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工具书/标准美国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规范及条文说明(ACI318-05 ACI318R-05)

美国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规范及条文说明(ACI318-05 ACI318R-05)

美国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规范及条文说明(ACI318-05 ACI318R-05)

定 价:¥68.00

作 者: 美国混凝土学会发布 编,张川,白绍良,钱觉时 译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建筑土木译丛
标 签: 建筑结构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2440697 出版时间: 2007-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92 字数:  

内容简介

  《美国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规范(ACI318-05)及条文说明(ACI318R-05)》的规范部分涵盖了用于建筑物的结构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也可以用于非建筑物类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涵盖的主题有:图纸及说明;检验;材料;耐久性;混凝土的质量、拌合和浇筑;模板工程;预埋管道;施工缝;配筋构造;分析和设计;强度和使用性能;弯曲和轴力;剪切和扭转;配筋的强度发挥和接头;板体系;墙;基础;预制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预应力混凝土;壳体和折板构件;现役结构的强度评价;抗震设计的专门规定;起结构作用的素混凝土;附录A中的压杆-拉杆模型;附录B中的另一种设计规定;附录C中的另一种荷载和强度降低系数以及附录D中混凝土中预埋锚栓和后置锚栓的锚固。施工中使用的材料的质量和试验通过引用美国试验及材料协会(ASTM)相应的标准技术规定涵盖;钢筋的焊接引用美国全国标准化学会/美国焊接协会(ANSI/AWS)相应的标准涵盖。规范的应用包括了通过引用把它纳入到通用建筑规范中去,在较早的规范版本中广泛使用了这种方式,写成容许这种引用但不得改变其文字的格式。因此,细节背景、实施有关要求的建议或规范某一部分的意图就不可能包括在规范条文内,提供条文说明就是为了这一目的。在条文说明中会对委员会在发展规范的某一部分时所做的考虑进行讨论,重点放在解释新的或修订了的规定上。规范列出了在编制规范时参考过的大部分研究资料,以方便使用者能更细致地研究某个问题;还列出了其他对使用实施规范要求做出建议的文件。

