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行政管理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

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

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

定 价:¥32.00

作 者: 颜海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青年论丛
标 签: 世界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7063945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299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论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范围、属性、原则及其价值取向等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从多学科角度全面阐述了支持政府信息公开的政治学、法学、经济学、行政学、社会学和信息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深入剖析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与阻力机制,比较分析了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追溯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法治历程,充分展示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探索以及法制建设成果。此外,就政府信息公开中的监管与责任、控权与纠纷解决以及买现平台与效益评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简介

暂缺《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 政府信息公开概述
 1.1 政府信息特点与功能
  1.1.1 政府信息含义与特点
  1.1.2 政府信息类型与功能
1.2 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与范围
  1.2.1 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
  1.2.2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1.3 政府信息公开的本质属性
  1.3.1 民主性
  1.3.2 法治性
  1.3.3 公正性
  1.3.4 熵减性
1.4 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
  1.4.1 民本原则
  1.4.2 权威原则
  1.4.3 效率原则
  1.4.4 告知原则
1.5 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取向
  1.5.1 政府信息公开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1.5.2 政府信息公开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1.5.3 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强化法制建设
  1.5.4 政府信息公开是个人生活和发展的需要
  1.5.5 政府信息公开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有效途径
  1.5.6 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1.6 政府信息化与政府信息公开
  1.6.1 电子政务加快政府信息公开步伐
  1.6.2 政府上网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效率
  1.6.3 电子政府重组政府信息公开模式
第2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
2.1 政治学理论——人民主权理论
2.2 社会学理论
  2.2.1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民主思想
  2.2.2 社会诚信理论
2.3 行政学理论
  2.3.1 服务论
  2.3.2 平衡论
2.4 法学理论
  2.4.1 宪法基础
  2.4.2 行政法基础
2.5 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
  2.5.1 基本思想
  2.5.2 实证分析
  2.5.3 控制手段
2.6 信息管理学理论——信息资源共享理论
第3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动机制与实现条件
3.1 政府信息公开的驱动因素与动力机制
  3.1.1 政府信息公开的驱动因素
  3.1.2 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
3.2 政府信息公开的制约因素与障碍成因
  3.2.1 政府信息公开的制约因素
  3.2.2 政府信息公开的障碍成因
3.3 政府信息公开的实现条件
  3.3.1 组织条件
  3.3.2 制度条件
  3.3.3 文化条件
  3.3.4 技术条件
  3.3.5 信源条件
3.4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生长条件
  3.4.1 更新观念,提高公民权利、民主意识
  3.4.2 扩大公民对公共行政的参与,控制政府自利性扩张
  3.4.3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运行机制,遏制信息腐败
  3.4.4 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定化
  3.4.5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高效率
第4章  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及比较分析
4.1 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概况
  4.1.1 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4.1.2 法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4.1.3 德国的信息公开制度
  4.1.4 澳大利亚的信息公开制度
  4.1.6 英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4.1.6 加拿大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4.1.7 北欧国家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4.1.8 韩国的信息公开制度
  4.1.9 日本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4.2 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
  4.2.1 立法目的、性质比较
  4.2.2 政府信息公开模式比较
  4.2.3 请求权人限定比较
  4.2.4 实施主体规定比较
  4.2.5 信息公开与免除范围比较
  4.2.6 法律责任与救济手段比较
4.3 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演进启示
  4.3.1 启示一:认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4.3.2 启示二:认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基本原则
  4.3.3 启示三:认清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的客观条件
  4.3.4 启示四:认准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层次
  4.3.5 启示五:认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调整对象范围
  4.3.6 启示六:认同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建立的国际惯例
第5章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探索
5.1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实践的发展历程
  5.1.1 封闭—愚民时期(古代~1949)
  5.1.2 保密—安民时期(1949~1978)
  5.1.3 半公开—廉政时期(1978~2003)
  5.1.4 公开—服务时期(2003年至今)
5.2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现状与对策分析
  5.2.1 基本概况
  5.2.2 当前推行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5.2.3 政府信息公开的观念定位与转变
  5.2.4 建构系统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方法体系
5.3 盘点中国政府信息公开举措
第6章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建设
6.1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6.1.1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发展概况
  6.1.2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
6.2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探索
  6.2.1 立法进程
  6.2.2 立法路径
  6.2.3 立法探索
6.3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规定
  6.3.1 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规定
  6.3.2 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规定
  6.3.3 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的规定
  6.3.4 政府信息公开程序的规定
6.4 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案例分析
  6.4.1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基本理念
  6.4.2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6.4.3 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
  6.4.4 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途径
第7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管与责任
7.1 政府信息公开监管的组织环节
  7.1.1 政府信息获取环节的监管
  7.1.2 政府信息发布与提供环节的监管
  7.1.3 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环节监管
7.2 政府信息公开监管的依据准则
  7.2.1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
  7.2.2 监管主体的权威性
  7.2.3 监管主体的权责统一性
  7.2.4 监管客体的内在需求性
  7.2.5 监管对象和内容的广泛性
  7.2.6 监管保障的有效性
7.3 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制度
  7.3.1 信息公开监瞥的途径和方式
  7.3.2 信息公开监督主体的种类
  7.3.3 信息公开监督制度构建的原则
7.4 政府信息公开监管体系的建立
  7.4.1 内部监管体系
  7.4.2 专门机构监管体系
  7.4.3 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监督体系
7.5 政府信息公开监管的机制
  7.5.1 增强监管意识
  7.5.2 确保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7.5.3 拓宽监管的民主渠道
  7.5.4 完善监管的若干法规
7.6 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法律责任
  7.6.1 归责原则
  7.6.2 构成要件
  7.6.3 行政法律责任
  7.6.4 国家赔偿责任
  7.6.5 刑事法律责任
第8章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控权平衡与纠纷解决
 8.1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权益制度
  8.1.1 政府信息公开与知情权
  8.1.2 政府信息公开与隐私权
   8.1.3 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制度
8.2 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控权与平衡
   8.2.1 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权力控制
   8.2.2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权力—权利平衡
   8.2.3 政府信息公开中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
   8.2.4 政府信息管理中公开与保密的权衡
8.3 政府信息公开中纠纷解决机制
  8.3.1 司法审查制度
  8.3.2 行政监督制度
  8.3.3 行政赔偿制度
第9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实现平台与效益评估
9.1 政府信息公开的网络传播
  9.1.1 网络传播成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途径
  9.1.2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网络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9.1.3 改进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网络传播的几点建议
9.2 建设政府网站,打造政务信息公开的最佳载体
  9.2.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政府网站发布政务信息奠定了基础
  9.2.2 政府网站在发布政务信息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9.2.3 政府网站为政务信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拓展了空间
  9.2.4 政务信息公开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9.3 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
  9.3.1 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的优势
  9.3.2 如何利用政府网站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
9.4 政府信息公开的效益评估
  9.4.1 政府信息公开的衡量标准
  9.4.2 政府信息公开评估的指标体系
  9.4.3 政府信息公开效益评估维度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附录2:专家解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附录3: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附录4:《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相关问题解答
附录5: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
附录6: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登记回执
附录7: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
附录8:政府信息部分公开告知书
附录9:政府信息不予公开告知书
附录10:非本机关政府信息告知书
附录11:政府信息不存在告知书
附录12:补正申请通知书
附录13:政府信息提供日期通知书
附录14: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评估指标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