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考试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精讲与预测卷

公共基础知识精讲与预测卷

公共基础知识精讲与预测卷

定 价:¥63.00

作 者: 汪玉凯 主编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丛编项: 2010最新版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通用版
标 签: 公共管理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3541612 出版时间: 2009-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16开 页数: 511 字数:  

内容简介

  为了便于应试者了解、准备和参加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公共科目笔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供应试者参考。 一、公共科目笔试内容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部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二、作答要求(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应试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应试者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二)申论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一)测试内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等内容。常识判断测查的内容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判断推理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数量关系主要测查应试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主要涉及数字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作者简介

暂缺《公共基础知识精讲与预测卷》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上篇 公共基础知识讲解
第一部分 时事政治: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
一、党的十七大
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三、2009年“两会”与政府工作重点
四、改革开放三十年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七、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人才强国战略
九、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十、党的先进性建设
十一、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
十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第二部分 政治理论基础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物质和意识
三、唯物辩证法
四、认识和实践
五、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
六、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形态
七、阶级和国家
八、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九、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十、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
第二篇 毛泽东思想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
四、统一战线
五、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
六、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七、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第三篇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五、社会主义改革
六、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七、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九、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十一、“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
十二、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
十三、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四篇 “三个代裹”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五、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第五篇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定义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和形成的历程
三、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四、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
五、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始终不渝的主题
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九、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十、正确处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个关系
十一、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
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第三部分 经济
第一篇宏观经济
一、宏观经济调控
二、财政与税收
三、货币与银行
第二篇 微观经济
一、市场主体
二、市场机制
三、市场竞争
四、收入分配
第三篇 国际经济
一、开放经济
二、国际贸易
三、国际金融
第四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经济体制
二、市场经济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部分 法学基础
第一篇 法律基本内容
一、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
二、法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篇 宪法
一、宪法基本理论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国家机构和国家形式
第三篇 有关部门法
五、诉讼程序法
第五部分 公共行政
一、公共行政的内涵
二、政府职能
四、人事行政与国家公务员制度
五、公共财政
六、行政绩效
七、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
八、行政监督
九、行政改革与创新
十、公共政策
第六部分 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及其作用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
三、科学常识
四、科学前沿问题
五、高新技术
六、高技术产业化
第七部分 历史国情国力
公文写作与处理
第一篇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至明清时期
下篇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预测试卷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