作者简介

暂缺《美国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规范及条文说明(ACI318-05 ACI318R-05)》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1 一般要求
1.1 适用范围
1.2 图纸及技术说明
1.3 检验
1.4 特种设计或施工体系的批准
2 符号及定义
2.1 规范条文用符号
2.2 定义
3 材料
3.1 材料的试验
3.2 水泥
3.3 骨料
3.4 水
3.5 钢质配筋
3.6 掺合料及外加剂
3.7 材料的贮存
3.8 引用的标准
4 耐久性要求
4.1 水胶比
4.2 暴露于冻、融环境
4.3 暴露于硫酸盐环境
4.4 配筋的锈蚀防护
5 混凝土的质量、搅拌和浇筑
5.1 一般规定
5.2 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
5.3 以现场经验或拌合物试配或以两者结合为依据确定配合比
5.4 不用现场经验或试配拌合物的配合比确定
5.5 平均抗压强度的降低
5.6 混凝土的评价及验收
5.7 设备及浇筑场地的准备
5.8 搅拌
5.9 运输
5.10 浇筑
5.1l 养护
5.12 寒冷气候下的要求
5.13 炎热气候下的要求
6 模板工程、预埋管道及施工缝
6.1 模板工程的设计
6.2 模板、支架的拆除及再支撑
6.3 预埋在混凝土中的导管和管道
6.4 施工缝
7 配筋的细部构造
7.1 标准弯钩
7.2 最小弯弧直径
7.3 弯折
7.4 配筋的表面条件
7.5 配筋的就位
7.6 配筋的间距限制条件
7.7 混凝土对配筋的防护
7.8 柱的专用配筋构造
7.9 接头区
7.10 受压构件的横向配筋
7.11 受弯构件的横向配筋
7.12 收缩和温度配筋
7.13 结构整体性要求
8 分析与设计——一般性考虑
8.1 设计方法
8.2 荷载
8.3 分析方法
8.4 连续受弯构件中负弯矩的重分布
8.5 弹性模量
8.6 刚度
8.7 跨度
8.8 柱
8.9 活荷载的布置
8.10 T形截面梁结构
8.11 密肋结构
8.12 单独的楼板面层
9 强度及使用要求
9.1 一般规定
9.2 需求强度
9.3 设计强度
9.4 配筋的设计强度
9.5 挠度控制
10 弯曲及轴力
10.1 适用范围
10.2 设计假定
10.3 一般原理及要求
10.4 受弯构件侧向支点的间距
10.5 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量
10.6 受弯配筋在梁和单向板中的分布
10.7 深梁
10.8 受压构件的设计尺寸
10.9 受压构件的配筋界限
10.10 受压构件的长细效应
10.11 增大后的弯矩——一般规定
10.12 增大后的弯矩——无侧移框架
10.13 增大后的弯矩——有侧移框架
10.14 支承板体系的轴心受力构件
10.15 柱荷载穿过楼盖体系的传递
10.16 组合受压构件
10.17 局部承压强度
11 剪切与扭转
11.1 抗剪强度
11.2 轻混凝土
11.3 非预应力构件中由混凝土提供的抗剪强度
11.4 预应力构件中由混凝土提供的抗剪强度
11.5 由抗剪配筋提供的抗剪强度
11.6 抗扭设计
11.7 剪摩擦
11.8 深梁
11.9 支托和牛腿的专门规定
11.10 墙的专门规定
11.11 弯矩向柱的传递
11.12 板和基础的专门规定叫
12 配筋的强度发挥及接头
12.1 配筋的强度发挥——一般规定
12.2 受拉的变形钢筋和变形钢丝的强度发挥
12.3 受压的变形钢筋和变形钢丝的强度发挥
12.4 钢筋束的强度发挥
12.5 受拉标准弯钩的强度发挥
12.6 机械锚固
12.7 受拉的变形钢丝焊接网的强度发挥
12.8 受拉的光面钢丝焊接网的强度发挥
12.9 预应力钢绞线的强度发挥
12.10 受弯配筋的强度发挥——一般规定
12.11 正弯矩配筋的强度发挥
12.12 负弯矩配筋的强度发挥
12.13 腹筋的强度发挥
12.14 配筋的接头——一般规定
12.15 受拉的变形钢筋和变形钢丝的接头
12.16 受压的变形钢筋的接头
12.17 柱的专用接头要求
12.18 受拉的变形钢丝焊接网的接头
12.19 受拉的光面钢丝焊接网的接头
13 双向板体系
13.1 适用范围
13.2 定义
13.3 板的配筋
13.4 板体系中的孔洞
13.5 设计步骤
13.6 直接设计法
13.7 等代框架法
14 墙
14.1 适用范围
14.2 一般规定
14.3 最小配筋量
14.4 作为受压构件设计的墙
14.5 经验设计法
14.6 非承重墙
14.7 用作基础梁的墙
14.8 细高墙的另一种设计方法
15 基础
15.1 适用范围
15.2 荷载与支反力
15.3 支承圆形或规则多边形截面柱或支墩的基础
15.4 基础中的弯曲
15.5 基础中的剪切
15.6 基础中配筋的强度发挥
15.7 基础的最小高度L
15.8 柱、墙或配筋支墩底面的内力传递
15.9 放坡基础或阶梯形基础
15.10 联合使用的基础和底板
16 预制混凝土
16.1 适用范围
16.2 一般规定
16.3 力在各构件之间的分配
16.4 构件设计
16.5 结构整体性
16.6 接头及局部承压设计
16.7 在混凝土浇筑后埋人的元件
16.8 标记及识别
16.9 制作和搬运
16.10 预制结构的强度评价
17 混凝土叠合式受弯构件
17.1 适用范围
17.2 一般规定
17.3 支撑
17.4 竖向抗剪强度
17.5 水平抗剪强度
17.6 用于水平抗剪的箍筋
18 预应力混凝土
18.1 适用范围
18.2 一般规定
18.3 设计假定
18.4 使用要求——受弯构件
18.5 预应力筋中的容许应力
18.6 预应力损失
18.7 受弯强度
18.8 受弯构件的配筋界限
18.9 有粘结配筋的最低配置数量
18.10 超静定结构
18.11 受压构件——弯曲与轴力的组合
18.12 板体系
18.13 后张预应力束的锚固区
18.14 单根钢绞线或5/8 in.[15.9 mm]直径单根钢筋作预应力束时的锚固区设计
18.15 多根钢绞线组成的预应力束的锚固区设计
18.16 无粘结预应力束的防腐蚀
18.17 后张管道
18.18 有粘结预应力束的灌浆用浆
18.19 预应力钢材的防护
18.20 预应力张拉力的施加和度量
18.21 后张锚具和连接器
18.22 体外后张
19 壳体及折板类构件
19.1 适用范围及定义
19.2 分析与设计
19.3 材料的设计强度
19.4 壳体的配筋
19.5 施工
20 对现存结构的强度评价
20.1 强度评价——一般规定
20.2 需求尺寸及材料性能的确定
20.3 荷载试验步骤
20.4 加载准则
20.5 验收准则
20.6 对较低荷载额度的规定
20.7 安全
21 抗震设计的专门规定
21.1 术语
21.2 总要求
21.3 专用框架中的受弯构件
21.4 专用框架中承受弯矩和轴压力的构件
21.5 专用框架的节点
21.6 用预制混凝土建造的专用框架
21.7 专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墙及洞口连梁
21.8 用预制混凝土制作的专用结构墙
21.9 起结构作用的膈板和桁架
21.10 基础
21.11 未指定作为抗侧向力体系组成部分的构件
21.12 对中等框架的要求
21.13 中等预制结构墙
22 起结构作用的素混凝土
22.1 适用范围
22.2 限制条件
22.3 接缝
22.4 设计方法
22.5 强度设计
22.6 墙
22.7 基础
22.8 支墩
22.9 预制构件
22.10 抗震结构中的素混凝土
附录 A 压杆-拉杆模型
A.1 定义
A.2 压杆-拉杆模型的设计步骤
A.3 压杆的强度
A.4 拉杆的强度
A.5 结点区的强度
附录 B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受弯及受压构件的另一种规定
B.1 适用范围
附录C 另一种可以选用的荷载及强度降低系数
C.1 一般规定
C.2 需求强度
C.3 设计强度严
附录 D 混凝土中预埋锚栓和后置锚栓的锚固
D.1 定义
D.2 适用范围
D.3 一般要求
D.4 对锚栓强度的一般要求
D.5 受拉力作用时的设计要求
D.6 受剪力作用时的设计要求
D.7 拉力和剪力的相关关系
D.8 避免劈裂破坏所需的边缘距离、间距和厚度
D.9 锚栓的安装
附录 E 钢质配筋的数据
条文说明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