸引力。四要立足于“经典”。我们不想使这套“书系”刚一面世就要走进坟墓,我们要力求使这套“书系”中的每本书活的时间都长一些,再长一些。五要立足于积累。我们把创新教育的建构看做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付出终生努力的伟大事业,在这一伟大事业的推进中,我们期望着像瓜熟蒂落一样,不断打磨、推出一块又一块奠基之石,留下一串又一串坚实的“脚印”。 当书稿一本一本地摆在我的面前,审阅着凝结了同事们心血的一页页、一行行文字时,当我看到那些充满新意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观点在我的眼前跳动时,我那激动、欣喜、欣慰的心情是难以名状的。当然,在一片处女地上“拓荒”,既容易收获“龙种”,也难免出现一些“跳蚤”。因此,有些书稿离我们的理想还有不小的距离,还存在写作风格不一、有的长于理论概括、有的则善于实践描述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只能留给亲爱的读者们去批评指正了。我希望读者们能以一种与我们对话的心态去阅读这套书,能以一种批判的态度来接受或否定书中的观点,能以一种自主建构的阅读视角来发展书中的思想。倘若如此,笔者幸甚!创新教育幸甚! 我深知,我给我自己和我的同事们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近乎难以企及的目标;我深知,我们只能一步步逼近理想,而很难完全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深知,唯有挑战才能激发出我们最大的创新潜能。让我们向着理想的目标,为了我们心爱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去努力奋斗吧!

作者简介

  刘学芝,山东省临朐县人,1965年9月27日生。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先后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导副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现任临朐县龙泉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2000年、提出并组织实施了“课堂生活重建”实验与研究,以其卓著的成效让课堂生活充满了生命的阳光,使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实现了学生理性生活、审美生活、道德生活的和谐统一,获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同时,主持的“课堂生活秩序”等多项实验课题先的在国家和省、市立项、获奖,其中,多种教学媒体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获中央教科所“十五”规划课题优秀科研成果奖;主编或参编了《课堂生活重建》等九部教育专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三十余篇。2005年,临朐县龙泉小学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教学示范校。

图书目录

引论 课堂生活重建:从课堂教学引发的课题
 课堂生活重建的提出
 课堂生活重建的含义
 课堂生活重建的理论基础
 课堂生活重建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 课堂生活重建的目标及原则
  人是有意识的生命存在,人的精神意义是人的根本,精神建构是教育的绝对使命。“没有脱离教育的教学”,课堂教学承载着学生整体的功能,其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探究、发现及道德和审美体验来建构学生的精神家园,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成为创造生活的过程和精神成长的过程。
 课堂生活重建的目标
  理性生活
  审美生活
  道德生活
 课堂生活重建的原则
  建构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第二章 课堂生活重建的基础
  课堂是一首诗。而课堂唯有满足学生完满生活时,才能进入诗的境界。教学的意义在于更多地逼近现实,逼近学生现实的和可能的生活境界,以诗意的活动带给课堂以生活的内涵和生命的价值。当师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的时候,一种新的课堂文化才会产生,课堂才会放射出真、善、美的光芒。
 重组教材
  语文教材重组
  数学教材重组
  整合“口语交际”内容
 重塑师生关系
  做学生学习、生活的伙伴
  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发言权
  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走进生活
  奇石化石主题实践活动
  开设生活调查体验课
  开发学科生活整合课
 创新环境 开发课程资源
  环境建设:营造富有寓意的校园文化
  我的生活:自我成长的摇篮
  特色标志:班风展示的平台
  童心格言:生命求索的真情告白
  偶像长廊:展现个性、欣赏生命的蓝天
  “多彩教室”:心智共生的伊甸园
第三章 课堂生活重建的教学过程
  一旦用“生命”的钥匙开启了“生活世界”的大门,课堂上便有了笑语欢声,有了包容理解,有了对话共享。教学过程理应成为学生的价值生命活动过程,启迪智慧,赋予自由发展的天性。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生成智慧、升华道德的场所,学生的发展才能落到实处。
 课堂生活重建教学基本过程构建的理论依据
 课堂生活重建教学基本过程
 课堂生活重建教学操作要点
  主题搜集
  开放交流
  自悟自得
  点拨升华
  发展延伸
 课堂生活重建教学基本过程应用例析
  小学语文《落花生》教学实录及点评
  案例指引下的过程分析
第四章 回到生活的课堂
 ——学科教学个案研究
  课堂生活重建,就是还学生以天性,还课堂以本色,还生命以过程,说到底,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关注学生的可能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为此,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科,以生活为源,回归生活世界。只有这样,师生才有充满挑战的生命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现实生活的主体,构建可能生活的主体。
 小学人文学科课堂生活重建
  小学语文课堂生活重建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生活重建
 小学科学学科课堂生活重建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重建
  小学自然课堂生活重建
  小学社会课堂生活重建
 小学艺术等学科课堂生活重建
  小学音乐课堂生活重建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重建
  小学体育课堂生活重建
第五章 课堂生活重建的成效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指向于鲜活灵动的生命的教育。因此,“课堂生活重建”对于课程而言,其意义和价值不仅仅是历史的回响和继续,更主要的是确立了人本地位和生命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心灵的解放,进而实现智性生命的张扬。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逐渐形成
  学生自信心、竞争合作意识有所增强,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认识得以提高
  学生的学习水平显著提高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教师观念更新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提升学校管理层次
  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附录一:“课堂生活重建”实验与研究方案
附录二:回归智慧的源泉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