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建筑史文物建筑保护文集

文物建筑保护文集

文物建筑保护文集

定 价:¥45.00

作 者: 陈志华 著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建筑史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9250717 出版时间: 2008-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字数:  

内容简介

  文物建筑保护理论虽然生成于欧洲,但是有根本的普遍意义,因为它是科学。但是,科学在付诸实践的时候,并不排斥特殊性,因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建筑有它的特殊性,欧洲各国建筑也有它们的特殊性。中国的文物建筑保护有我们的特殊困难,欧洲的也有。特殊性并非中国建筑所独有,不研究事物的特殊性,会变成僵硬的教条主义者,给工作带来损失,但过于强调特殊性而超越理论的普遍原则,我们会失去方向,失去基本的是非标准,那损失就太大了。在《文物建筑保护文集》里反复强调文物建筑保护理论的基础价值观和方法论,就是因为作者经过20年的田野工作,了解我们国家的实际。我们这个民族,整体上说,自古以来就少一点科学精神和历史责任心而有太多的功利主义,自古以来就不习惯进行理论的思考而满足于实用主义,这是我们在许多方面落后于欧洲的主要原因。当今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有成绩,那是因为我们毕竟还有一些具有科学精神和世界眼光的干将。但也有不少失误和损失,那就是由于也有一些人回避困难而企图“取巧”、“简便”、“差不离就行”,不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更糟的就是只醉心于求利。这也是一种“实际”,所以必须多讲基础理论,多讲历史责任心和科学精神。但《文物建筑保护文集》里的文字也确实有脱离实际、准确地说回避实际的地方,那便是对当今最感到束手无策的体制性问题和某些人的素质问题,恍兮惚兮,谈得很少,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起关键性作用。

作者简介

  陈志华,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现已退休)。1929年生于浙江,195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留校任教,曾经讲授“外国古代建筑史”、“文物建筑保护”等课程。主要著作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外国古建筑二十讲》《意大利古建筑散记》等,译著有《走向新建筑》《风格与时代》等。近二十年来,他率领清华大学建筑系乡土建筑组,从事乡土建筑遗产保护工作,出版了许多专著,如《乡土建筑遗产保护》《楠溪江中上游乡土建筑》《碛口》《诸葛村乡土建筑》《新叶村乡土建筑》《关麓村乡土建筑》《张壁村》《福宝场》等。

图书目录

小引
国际文物建筑保护理念和方法论的形成
我国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保护的先驱
保护文物建筑的丰富性、全面性和系统性
作为历史的见证是文物建筑的基本价值
文物建筑保护中的价值观问题
文物建筑保护的方法论原则
文物建筑保护是一门专业
谁都没有资格说古建筑可拆
五十年后论是非
哀北京
从北京古城的保护所想到的
留一方遗址废墟
浅议如何对待圆明园遗址
关于孟端胡同45号院的拆毁
中国乡土建筑的世界意义
抢救乡土建筑的优秀遗产
乡土建筑保护十议
乡土建筑保护论纲
关于楠溪江古村落的保护
古迹·环境·人文
澳门行
记费尔顿先生
附录一: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文献
附录二:文物建筑保护科学发展过程的历史资料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