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理论与研究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全三卷)

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全三卷)

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全三卷)

定 价:¥180.00

作 者: 本社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综合图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1238573 出版时间: 2007-04-01 包装: 其他
开本: 16开 页数: 1404 字数:  

内容简介

  这文化底蕴中,就包括中国佛教的“从心开始”,道家的“以道相通”,儒学的“以礼相待”。“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是去年在浙江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佛教认为只有内心的平和与安定,才有外在的和谐与安宁。内有不和不平的心因,外有不平不和的事缘,相互影响,推波助澜。因而力求“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倡导“心灵环保”。这种“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的“内心”与“天下”的关联,来自佛教的“缘起论”,因缘乃“和”,人世皆有缘,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互相依存,密切关联,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也来自佛教的“平等观”,平等致“和”,“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平等才能慈悲为怀,理解宽容,“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和谐世界,以道相通”——是即将在陕西和香港举办的“国际道德经论坛”的主题。“道”被视为基本规律、必由之路、生命力与精气神。而“道”之要在“通”,通则包容,容则和谐,“知和曰常,知常曰明”。道家之“和”,包括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慈爱和同、和以处众、和衷共济、和而常通、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处事哲学、人生理念和社会理想,即所谓“太和万物”。“道”与“德”紧密相联,“以道相通”,就要“以德相求”:要以德为本、以德为行,抑恶扬善、上善若水,孝敬父母、敬老恤孤,施药治病、怜贫悯疾,助人为乐、助学兴教,谦虚谨慎、慈俭济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劳动自养、自食其力,淡泊名利、和光同尘。“和谐世界,以礼相待”——则是儒家一整套学说的主题。“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人人以礼相待,家家以礼相待,社会以礼相待,国国以礼相待,人心则可欣然懿美,家庭则可怡然和睦,社会则可井然有序,世界则可安然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之“和”博大精深,不仅限于儒释道三家。早在三千多年前,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和”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作者简介

暂缺《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全三卷)》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和谐世蜀以道相通·上卷》目录:
和谐世界以道相通
以“啬”治人事天
通则和谐通则合道
《道德经》与现代管理
传承老子之道共建和谐世界
论老子的和谐观
《道德经》和谐思想的现实意义
圣人不积不争之德
——《道德经》与和谐文化
和谐世界以道相通
——浅析《道德经》无为思想对建设和谐世界的启示
两代帝王与一部《道德经》
《道德经》道统论生态思想研究
老子处世三宝之我见
《老子》的“民本”情怀与“不争善胜”之道
试论老子《道德经》思想对于构建人类和谐社会的意义
通往和谐之路
和谐社会法道而行
老子的“不争之德”和“蓝海战略
从《老子》到《道德经》
构建和谐社会,责任在人自己
《道德经》对宗教和谐的贡献
——《道德经》与《圣经》比较初探
陈景元《老子注》的生命政治学
老子对祭祀文化的哲学升华
论老子的生态观
抱一与生命和谐度
老子思想的文化意义
道教的生命观与和平思想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论老子的“张弓”、“冲气”与道教的“炁”
《道德经》养生观浅论
道家道教“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
《道德经》“和谐”思想与当今启示
文化和自然的动态平衡:道家的深层和谐观
佛道关系与文明对话
《道德经》对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道德经》与中国式宗教意识
孙悟空:道释儒三教合一的典范
道与无为而治
《道德经》的社会慈善观
《道德经》与管理
道家式责任感简说
《道德经》与柔性管理
《道德经》的养生思想
儒道合作共建和谐世界
浅谈《道德经》的和谐思想
——兼论与佛法的相通之处
《道德经》与现代管理之论述
道德生活之浅见
冲突世界中的和谐对话
——老子和谐观给世人的提示
《道德经》“善”的养生与医疗法
老子哲学的自然整体意识与生态观
论《道德经》中的玄德与和谐
《道德经》与解构主义
《东医宝鉴》和道家思想的关联性
晁迥的三教和谐思想与《道德经》
——以《昭德新编》为主
新加坡三清宫与《道德经碑》在宗教文化上的意义
道通天地
——和谐世界,以道相通
和谐必须建立于否定的再否定
——以马来西亚宗教界的《道德经》经验为例
道家与社会和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复兴道德根文化构筑和谐世界
和谐之道,以孝贯通
——《道德经》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韩非子对《老子》的解读:管理学导论
《道德经》之我见
道教和《道德经》如何促进人类社会的共识
“俨兮,其若客”:老子的圣人典范
《和谐世蜀以道相通·下卷》目录:
宣扬和谐理念、追求和谐目标是《道德经》永恒不变的主题
天下大同——《老子》大道与和谐
试论《道德经》的生态人格观
老子思想与生态环境
上善若水——修道者的人生圭旨
老子的养生思想及对嵩山道教养生文化的影响
《道德经》养生原则论纲
试论《道德经》与道教养生
浅论现代道教宫观管理之道
清静为天下正
——当前宫观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道德经》与道教宫观管理
和谐是时代赋予领导特质的新要求
——从管理特质理论来解读《道德经》
《道德经》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道德经》与管理
《道德经》与养生健康
……
《和谐世蜀以道相通·续卷》目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