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育中国教育事业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

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

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

定 价:¥25.00

作 者: 方德英、等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教育事业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1775040 出版时间: 2007-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232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开篇从分析当前知识经济的特征入手,通过国际经验的比较,指出了科技竞争力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衡量标志,是经济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并基于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提出了我国高校和企业展开合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现实可行性,提示了本书的研究意义。学术界直接针对“校企合作提高科技竞争力”的研究还不多见,为此本书采用了从“合作创新”和“校企合作”两个主题借鉴前人的经验。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合作创新的研究一般不仅仅以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合为研究对象,通常包括企业间或企业、研究机械、高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涉及到对合作创新的概念、动机、冲突以及经济学分析等。而国内相关研究中,有相当部分沿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概念,研究视解集中在高校一侧,呈现出“高校-企业”的单边态势。真正使用校企合作创新这一概念的研究成果不多,这提醒我们有必要进行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和演化分析。本书对国外校企合作实践的现状分析,主要出发点是寻求可资借鉴的经验,而对国内现状分析的宗旨,则集中在总结历史、发现问题、寻找差距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本书研究的技术路线。

作者简介

  方德英,1964年生,博士、教授,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科研处处长,北京联合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2007年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朝阳区人大代表、企业信息集成协会(EIS)中国分会常务副理事长。长期从事信息管理与系统工程方向的研究,近五年来已主持完成国家软件工程方向的研究,近五年来已主持完成国家软科学项目(“促进校企结合,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IT项目开发风险管理的模型与体系研究”)各1项,第一参加完成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及项目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在《系统工程理论实践》、《自然辩证法研究》、《清化大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情报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等国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被EI、ISTP收录5篇;主编、主译著作《会计电算教程》等6部;获得省部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研究”),省部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面向21世纪管理科学灶专业各门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在研国家软科学课题1项(“县(市、区科技能力评价)”),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项目1项(“基于实证的IT项目风险管理序参量体系构建”)。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和背景
  一、研究的意义
  (一)我国企业在提高科技竞争力中的现实地位
  (二)我国高校在提高科技竞争力中的作用
  (三)校企合作:现代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本质要求
  (四)校企合作: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提高科技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合作创新的研究
  (二)校企合作的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实践现状
  (一)国外校企合作的现状与经验
  (二)我国校企合作的历史、现状与不足
 四、本书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科技竞争力与校企合作的关系
 一、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及其评价
  (一)科技竞争力及其评价背景
  (二)科技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三)《洛桑报告》指标体系的变化及对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影响
 二、我国科技竞争力现状
  (一)我国科技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及国际比较
  (二)我国科技竞争力的优劣势及主要问题
 三、我国校企合作的模式
  (一)基于不同目标导向的模式分类
  (二)基于不同主体作用的模式分类
  (三)基于不同合作方式的模式分类
 四、校企合作对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的效应分析
  (一)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二)校企合作评价体系
  (三)校企合作的综合评价方法
  (四)校企合作对科技竞争力的效应分析
第三章 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
 一、校企合作的动因
  (一)校企合作、技术创新与现代企业竞争优势
  (二)校企合作与现代高校竞争
  (三)校企合作双方的直接动因
 二、校企双方的合作博弈分析
  (一)校企合作是一种非零和博弈
  (二)校企合作是一种合作博弈
  (三)博弈分析
 三、校企合作的模式和伙伴选择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差异
  (二)校企合作伙伴选择
 四、产业和企业发展对校企合作模式选择的影响:以彩电行业为例
第四章 校企合作的演化分析
 一、校企合作的一般演化博弈分析
  (一)演化博弈的引入
  (二)模型假设
  (三)演化博弈模型
  (四)模型分析
 二、校企合作中企业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一)模型基本假设
  (二)预备知识
  (三)演化博弈分析模型的分析
 三、企业技术创新“搭便车”现象与群体合作行为的形成
  (一)企业技术创新“搭便车”现象及危害
  (二)企业技术创新“搭便车”现象的理论分析
  (三)企业技术创新“搭便车”现象的治理
第五章 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的经济活动角色
 一、现代高校的经济性质
  (一)高校的经济性质
  (二)高校参与经济活动适宜度界线的研究思路
 二、高校的组织资源及特征
 三、高校的瓶颈资源—资金来源分析
 四、高校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风险分析
  (一)技术风险
  (二)市场风险
  (三)知识产权风险
  (四)投入风险
 五、高校经济活动长期最优策略
  (一)模型假设
  (二)模型构建及求解
  (三)结论
第六章 我国校企合作的政策评价
 一、国外校企合作创新政策的启示
  (一)产业政策的启示
  (二)科技政策的启示
  (三)财金政策的启示
  (四)培养和吸纳人才政策
 二、我国现行校企合作政策述评
  (一)我国科技政策的沿革及政策要点
  (二)我国现行科技政策评价
 三、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校企合作政策的比较分析
  (一)我国区域科技政策发展阶段的历史沿革
  (二)主要省、市、自治区校企合作政策的比较
 四、政策的缺失与错位
  (一)政策的缺失
  (二)政策的错位
第七章 对策建议
 一、校企合作主体行为及调整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一)校企合作创新系统
  (二)校企合作中企业行为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三)校企合作中高校行为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二、促进校企合作,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对策
  (一)促进我国校企合作对策的国内学者观点分析
  (二)促进校企合作,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对策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