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赎金

赎金

赎金

定 价:¥21.50

作 者: (美国)丹妮尔·斯蒂尔 著;袁霞 译
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丛编项: 《译林》精选
标 签: 美国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4701297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261 pages 字数:  

内容简介

  绑匪:“你得花整整1亿美元来买你儿子回家的车票……”女性笔下的暴力,残酷血色背后的情感纠结与人性挣扎作者丹妮尔·斯蒂尔为当今美国最具价值作家,与斯蒂芬·金齐名2002年荣获法国“艺术文学骑士”称号,多部作品获“金球奖”提名坐了4年牢出来后,彼得已一无所有。走投无路之际,彼得找到了暗地里做不法生意的大亨艾迪森。艾迪森丄因为投资失败,负债累累而焦虑不安,他急需一笔巨款来填补亏空;彼得的到来,引发了他蓄谋已久的一桩绑架计划。他要挟彼得去策划、绑架亿万富翁艾伦的孩子以换得1亿美元的赎金。彼得找到了在狱中认识的杀人犯沃特斯。沃特斯罪行累累,在狱中呆了24年,他是和彼得同一天出狱的。沃特斯又联合同是坐过牢的斯达克和弗里,一起惊天绑架案就此上演……

作者简介

  丹妮尔•斯蒂尔(Danielle Steel),1947年8月生于纽约,是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已通过28种语言被译介到47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总量更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5.3亿册。从1981年开始,斯蒂尔的作品就一直牢牢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1989年,凭借至少一本在《时代》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381周的空前纪录,她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斯蒂尔已有21部小说被拍成电影剧,其中两部甚至获得了“金球奖”的提名。2002年,法国政府授予斯蒂尔最富盛誉的“艺术文学骑士勋章”,以表彰她对世界文化的卓越贡献。

