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 上中下)

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 上中下)

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 上中下)

定 价:¥158.00

作 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现代史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2309654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1653 pages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上中下)》内容: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时期,虽然只有短暂的38年,却是中国社会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民国史研究自“文化大革命”后期的1972年启动以来,30多年过去,虽也取得一系列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论著及各种资料,但有关民国史的一些重要问题,包括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的情况,仍有待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上中下)》所收论文,即是为纪念民国史研究开展30年而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汇编,论文作者均为国内外民国史研究的知名专家,其研究课题涉及民国史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上中下)》内容丰富,既是对民国史研究开展30年来有关情况的一个很好的总结,更是给今后民国史研究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对于推动民国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暂缺《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 上中下)》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贺 信
开幕词
在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开幕式上的致辞
上 卷
民国史研究的现状及几个问题的讨论
北京政府末期“修约外交”决策机制刍议
(1925~1928)
国民党和中国的现代化问题
(20世纪20年代)
论1928年的东北易帜
从蒋氏下野到蒋汪合流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
特种外交委员会研究
从“胡汉民往来函电稿”看“新国民党”
在北方的活动(1932~1936)
战争·集权·民主
——杂议抗战时期民主进程中的几个问题
国民党走向皖南事变之经过
中国1940年代的中间势力
中间党派与皖南事变
抗战时期中苏国家关系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苏联对华政策对中共革命战略的
影响(1945~1946)
是推进新疆革命,还是维护自身安全?
——关于苏联调停三区革命的民族因素
国家利益的抉择
——从苏联驻华使馆由南京撤至广州事件看苏联1949年对华政策
战后中苏东北经济合作交涉研究
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的对韩工作
中国关于战后越南问题的认知与实践
(1942~1946)
论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意识
民国初年广东乡村的基层权力机构
党、政府与民众团体
——以上海市商民协会与上海总商会为中心
中 卷
国民党经济封锁对中央苏区对外贸易的实际影响
身体美学、公共意识与新生活运动
党员、党组织与乡村社会:华南的中共地下党(1927~1932)
战时江西省国民党统治下的后方区
《李顿文件》所见之李顿中国之行
1930年代前半期日本对华南政策的考察
日本对战时中国的认识
——满铁的若干对华调查及其观点
抗战前后英国在西藏门隅地区的领土扩张
朝鲜半岛的中国租界
波兰与中华民国的关系
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早期现代化建设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
民国初年商办铁路的收归国有
论民国16年9月上海日商纱厂的产品结构调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高利贷分析
——以苏、浙、皖三省农村为中心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信用制度的演进
抗战前钱庄业的衰落与南京国民政府
上海金融业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上海的外汇市场
民国时期专业银行职员社会及教育背景研究
民国时期政府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述论
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亚文化圈
世界的形成
——略论近代中国政治共同体形成的困局
欧战与战后(1918~1927)中国文化转型
“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
——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
下 卷
三均主义与三民主义
民国时期尊孔运动的两条路线
1930年代国民政府风俗调查与改良活动述论
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废除旧历运动
平教会扫盲运动的历史考察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组织与发展
抗战时期成都茶馆工人及其组织
近代天津娼业结构述论
孙中山与段祺瑞、张作霖联合反直政治合作的努力(1922~1925年)
孙中山“中央革命”计划与冯玉祥北京政变
九一八事变后的冯玉祥
蒋介石的中日苏关系观与“制俄攘日”战略
——兼论蒋汪分歧的一个重要侧面(1933~1934)
张学良及其西安事变回忆录
——我读张学良档案之一
孙科与战时中苏关系
由宋子文档案重新了解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
陈炯明“六·一六”兵变造因再探
章太炎筹边考异
胡文虎与福建经济建设运动
对近二十年民国学术史研究的回顾
五十年来中国大陆黄兴研究述评
重视对香港澳门民国时期历史的研究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