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多媒体、网页制作综合构成艺术:平面·色彩·立体·光

构成艺术:平面·色彩·立体·光

构成艺术:平面·色彩·立体·光

定 价:¥39.00

作 者: 吴筱荣、吴国强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艺术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2768676 出版时间: 2007-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16开 页数: 184 字数:  

内容简介

  《构成艺术——平面、色彩、立体、光》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本书根据教学大纲编写,共分11章,分别介绍构成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构成创作与欣赏的审美原则,不同构成类型的基本元素,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光构成的创作方法和技法,综合构成的创作技法,不同构成类型的构成材料,构成艺术的应用领域和形式,构成艺术原理与电脑实际创作表现等。本书特点:1.历年经验的总结:数年一线教学、实践和教改的经验总结,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讲解生动。2.突出创新和技能的培养;在归纳构成艺术的原理时,突出构成方法和方式的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等能力。3.强调知识的连贯性和实用化:在普通的“三大构成” 的范围内增补了第四种构成“光构成”,促进构成艺术技巧与理论知识的完整、全面性,强调知识的连贯性、知识的理论化和实用性。4.提高临摹与动手欲望:书中选用了大量经典的构成艺术作品作为范例讲解,部分优秀的学生作业作为配图,结合理论或注释,引导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激发动手欲望。5.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本书最后提供构成艺术原理如何用电脑去具体表现的范例,更是将构成艺术的实际应用推向一个小高潮,引导学生如何为社会需求服务,为就业提前打基础。6.易教易学:每章提供小结与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易教易学。适用范围: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程,从事艺术设计与创作的广大从业人员自学指导书。

作者简介

  吴筱荣,现工作于桂林工学院艺术设计系,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陶艺家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桂林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桂林市美协会员、桂林画院院士。雕塑作品曾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二次《新人新作展》、惠安“首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大奖赛》及《全国雕塑作品精品展》、《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广西美术作品展》、《新世纪》桂林画院作品展、《第五届广西体育美术作品展》、庆祝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60周年《广西美术作品展》:《桂林首届雕塑作品展》雕塑设计入选2003中国长春国际雕塑作品方案大展等,多件作品被政府部门和美术馆收藏。

图书目录

第1章 构成艺术概述
  1.1 构成艺术定义
  1.2 构成艺术的由来
  1.3 构成的形式要素及审美原则
  1.3.1 构成形态
  1.3.2 造型要素
  1.4 构成的形式
  1.4.1 具象构成
  1.4.2 抽象构成
  1.4.3 意象构成
  1.5 构成及构成学习中的误解
  1.5.1 套用现代流行艺术的表达形式
  1.5.2 用具象形态的组合
  1.5.3 缺乏抽象语言
  1.5.4 未了解作业要求,使用拼凑组合或纯粹表现
  1.6 本章小结
  1.7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构成的审美原则
  2.1 对比与调和
  2.2 对称与均衡
  2.3 单纯与经济
  2.4 节奏与韵律
  2.5 比例与习惯
  2.6 联想与意境
  2.7 多样与统一
  2.8 稳定与轻巧
  2.9 本章小结
  2.10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构成的基本元素
  3.1 平面构成的元素——点
  3.1.1 点的特征
  3.1.2 点的形象
  3.1.3 点的错觉
  3.1.4 点的特性功能
  3.1.5 点的构成范例
  3.2 平面构成的元素——线
  3.2.1 线的特征
  3.2.2 线的形象和类别
  3.2.3 线的错觉:直线静,曲线动
  3.2.4 线的方向
  3.2.5 线的构成方法
  3.2.6 线的构成范例
  3.3 平面构成的元素——面
  3.3.1 面的特征
  3.3.2 面的形象
  3.3.3 面的形态
  3.3.4 面的错觉
  3.3.5 面与面之间组合产生的几种关系
  3.3.6 面的构成范例
  3.4 色彩构成的元素
  3.4.1 物体显色原理
  3.4.2 色彩构成的三要素
  3.5 立体构成的元素
  3.5.1 线材
  3.5.2 面材
  3.5.3 体材
  3.5.4 色彩
  3.5.5 材质肌理
  3.6 光构成的元素
  3.7 本章小结
  3.8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平面构成技法
  4.1 构成中的骨格
  4.2 平面构成设计程序
  4.3 平面构成的构成类型
  4.3.1 重复
  4.3.2 近似
  4.3.3 渐变
  4.3.4 发射
  4.3.5 特异
  4.3.6 对比
  4.3.7 密集
  4.3.8 肌理
  4.3.9 空间
  4.3.10 群化
  4.4 本章小结
  4.5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色彩构成技法
  5.1 色彩构成概述
  5.2 色彩构成作业程序及范例
  5.3 色彩构成的调子
  5.3.1 最亮的明度
  5.3.2 中间的明度
  5.3.3 最暗的明度
  5.4 色彩对比
  5.4.1 色相对比
  5.4.2 原色对比
  5.4.3 间色对比
  5.4.4 补色对比
  5.4.5 冷暖对比
  5.4.6 面积、形状、位置对比
  5.5 色彩抽象重构组合
  5.5.1 图片重组拼贴
  5.5.2 从图片到画面
  5.5.3 从实物到画面
  5.6 心理色彩构成
  5.7 本章小结
  5.8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立体构成技法
  6.1 立体构成技法概述
  6.1.1 二维转三维理论
  6.1.2 促成立体空间的形式要素
  6.1.3 立体构成的常用工具
  6.2 面材切折构成程序及示范图解
  6.3 半立体的空间、肌理构成
  6.4 线材构成技法
  6.4.1 垒积构造构成法
  6.4.2 网架构造构成法
  6.4.3 线织面构成法
  6.4.4 对比组合构成
  6.5 面材构成技法
  6.5.1 单块面材的构成
  6.5.2 组合面构成
  6.6 体材构成技法
  6.6.1 独体分割
  6.6.2 积聚组合
  6.6.3 组合体演变范例
  6.7 本章小结
  6.8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光构成技法
  7.1 光构成技法概述
  7.1.1 补色律
  7.1.2 中间色律
  7.1.3 代替律
  7.2 镜映像
  7.3 光动迹象
  7.4 色光构成(光影构成)
  7.5 数码合成设计
  7.6 本章小结
  7.7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综合构成技法
  8.1 两种元素构成
  8.2 多种元素组合构成(线、面、体)
  8.2.1 基本要求
  8.2.2 构成中的注意事项
  8.3 本章小结
  8.4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构成的材料
  9.1 平面构成的材料
  9.2 色彩构成的材料
  9.3 立体构成的材料
  9.3.1 线性材料介绍
  9.3.2 面性材料介绍
  9.3.3 块状材料介绍
  9.4 光构成的材料
  9.5 本章小结
  9.6 思考与练习
  第10章 构成艺术的应用
  10.1 平面构成的应用领域
  10.2 色彩构成的应用领域
  10.3 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
  10.4 光构成的应用领域
  10.5 本章小结
  10.6 思考与练习
  第11章 课堂实训
  11.1 电脑构成设计训练
  11.2 实训案例
  11.2.1 平面构成设计案例
  11.2.2 色彩构成设计案例
  11.2.3 立体构成设计案例
  11.2.4 光构成设计案例
  11.3 本章小结
  11.4 思考与练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