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行政管理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7年卷)

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7年卷)

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7年卷)

定 价:¥39.00

作 者: 白钢、史卫民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政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0461012 出版时间: 2007-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27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7年卷)是中国公共政策年度分析报告的第七本。《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7年卷)突出了2006年公共政策选择的重点,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范式,对化解乡村债务、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山林地承包、农村义务教育以及农民工劳动保护等政策作了深入分析,还就“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经济走势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住房价格、药品安全等问题,从公共政策的角度作了进一步诠释。近年来,香港、澳门的高等学校都加大了招收内地学生的力度,内地高等学校也积极招收港、澳、台学生,引起考生和考生家长的高度注意,本卷分别就内地、香港、澳门招收外来华人学生的政策作了系统分析。本卷还以专章介绍了美国55年来公共政策的发展情况。本卷指出的2007年的中国公共政策走向,应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导向下,继续进行宏观调控,保证国家经济平稳运行,并在金融体制和汇率机制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尤其是形成商业银行转制的政策体系,以应对国外银行大量进入中国的新形势;同时,公共安全、危机处理、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依然是政府和民众高度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则要在加大“反哺”力度的同时,注意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使困扰多年的“三农问题”得以缓解,使农村发展出现转机。

作者简介

  白钢,1940年1月生于江苏,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学兼政治学与历史学,间或涉足公共管理学与法学;著有《中国皇帝》[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1992—1994)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政治制度史》[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19771991)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10卷)[获第三届(1997)国家图书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中国农民问题研究》、《选举与治理》等。史卫民,1952年生,湖南新化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学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硕士。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大一统——元至元十三年纪事》(1994年)、《都市中的游牧民——元代城市生活长卷》(1996年)、《魂散丁洲》(1996年)、《元代军事史》(1998年)、《刘秉忠与忽必烈》(1998年)等专著,主持翻译《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1998年),发表元史论文十余篇。

图书目录

导论 2006年/2007年中国公共政策选择的走向
一 “十 一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二 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
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架构
四 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社会养老保险新政
五 药品和食品再现安全危机
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取向
第一章 2006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几个重点问题
一 宏观经济是否过热
二 贷款数量和贷款增速
三 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可否持续
四 部分行业是否出现产能过剩
五 面对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调控
第二章 中国财政政策分析
一 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规模的持续扩大
二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
三 转移支付政策
四 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五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六 税制改革
第三章 解决住房问题的出路:从房地产调控到住房政策重构
一 住房领域的主要问题
二 房地产调控:政府的努力
三 2006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特征
四 房地产调控的效果
五 房地产调控效果有限的根本原因
六 解决住房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第四章 药品安全的政府管制分析
一 药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形成
二 药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药品监管政策思路的转型
三 药品安全政府管制的作用与缺陷
四 药品安全深层次矛盾以及我国药品管制的发展取向
第五章 农村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一 解放农民的故事没有讲完
二 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目标
四 主要政策变化与评论
第六章 乡村债务的特征、产生机制与化解
一 乡村债务的规模与特征
二 乡村债务产生的机制
三 化解乡村债务的政策效果
四 化解乡村债务的若干建议
第七章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选择
一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历史回顾
二 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分析
三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救助的历史变化
四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现状分析
五 推进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农民工:中国劳动政策的新议题
一 中国的“农民工”
二 从“盲流”到“劳工”:农民工问题的再定义
三 作为劳工问题的农民工问题
四 熊德明事件:农民工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焦点事件
五 农民工问题进入中国劳动政策范畴
第九章 中国林地承包政策分析
一 中国林业发展的政策选择过程
二 林地承包政策的变化过程
三 林地承包政策的主要内容
四 林地承包政策的初步效果和面临难题
五 林地承包的未来政策走向
第十章 中国农村教育的进展与困惑
一 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背景
二 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选择
三 农村教育政策的成效
四 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政策走向
第十 一章 国际化与大学教育变革:香港的经验
一 政策背景及发展
二 大学教育国际化的性质转变
三 大学教育国际化的优势与局限
四 香港经验对大中华地区的启示
第十二章 从新制度主义角度分析澳门高等院校录取中国内地学生政策
一 新制度主义
二 2000年前的不干预政策
三 2000年后的积极协助政策走向
第十三章 美国政策科学发展五十年回顾与启示
一 政策科学的诞生及其性质的探讨
二 政策科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与知识基础
三 在比较中拓宽:比较公共政策和发展公共政策
四 工具理性的张扬及其批判和超越
五 价值理性的凸现
六 政策过程的全面展开
七 新的理论途径
八 政策工具、政策网络与政策范式研究
九 公共政策的理论重构
十 美国政策科学的社会建制和社会功能
十一 美国政策科学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几点启示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