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生态安全预警

生态安全预警

生态安全预警

定 价:¥42.80

作 者: 周毅 著
出版社: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1145431 出版时间: 2001-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548 字数:  

内容简介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生态问题之首,中国已进入世界荒漠化危机最严重国家的行列,已荒漠化土地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7.3%,而且每年仍以2500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荒漠化最终结果必然导致受损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992年联合国举行全球百名国家首脑“高峰会议”——环境与发展大会,针对沙漠化等全球生态环境危机,通过《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刻阐明恢复受损生态系统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得不偿失。中国生态灾害祸不单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应验了这个不等式的真理性。1998~1999年连续两次南北特大洪灾;2000~2001年沙尘暴频繁;母亲河十年断流,黄河源头消失;荒漠化侵吞西北、内蒙、黄土高原以及北长城沿线。漠视生态环境承载力,竭泽而渔,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人为破坏是引起脆弱生态系统退化和萎缩的主因。照此下去,别指望21世纪能带来什么,也许21世纪将迫使人类付出一切。针对这一严峻现实,论文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死攸关、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探索西部生态脆弱带荒漠化形成、分区和评价及控制机理,包括分区指标选择、体系构建、方法原则规范及运用、资源特点及利用、不同区域荒漠化生态安全预警以及农林牧生态复合系统优化与重建;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生态学基础上,将全球变化及生态退化与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安全建设相结合,为受损生态系统退化机制研究提供决策参考。论文既是紧扣学科鼓励的学科交叉、学部嫁接和学术思想融合的前沿应用基础研究,又是具有探索性、突破性和前瞻性的“源头创新”。

作者简介

  周毅,作家出身转而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双栖青年学者,已获文学学士、哲学硕士、史学博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曾出版获中国图书奖的《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专专著30余部;并在《新华文摘》、《社会学研究》等海内外学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至今科研成果逾3000万言。国有教育部人文计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CSSCI》暨《中国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分布:“作者在各学科发文篇数分值排序前10名”中,周毅在环境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分别排名第一、第三和并列第四;并在此基础上,于“作者发文总篇数分值排序前100名”统计中排名第一。

图书目录

序一
序二
概述
引言:生存还是死亡
片断一:沙尘暴与水污染祸不单行
片断二:荒漠化逼近黄河源
片断三:黄河断流
一 西部范围、资源配置和区域市场
1.区域经济关系及其“西部”缘由
(1)地理区划:从自然到社会
(2)现代区域变迁:从行政区划到经济地带区划
(3)从大西北、大西南到大西部
2.资源配置失衡
(1)国土资源东优西劣
(2)水流资源东丰西寡
(3)矿产资源东短西长
(4)人力资源东密西疏
3.区域市场差异
(1)重心从东到西转移
(2)区内同质性与区际差异性
(3)内聚力
(4)依存性
4.西部大开发意义
(1)跨越断层的引擎:全面启动西部开发
(2)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3)区域理论与中国西部开发
(4)西部民族反贫困与生态文化
二 西部生态脆弱带及其退化机制
1.生态脆弱带
(1)生态脆弱带界定
(2)生态脆弱带成因
(3)生态脆弱带类型
(4)生态脆弱带特征
(5)中国生态脆弱带分布
(6)生态脆弱带评价
2.西部受损生态系统退化机制
(1)土地退化积重难返
(2)水资源及水生态系统衰竭
(3)采矿成为环境污染源
(4)污染和非污染生态影响
(5)生态脆弱带:沙尘暴的温床
(6)植被劣化
(7)“生态红灯”
3.西部典型生态脆弱带
(1)陕北黄土高原区典型生态脆弱带
(2)云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带
(3)膏藏高原东北缘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带
4.生态脆弱带与贫困相关性分析
(1)“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合理性
(2)区域生态环境是西部贫困首因
(3)中国贫困地区生态类型
(4)典型贫困区
(5)西部贫困区域生态环境考察
(6)经济贫困相关性的分析
三 西部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途径
1.土地荒漠化
(1)自然资源
(2)土地资源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4)土地荒漠化概念及指征
(5)荒漠化成因及发生区域
2.西部土地荒漠化危情
(1)荒漠化是西部重大生态安’全问题
(2)荒漠化生态机理
(3)全球荒漠化人为因素
(4)中国西部荒漠化人为因素
(5)荒漠化蔓延恶果
3.西部荒漠化综合治理途径.
(1)抗荒漠化系统工程规划
(2)“荒漠化指示剂”
(3)生态安全问题优选方案
(4)结合生态安全工程,建立防护体系
(5)西部草地生态经济功能
(6)西部草地生态安全管理
四 西部大开发的隐性赤字与生态极限
1.西部大开发的生态压力
(1)西部能源大开发的生态压力
(2)西部矿产大开发的生态压力
(3)西部农业大开发的生态压力
(4)西部水资源与人口环境容量大开发的生态压力
(5)西部反贫困大开发的生态压力
2.生态安全极限值:生态承载力
(1)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
(2)亚稳定性
(3)生态承载力限值
(4)天人之约:生态生产力观
(5)人为生态灾害
(6)大开发中的生态安全
3.新思路.新景观.新水源
(1)新思路
(2)“两难”和“双赢”曲线
……
五 西部屏障:生态安全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