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民族学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

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

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

定 价:¥28.00

作 者: 高翠莲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民族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11084634 出版时间: 2007-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332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研究中的重要环节,蕴藏着丰富的理论内涵,迄今尚无专著面世。其理论价值表现在:由于中华民族自觉的本质是民族共同体自觉和民族现代性自觉合二为一的过程,中华民族的族体结构具有独特性,中华民族的自觉具有“外源性”特征,因此这一研究必须借鉴有关民族理论和现代化理论分析中华民族自觉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试图以历史学、民族政治学、民族学等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中华民族自觉的独特性,以丰富民族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从中华民族形成史研究的需要来说,系统梳理中华民族自觉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结构特点和民族文化传统起到怎样的制约作用,中华民族自觉主体发挥怎样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探寻中华民族自觉的历史轨迹、总结其发展趋势及其留给人们的启示,既为中华民族形成史(近现代部分)的研究提供学术基础,又使中华民族成员加深对本民族的了解与认识,进而进一步激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作者简介

  高翠莲,1963年4月生,辽宁葫芦岛市人,汉族,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博士,师从陈连开教授。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定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定、中国近现代民族关系定、中华民族形成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参加多项国家和部委级社科基金项目,主要著作有《野火神州——从苦苦相特到曙光初照》、《李鸿章:落日弧臣》、《中国现代史》(副主编),发表学术论文《中华民族自在实体形成和发展若干问题》、《国家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自觉》、《中华民族自党的最初形态与步骤探析》等30篇。

图书目录

总序
序言
绪论
一、本课题的缘起
二、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的现状
三、相关概念辨析及本课题的范畴规定
四、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资料来源和研究难点
第一章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发展的转折
第一节“天下体系”与中华民族自在实体的发展
一、中华民族自在实体的一体性发展趋势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性发展的内在动因
三、中华民族自在发展而非自觉发展的内在原因
第二节西方民族国家的挑战与中华民族传统意识的新变化
一、西方民族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形态与民族意识的挑战
二、统治阶级上层、“士”的民族观念的变化
三、中国下层民众传统民族观念的变化

第二章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的起步
第一节中华民族自觉的最初形态与步骤
一、“精英阶层”的种族自觉
二、种族意识与民族意识的矛盾运动
三、中华民族意识的初步自觉
四、中华民族文化的初步自觉
第二节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横向扩展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中华民族意识的传播
二、“五族共和”及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意识的出现

第三章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中华民族自觉进程中的困惑
一、民国初年国家观念与民族观念的分离
二、分裂的政治格局与构建联合式统一体尝试的失败
三、精神分裂:民族文化的自觉与困惑
第二节救亡压力下中华民族群体自觉的开始
一、中华民族群体自觉的逐步开始:主权意识与中华民族命运意识的觉醒
二、少数民族先进分子的民族自觉与中华民族地理认同的结合

第四章中华民族自觉理论与政策的不同取向与共性追求
第一节国家主义与中华民族的自觉
一、国家意识与中华民族意识的同一性理论--国家主义
二、国家主义的文化政治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的自觉
三、国家主义的理论价值及其局限性
四、国家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中华民族自觉
第二节国族主义理论政策与中华民族的自觉
一、孙中山的"国族主义"理论及其评价
二、国民政府对国族主义的"继承"与国族政策
第三节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义取向与中华民族的自觉
一、反帝反封建视角下的中华民族观
二、民族危机下的中华民族观和中华民族自觉理论与政策
第四节学者视野中的中华民族观
一、知识阶层对"中华民族"概念和中华民族范畴的讨论
二、中华民族观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团结论

第五章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全体自觉
第一节民族主义理论政策的新自觉与整合
一、中华民族观的新发展与中华民族含义的多重性阐发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自觉理论的整合与推进民族自觉的政策
三、国民政府民族主义的统合作用与民族政策
四、知识阶层的中华民族自觉追求与方法
第二节中华民族自觉的群体性与表现形态
一、地方利益、党派利益的让位与国内政治格局的重组与一体
二、中华各民族一体意识的形成与表现形态
第三节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趋向
一、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新模式:民族文化认同的回归与创新
二、文学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自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