图书目录

前言
  丹妮尔.斯蒂尔也写惊险小说了么?可不是!一位硅谷英豪的遗孀为了维护因公司倒闭而自杀的丈夫的声誉,迟迟不愿把这个IT神话的幻灭公之于众,而是忍受着巨大的压力带着三个孩子艰难生活。然而芙南达,这位既柔弱又坚强的女子却不知一只贪婪凶残的恶狼正向她虎视眈眈:她的小儿子遭到了绑架,绑匪在不知其夫已破产的情况下勒索一亿美元。于是正义的一方芙南达一家、警局的李探长,与邪恶的势力主谋艾迪森、打手沃特斯等人,以及在正邪之间飘摇不定的摩根围绕着一个孩子的生命和一笔不存在的巨款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的结局当然也不会让疾恶如仇的读者失望……
  按说是很惊险了绑匪的精心策划、警方的严密布控;枪林弹雨中横飞的血肉、危机四伏里曙光的乍现,然而有些习惯了在《二十四小时》那样的情节中透不过气来的惊险故事迷也许会觉得不过瘾:就这样了?到底是丹妮尔.斯蒂尔嘛,少了点钢铁的硬冷,多了些言情的黏稠哦!
  我想,这样的评价并不算不公正:斯蒂尔以写情见长,而这个“情”可是“情感”的“情”。但《赎金》究竟过不过瘾,这得取决于读者的期待视野。如果你追求的是那种单纯而刺激的惊悚、武斗、高科技的演示以及推理的严丝合缝,那么这部小说的确不算是重量级的;要是你喜欢的是对人物性情玩味,对其心理的研究或者是对情感的细腻描写的体悟,那么小说带给你的肯定是惊喜和享受。作为译者一个不得不平心静气地推敲作者的每一丝想法的读者我更倾向于把这本书视为一场有着惊险小说框架的情感戏,一个用温馨来调和紧张,以人性战胜暴力的另类“重案”故事。我甚至觉得斯蒂尔的行文节奏始终相当舒缓。她也许存心不把情节安排得太紧迫,好让读者有时间分析每个角色的各个方面。然而它的确又是个惊险故事,只是那种种悬疑是由人物的性格营造的。
  在人物的刻画中,芙南达、泰德.李和彼得.摩根无疑是最能打动读者的。芙南达是那种特别让读者觉得可以亲近的女性。她很美,却不是那种光艳照人的类型,在李警探的眼里她“极为普通,很随和”,是“穿牛仔服光脚丫的漂亮女人”。她对亡夫的哀痛,对子女的挚爱,对警员的友善,对李警探的恋情的滋长,都使我们觉得这个女人散发出一种素朴自然,让人能触到、触到后又感觉亲切舒适的美。斯蒂尔并不避讳写她脆弱的一面。她在消沉的日子里每晚以泪洗面,开车屡闯红灯甚至险些撞倒路人。这一切都在表明沉重的生活与精神压力使她濒临崩溃。不过这个外形柔弱娇小的女人终于没有让脆弱成为自己的名字。她在漫长的煎熬中一直没有垮掉,特别是在赎金案发后,她协助警察坚持到了最后的胜利。这其中李警探当然给了她许多宝贵的帮助,不过她的深沉的母爱始终是支撑她的强大力量。我们从她身上看到的是一种柔韧而成熟的女性的美。另外,芙南达从来没有对金钱着迷过。无论是丈夫发迹发财的时候,还是他破产自杀的时候,左右她精神状态的都不是钱。财富的骤增和锐减都只在她心头留下淡淡的痕迹。真正能够打击她的是亲人的失去,最终使她重获新生和幸福的仍然也是爱。我们又从她那儿感受到了内在而纯粹的美,唯美的美。
  可以说正是这场灾变将芙南达的内在魅力焕发了出来,而有着优秀警察锐利目光的泰德.李也有一双辨识美丽的慧眼。李是一位忠于职守、经验丰富的探长,特别是他有着一流的第六感,凭着多年警探工作练就的嗅觉,他及时发现了艾迪森等人的图谋,而当他以这种直觉邂逅芙南达时,立刻就领略到了后者的迷人之处。他为她所深深吸引,可是富有节制的他只是默默地欣赏她并给予她帮助。他不能允许自己爱上她,可是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对芙南达(以及对我们读者)而言也有很多可爱之处:正直,亲切,有力,冷静,兼有警察的果敢和父亲的慈爱。他出身寒微,自觉与芙南达处于两个世界;更使他裹足不前的是他已有家室,虽然孩子早已长大独立,他和妻子的婚姻也早已名存实亡。在他身上,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执守,这虽然使他对待芙南达有些优柔寡断如果不是妻子最终提出分手,他也许就永远把对芙南达的感情深藏起来了但是那种认真和忠诚的品质仍然令读者尊敬。的确,这个人物的确让人有些怀旧,尤其是他的华裔血统,也许更能让我们中国读者感到亲切甚至自豪。作者虽然没有点明,但我们确实能感受到中国文化在他身上所发挥的影响。
  显然,一般流行小说中“英雄救美”模式在芙南达与李的关系中有了相当的变异,我们并非单纯因为美人的美艳和英雄的雄壮而感到满足。使我们受到触动的是男女主人公那种有着瑕疵的美,而也许正是这种更接近普通人的气质使他们更有浓郁的人情味,更真实,离我们也更近,这也许是当代文学“修正”或“颠覆”风尚的一种表现吧。第三个值得关注的人物便是彼得.摩根了。应该说他是一个最为矛盾、复杂的人物,也是他最后决定了较量双方的胜负。彼得曾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和家庭,也不乏友善和爱心,然而他心中总是有股反社会的力量使他误入歧途,于是他从华尔街当红经纪人蜕变为毒贩,最终沦为阶下囚。当他因表现优秀得到获释,决心重新做人时,一不小心又上了艾迪森的圈套,卷入了这起绑架案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认为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大概多少受了德莱塞“自然主义”的影响彼得童年的不幸以及他所感受到的人情冷漠在他潜意识里埋下了反社会的种子,或者说他的沉沦也要部分地归咎于这个物质社会对人情与善的排挤。另一个佐证是彼得出狱后,社会并没有给予他多少宽容,这促使了他以及其他几个假释人员重新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彼得这个人物很难像芙南达或艾迪森那样被轻易地归类为善的或恶的。不过彼得的故事也并不完全是自然主义式的“美国悲剧”,斯蒂尔也通过这个人物揭示人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出错机制”,我们得时时警惕“恶”的抬头。当然最终,彼得受到了芙南达的感染,作为绑架案主谋之一的他竟然成了警方的线人和内应,于是人性的光辉取得了胜利,他也以生命为代价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总之,斯蒂尔不论是刻画芙南达、李还是彼得,都在渲染一种人情美;不论是描写母子情还是爱情,都强调高尚的情操在决定危机的化解乃至人生的道路上的关键作用。这样看来,如果斯蒂尔在《赎金》中过分展示情节的惊心动魄,反倒是喧宾夺主了。即使作为一位以写情见长的畅销书作家,斯蒂尔也不得不为继续抓牢她忠实的读者而寻求创新和突破,这部小说便体现出这一点。它的特色就在于以动作戏来演生活秀,以恶性案件来展现真挚的情感,以惊险的故事来谱写人性之美。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