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经济学理论公与非公经济的融合

公与非公经济的融合

公与非公经济的融合

定 价:¥23.00

作 者: 孙启明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0225043 出版时间: 1999-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340 字数:  

内容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文库:公与非公经济的融合》拟从两类地区,两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比较研究出发,探索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并存和协调、健康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为公有制经济高比重地区经济的振兴、结构的协调等方面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笔者通过对中国当代私营经济的多年研究,开始思索公性质经济与私性质经济的最一般关系。客观的审视两种性质经济,从观念上说同生同灭,从属性上说貌离神合,从运行中看相辅相成、水乳一体,从归宿上看趋同融合,从作用上看殊途同归。全面比较两种性质经济的微观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群,发掘二者深层次的同质关系,回顾和认证二者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共同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包容,互补,摩擦,对立,趋同,融合的多重复杂关系,从而提出了“淡化所有制分类”,“淡化比重意识”的理性命题,并指出我国所有制改革方向的混合经济模式及其公与非公经济趋同融合等思想。

作者简介

  孙启明,1955年出生,山东淄博入。198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1988年参加由美国新闻总署资助的国际关系研讨班,获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毕业证书。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民营经济》杂志编委、吉林省宏观经济信息与决策专家咨询组成员、长春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个人会员。曾在五都组编教材和著作中任副主编,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特点及进入退出原则》摘发于《光明日报》,并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王商行政管理学会三等奖。

图书目录

第一篇同等篇
第一章 出生同源论
§1 公私界说
§1-1 公与私的本义
§1-2 社会政治角度的公与私
§1-3 经济发展中公与私的交融
§2 剩余财产:公有观念与私有观念
§2-1 公有财产的观念伴生于私有财产的出现
§2-2 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并存的社会
§2-3 公私财产观念淡化与消亡的条件
§3 国家的产生: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的制度化
§3-1 从无到有:所有制的产生
§3-2 国家使财产制度化:法和武装
§3-3 公私财产所有制的消亡条件
§4 全新公有制的设想
§4-1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特征的设想
§4-2 对马克思、恩格斯重建个人所有制设想的理解
§5 现实的公有制
§5-1 苏联的实践
§5-2 中国的变革
§5-3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6 混血儿的产生
第二章 要素同质论
§1 财产权的明晰化与社会化
§1-1 产权的四层含义
§1-2 产权的明晰化
§1-3 产权的社会化
§1-4 财产的终极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
§2 财产的名义占有与实际占有
§2-1 界定私性质经济的要件及层次
§2-2 私性质经济的实际占有度
§3 动态不定性与模糊性
§3-1 界定非公性质经济的出发点
§3-2 存在私人占有现象不等于“私有制”
§3-3 “雇佣劳动”的普遍性
§3-4 界定私性质经济的复杂性
§3-5 层次性、动态不定性与可塑性
§4 “普照之光”下的变异
§4-1 不同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4-2 更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
§4-3 雇佣劳动关系的弱化
§4-4 剥削程度的变化
§4-5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发生了变化
§4-6 自发性和盲目性受到调节
§4-7 原始积累的一般规律发生了变异
……
第二篇 共存篇
第三篇 发展篇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