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民族史志中国民族的形成

中国民族的形成

中国民族的形成

定 价:¥28.00

作 者: 李济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世纪文库
标 签: 民族史志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08077690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民族的形成》原是李济先生于1920年至192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期间用英文撰写的博士论文。为纪念李济先生诞辰110周年,李济先生学生张光直、哲嗣李光谟将李济先生的全部论著编集为五卷本《李济文集》(是书收入《李济文集》第一卷)。

作者简介

  李济考古学家李济(1896.6.2-1979.8.1)人类学家、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字受之,后改济之。湖北钟祥郢中人。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入麻州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并于次年改读人口学专业,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李济哈佛大学毕业,返回祖国,受聘于南开大学,任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1924年开始田野考古。1925年,29岁的李济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人类学讲师,与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同执教鞭。1926年,李济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此为中国学者最早独立进行的考古发掘。1929年初,应聘出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领导并参加了安阳殷墟、章丘城子崖等田野考古发掘,使得发掘工作走上科学轨道,造就出中国第一批水平较高的考古学者。1936年曾赴欧洲讲学,1938年被推选为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名誉会员,1948年随考古组去台湾,被推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至1950年兼任台湾大学教授,并主办考古人类学系。1955~1972年,在台湾省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1946年还参加中国政府驻日代表团工作,索回日本侵华期间掠去的中国文物。与吴金鼎一起调查过城子崖遗址(吴金鼎先期发现,已作多次调查)并做了第一次小面积的发掘。是山东地区考古工作的开拓者之一,《城子崖》一书的总编辑。他主要致力于殷墟陶器、青铜器的研究。著有《西阴村史前遗存》、《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上辑、《李济考古学论文集》等。又与他人合著有《古器物研究专刊》。李济的故宅所在地:湖北省钟祥市郢中镇码头街新堤村。如今这里已是钟祥城区的闹市,李家旧宅了无痕迹,旧址上的建筑为“郢中镇新堤小学”。

图书目录

译者的话
前言
第一章 难题所在
第二章 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特征
 一、数据及其来源
 二、对数据的分析性考虑
 三、对数据的综合性考虑
第三章 我群的演进:以城址衡量其规模
 一、引言
 二、总体分析
 三、分省研究
第四章 我群的演进:在研究姓氏来源的基础上对我群构成变化的评价
 一、材料来源
 二、姓氏的数量与其增长
 三、考查的十个姓氏
 四、关于迁徙的总体方向的最终研究
 五、从种族角度看姓氏的分布
第五章 我群的迁徙:一千五百年间的中国人口统计
第六章 南方的你群
 一、早期的南蛮
 二、盘瓠部落的故事
 三、民族关系的诸种形式
 四、族属的分类及族群的迁移
第七章 公元1644年以前的三次北方大人侵
 一、三次大入侵的时间与范围
 二、三次大入侵的民族志后果
第八章 现代中国人的整合
附录
图版及说明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