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育中国教育事业南宋教育史

南宋教育史

南宋教育史

定 价:¥60.00

作 者: 苗春德,赵国权 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丛编项: 南宋史研究丛书
标 签: 中国教育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2550463 出版时间: 2008-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79 字数:  

内容简介

  《南宋史研究丛书:南宋教育史》是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纂的“南宋史研究丛书”中的一种。著者对南宋的学校教育(官学、私学、书院)、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著名教育家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陈亮、叶适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作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探讨总结了南宋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

作者简介

  苗春德,1936年生,河南镇平人。中共党员。河南大学教授,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65年毕业于北京帅范大学教育系中国教育史专业研究生班。曾任河南大学教育系主任,兼《心理世界》编委会主任、《中国教育史研究丛书》编委、《中国近代教育专题史论丛》编委等职。长期以来从事中国教育史和人才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九十余篇,主要著作有《宋代教育》(主编)、《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史》(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3卷主编之一)、《中原文化大典·教育典·官学选十卷》(主编之一)、《中原文化大典·教育典·私学书院卷》(主编之一)等十余部。

图书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以杭州(临安)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南宋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以儒治教的文教理念
一、尊孔及崇儒
二、重视知识精英
三、读书、聚书和刻印书籍
第二节 对传统教育的传承和创新
一、关于人际传承
二、关于群体传承与创新
三、关于媒体传承与创新
第三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科举化趋势
一、办学理念与科举取士目的相一致
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受科举考试制约
三、太学的“混补”和“待补”与科举互为“预备
四、官学教育评价唯科举及第率
五、官学招生为科举让路
第四节 学派林立,教育思想多元化
一、理学
二、湖湘学
三、心学
四、吕学
五、事功学
第五节 爱国教育思想的凸现
一、“中国”意识的确立
二、南宋时局与太学生的爱国政治运动
第二章 南宋的官学教育
第一节 南宋的中央官学
一、南宋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二、南宋中央官学的设置
三、南宋中央官学的管理
第二节 南宋的地方官学
一、南宋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二、南宋地方官学的设置
三、南宋地方官学的管理
第三章 南宋的私学教育
第一节 南宋的蒙学及精舍教育
一、蒙学与精舍
二、蒙学与精舍、经馆的教材、教学
第二节 南宋的家学与家庭教育
一、家学与家庭教育分类
二、家学与家庭教育教材与内容
第三节 南宋的女子教育
一、贵族女子教育
二、平民女子教育
第四章 南宋的书院教育(上)
第一节 南宋书院的发展与成就
一、南宋开创书院发展的新纪元
二、南宋各地书院的快速发展
三、南宋书院制度的完善和成熟
第二节 南宋书院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官学式微
二、理学中心南移
三、与佛教文化相抗衡
四、印刷技术的推进
五、南宋以前书院文化的积累
第三节 南宋书院的发展历程
一、高宗时的良好开端
二、孝宗时稳步发展
三、光宗时稳中有降
四、宁宗时再度攀升
五、理宗时处于鼎盛
六、度宗时再创辉煌
七、恭帝、端宗和帝呙时持续发展
八、南宋书院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四节 南宋的著名书院
一、南宋学者认定的著名书院
二、明清学者认定的南宋著名书院
三、当今学者认定的南宋著名书院
四、南宋著名书院列举
第五章 南宋的书院教育(下)
第一节 南宋书院的建制
一、书院的类型
二、书院的环境与布局
三、书院的职事
四、书院的生徒
第二节 南宋书院的教学
一、书院的教育目的
二、书院的教学内容
三、书院的教学方式
第三节 南宋书院的管理制度
一、书院的学规
二、书院的会讲
三、书院的祭祀
四、书院的藏书与刻书
五、书院的经费
第四节 南宋书院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南宋书院对主流文化的选择
二、南宋书院对主流文化的传播
三、南宋书院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传递机制
四、引领后世书院文化走向辉煌
第六章 南宋的社会教育
第一节 南宋社会教化的形式
一、劝谕文
二、乡约
三、乡饮酒及堂会
……
第七章 南宋的爱国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第一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 张栻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吕祖谦的教育思想
第四节 陆九渊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陈亮的教育思想
第六节 叶適的教育思想
编后语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