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辅教师用书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

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

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

定 价:¥26.00

作 者: 韩际清,田明泉 主编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丛编项: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丛书
标 签: 教师用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0049795 出版时间: 2007-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字数:  

内容简介

  教育部发出通知,从2004年秋季开始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旨在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基础。与建国以来历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相比,这次课程改革的力度最大。首批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地区面临空前的挑战。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管理等方方面面。这种变革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的任何变革关键在于实施。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具体实施者,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舞台。课程改革理念如不能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体现于课堂,再理想的课程改革都不会成功。让新理念走进课堂,融于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实践,比推出新的理念更加富有创造性,任务也更加艰巨。改革是一个全新的过程,有很多东西需要花大力气学习。但对新课程的学习不能止于理解、认同或接受,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悟、内化,并且需要创造。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教师来克服和解决。因此,应该对参与课改的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服务,采取切实措施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引领教师摆脱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结构特点、思想体系以及精神实质,减少从观念到行为的落差。在首批实验区进入课改之际,为了帮助参与实验的高中教师积极有效地应对课程改革的挑战,为大家提供课程改革的理论引领和实践示范,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在开展大量调查研究和教学实验的基础上,联合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基层教研人员和骨干教师,编写了这套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丛书。本丛书据事实说理论,从课例看观念,努力实现三个目标:介绍新的课程理念;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提供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本丛书有三个方面的特色。一是理念的阐述通俗易懂。编者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新的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能够轻松地理解新课程“是什么”、“为什么”;二是对蕴涵新理念的教学要素以及各教学要素如何体现新理念进行了深入探讨,帮助教师们掌握新课程教学理论及其运用方式,解决好“做什么”的问题;三是有大量承载新课程理念的鲜活案例。教师们通过这些案例,可真切地感受到如何把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解决好“怎么做”的问题。相信丛书对教育教学工作者和广大教师们学习和实践新课程会有切实的帮助。我们希望,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升华教师的职业生命,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

暂缺《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理念篇
第一章 新课程理念
第二章 新课程培养目标
一、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保证获得必要的“双基”,突出核心内容,控制学习难度,扩大选择空间
三、重视数学知识生成过程,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现实化、数学化
四、拓展视野,加强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认识、体会数学的科学与文化价值
第三章 新课程内容要求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与特征
二、必修课的内容与要求
三、选修课的内容与要求
四、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的内容与要求
第四章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二、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新课程倡导的四种教学方式
第五章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观
一、传统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二、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
三、新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功能
四、新课程的数学教学评价
第六章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挑战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和途径
探索篇
第七章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一、数学教学方法的回顾
二、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方法
第八章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设计框架
一、新课程数学教学设计理论探究
二、新课程的结构与教学目标
三、学习方式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九章 新课程的教学实施
一、数学双基教学
二、数学探究教学
三、数学建模教学
四、数学文化教学
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六、情感态度的培养
七、学习策略的培养
第十章 新课程教学评价方式
一、纸笔测验
二、作业评价
三、即时性评价
四、成长记录
五、表现性评价
六、网络式评价
七、问卷法
八、访谈法
九、观察法
十、评语
第十一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二、高中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三、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四、课程改革对教案编写的新要求
五、《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
案例篇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与案例
一、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二分法
二、向量的加法
三、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四、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五、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六、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有关应用
第十三章 教学评价实施案例
一、单元教学评价案例
二、学生自评案例
三、发展性成长记录案例
四、终结性评价案例
后记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