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冶金工业贵州寒武纪早期磷块岩稀土元素特征

贵州寒武纪早期磷块岩稀土元素特征

贵州寒武纪早期磷块岩稀土元素特征

定 价:¥35.00

作 者: 张杰 等编著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地质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2443702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119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织金新华磷稀土矿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及稀土分离富集研究”(批准号:50164001)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织金新华地区稀土元素化学成分测试及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得出该矿床不仅重稀土含量高,而且轻稀土含量也高的结论,修正了过去只认为该矿床是重稀土含量较高的单一认识;采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化学物相分析等方法,查明了该矿床稀土开发利用中的关键环节——稀土元素赋存状态,解决了长期推测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低品位磷矿石选矿实验研究,确定了合适的浮选工艺流程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以贵州当前磷肥产品生产加工工艺流程为实验基础,进行了稀土分离富集探索研究,得出从贵州磷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尾矿磷石膏中提取稀土元素的分离富集实验方案及相应的分离富集参数,并提出了相关的见解;分析测试了戈仲伍磷块岩分布地区土壤及水样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环境地球化学初步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贵州西部含稀土低品位磷矿床开发和稀土回收利用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本书适合从事地质研究及稀土研究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张杰,男,1955年生,汉族,山东费县人。1982年贵州工学院地质系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贵州工学院矿床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考入成都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任贵州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矿床学、矿床地球化学、应用矿物学和矿物材料方面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子课题负责人)。获贵州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

图书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矿区自然地理条件
1.2 矿区开采及地质工作史
1.3 野外地质研究及取样工作
1.3.1 剖面观察、编录及取样工作
1.3.2 室内资料整理工作
1.3.3 测试分析样品准备
1.4 分析测试
1.4.1 微量元素分析
1.4.2 电子探针扫面
1.4.3 岩矿鉴定
1.4.4 X射线衍射分析
1.4.5 化学分析
1.4.6 其他剖面
1.5 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1.6 选矿试验
1.6.1 可磨性试验研究
1.6.2 选别工艺的选择
1.6.3 选矿产品分析
1.7 稀土分离富集研究
2 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层特征
2.2 地质构造特征
3 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地质及矿物学特征
3.1 磷块岩矿体地质特征
3.2 磷块岩物质组成
3.2.1 各类型矿石化学组成
3.2.2 胶磷矿化学成分
3.3 磷块岩矿体主要矿物特征
3.3.1 矿石的矿物组成
3.3.2 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
3.3.3 主要矿物的性质特征及相互嵌布关系
3.3.4 磷、稀土元素含量变化及其关系
4 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稀土元素性质特征
4.1 稀土元素概述
4.1.1 自然界中的稀土元素
4.1.2 稀土元素的应用
4.1.3 主要稀土矿物
4.2 含稀土磷块岩化学成分特征
4.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1 微量元素测试样品采集及测试分析
4.3.2 新华含稀土磷矿床稀土元素模式及稀土元素性状
4.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5 生物成矿基本特征
4.6 结论
5 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5.1 显微分析及单矿物分析研究
5.1.1 电子探针扫面
5.1.2 扫描电镜研究
5.1.3 生物化石、氧化矿石及其他独立成分测定
5.2 含稀土单矿物稀土及微量元素分析研究
5.3 化学物相分析研究
5.3.1 磷块岩的矿物组成和化学分析
5.3.2 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对赋存状态的影响
5.3.3 矿物组成分析
5.3.4 赋存状态分析
5.3.5 结论
6 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石选矿研究
6.1 可磨性试验研究
6.2 选别工艺的选择
6.3 结论
7 磷矿稀土分离富集研究
7.1 磷矿(磷精矿)中稀土总量及氟的检测
7.2 模拟重钙(磷铵)生产工艺流程中磷石膏浸取稀土试验
7.2.1 第一次试验
7.2.2 第二次试验
7.2.3 第三次试验
7.3 硝酸处理磷灰石提取稀土试验
7.3.1 第一次试验
7.3.2 第二次试验
7.4 最佳条件下稀土回收试验1
7.5 最佳条件下稀土回收试验2
7.6 主要结论与建议
8 贵州织金磷矿戈仲伍矿段开采及分布区土壤稀土元素及环境影响研究
9 贵州省织金县戈仲伍地区氟来源及对环境影响研究
9.1 研究区的自然地理情况
9.1.1 研究区的地理位置及地层地貌简介
9.1.2 气候条件
9.1.3 研究区的资源及经济情况
9.2 氟中毒及织金地区氟中毒研究状况
9.2.1 氟的化学性质
9.2.2 氟在自然界的赋存状态
9.2.3 土壤中氟的背景值
9.3 氟在人体的分布及其生理作用
9.3.1 氟在人体内的分布
9.3.2 氟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9.3.3 地方性氟中毒的外在表现
9.4 目前国内地方性氟中毒研究现状
9.5 研究的思路和设想
9.5.1 地球化学性地方病发生的必要条件
9.5.2 织金地方性氟中毒研究存在的问题
9.5.3 高氟黏土的氟来源问题
9.5.4 断层与病区关系研究及氟的活化问题
9.6 研究区地质、地理情况
9.6.1 戈仲伍地区简要地理环境
9.6.2 表生条件下氟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9.7 磷块岩表生作用下氟迁移机理初步研究
9.7.1 磷块岩化学组成
9.7.2 表生作用对氟迁移的影响
9.7.3 小结
9.8 表生条件下氟的化学活动性研究
9.8.1 实验依据及分析方法
9.8.2 测试数据
9.8.3 数据分析
9.8.4 影响磷块岩风化的因素
9.8.5 元素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及与成土过程的关系
9.9 病区分布与地层、地貌及构造关系的探讨
9.9.1 区域地层特征简介
9.9.2 区域构造情况简介
9.9.3 初步结论及对某些问题的推断
9.10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研究的方向
9.10.1 主要结论
9.10.2 矿产开发对氟中毒的影响探讨
REE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Cambrian Phosphorite in Guizhou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