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财政、金融货币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

定 价:¥28.00

作 者: 刘元春 等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宏观经济研究系列
标 签: 中国经济概况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0098838 出版时间: 2008-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03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本轮(2003—2008年)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全书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各个派别在理论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上所存在的问题,试图从三个方面推进目前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水平:(1)在扬弃现有各种通货膨胀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一些与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一致的一般分析框架;(2)利用不同的计量方法,从不同侧面同时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为对比分析提供实证计量平台;(3)纳入一些新的计量方法,为开辟理解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新路径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作者简介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副院长、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开放宏观经济学”和“世界经济”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和《世界经济》等学术刊物发表50多篇论文,出版《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开放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与中国案例研究》、《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等专著。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第十届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著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吴玉章社会科学奖优秀奖”;2005年被评为“国家新世纪人才”;2006年获得第十届“霍英东青年基金奖”。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国的通货膨胀决定模型
 一、引言
 二、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三、当前通货膨胀的性质研究
 四、结论
第2章 外部冲击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传递效应的VAR模型构建
 四、模型结果的描述
 五、模型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六、结论
第3章 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当前通货膨胀成因研究
 一、引言
 二、当前通货膨胀原因的文献综述
 三、当前通货膨胀的状况与特点
 四、当前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五、当前通货膨胀原因的计量分析
 六、结论
第4章 汇率传递与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
 一、引言
 二、贸易伙伴的物价变化特点、中国进口总量与结构及进口品物价的讨论
 三、中国进口价格的变化和汇率传递效应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5章 中国通货膨胀是工资成本推动型吗?——基于超额工资增长率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二、如何甄别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三、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和工资成本推动检验
 四、分部门超额工资与通货膨胀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6章 经济结构关系变化与我国当前的物价上涨
 一、引言
 二、技术转变、工资与收益率变化对相对价格的影响
 三、农产品与资源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四、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趋势
 五、简要结论
第7章 中国出口与外部需求冲击——来自协整分析的证据
 一、引论
 二、中国出口状况分析
 三、计量模型的设定和估算
 四、模型的估算结果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8章 能源价格调整对产业、物价与长期增长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定量分析与测算
 一、当前我国在能源问题上面临的严峻形势
 二、能耗上升背后的经济结构与增长模式的形成
 三、能源价格上涨对产业的短期冲击
 四、能源价格调整带来的物价变动
 五、能源价格调整、经济结构变化与长期增长
 六、简要结论
第9章 国际粮价暴涨对我国粮价的影响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回顾
 三、本文的研究设计
 四、对国际粮价长期输入的检验
 五、对国际粮价短期输人的考察
 六、对国际粮价输入的进一步解释
 七、结论性评语
第10章 工资与物价的螺旋上涨研究——基于城乡劳动力工资与物价的动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三、对工资与物价动态关系的初步检验
 四、研究主题、难点、主要创新点与
 不足之处
 五、对工资与物价动态关系的进一步解释
 六、结论性评语
第11章 政府转移性支出的通货膨胀效应
 一、引言
 二、政府转移性支出的构成
 三、政府转移性支出的通货膨胀效用——理论分析
 四、我国政府转移性支出的规模
 五、计量分析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12章 基于月度数据的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
 一、导言
 二、理论综述
 三、变量与数据
 四、实证分析
 五、结论
第13章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基于2003至2007年间数据的实证分析
 一、以往研究的特点和不足
 二、理论解释
 三、实证检验及解释
 四、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
 五、总结
附录1 中国潜在国民收入与国民收入缺口
附录2 历史与国际视野下的本轮价格上涨
附录3 对2008年下半年稻谷价格的预测
附录4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计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