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

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

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

定 价:¥39.00

作 者: 毕强 等编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现代信息资源管理丛书
标 签: 档案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30268730 出版时间: 2010-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字数:  

内容简介

  《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数字资源与数字资源管理、数字资源生命周期、数字资源采集、数字资源创建、数字资源组织、数字资源整合、数字资源检索、数字资源存储管理、数字版权管理系统、PUSH技术与数字资源的个性化服务、数字资源质量管理评价和数字资源服务绩效管理。《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在撰写过程中借鉴并引用了该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反映了国内外数字资源管理实践的最新进展。《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可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编辑出版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广大信息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毕强,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被评为吉林省高级专家。现任吉林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科技信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信息学会理事;兼任《情报科学》副主编,《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情报知识》等学术期刊编委。主要从事数字信息资源规划与管理、数字图书馆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100余项。出版著作或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丛书主编简介:邱均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我国著名情报学家和评价管理专家、文献计量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一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评价与管理》杂志主编、《图书情报知识》杂志副主编;兼任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专家,教育部CSSCI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等8个单位的研究员、教授或博士生导师,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等4个全国性学会的常务理事及《情报学报》、《高教发展与评估》等14种杂志的编委。一直从事“情报、计量、评价、管理”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特别在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与网络计量学、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科学评价与大学评价等方面有精深研究。指导和培养研究生近100名,其学生中不少已成为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主持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6项,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级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36I页各类学术奖励,特别是近几年来研发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系统”被省级鉴定为“国内领先”成果;出版著作30部,代表作有《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知识管理学》、《大学评价与科研评价》、《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等,其中《文献计量学》首次构建了理论、方法、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体系,是本学科的奠基之作;《信息计量学》被选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知识管理学》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如Sc/entometrics、《情报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等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有60余篇获奖或被&SCI、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收录。据权威机构统计和发布,其学术影响力在“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领域名列第一,并被收入国际著名的英国剑桥、美国国际《世界名人录》等十多种大型辞书中。

图书目录

总序
前言
1 数字资源与数字资源管理
1.1 数字资源
1.1.1 数字资源相关概念
1.1.2 数字资源的类型
1.1.3 数字资源的特点
1.2 数字资源管理
1.2.1 数字资源管理的产生
1.2.2 数字资源管理的含义
1.2.3 数字资源管理的内容
1.3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
1.3.1 国外几种主要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
1.3.2 国内几种主要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
1.3.3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特点
1.3.4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选择原则
1.3.5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2 数字资源生命周期
2.1 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的含义
2.1.1 数据生命周期
2.1.2 文件生命周期
2.1.3 信息生命周期
2.1.4 数字资源生命周期
2.2 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2.2.1 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2.2.2 信息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2.2.3 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2.3 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管理
2.3.1 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管理的作用
2.3.2 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管理的内容
2.3.3 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
3 数字资源的采集
3.1 数字资源采集方法
3.1.1 文本信息的采集方法
3.1.2 图像信息的采集方法
3.1.3 流媒体信息的采集方法
3.2 案例:TPI数字资源加工平台
3.2.1 TPI简介
3.2.2 大学生优秀作品数据库构建
4 数字资源的创建
4.1 数字对象组成要素与类型
4.1.1 数字对象组成要素
4.1.2 数字对象的特征与类型
4.2 数字对象概念模型
4.3 元数据与资源描述框架
4.3.1 RDF的基本概念
4.3.2 RDF的语法特点
4.3.3 RDF的容器机制
4.3.4 RDF纲要
4.4 cAus信息资源建设
4.4.1 CALIS
4.4.2 CALIS特色数据库建设
4.4.3 CALIS引进国外数据库和电子文献建设
4.4.4 CALIS重点学科导航库建设
4.4.5 CALIS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
5 数字资源整合
5.1 数字资源整合的理论方法
5.2 数字资源整合层次
5.2.1 数据整合
5.2.2 信息整合
5.2.3 知识整合
5.3 数字资源整合方式
5.3.1 数据整合方式
5.3.2 信息整合的方式
5.3.3 知识整合的方式
5.4 数字资源整合个案分析(统一检索平台)
5.4.1 分析对象的选取和比较
5.4.2 引例
5.4.3 数字信息资源统一检索平台
5.4.4 引例的解决
6 数字资源组织
6.1 数字资源组织的环境和要求
6.1.1 数字资源组织的环境
6.1.2 数字资源组织的内容
6.2 数字资源组织的微观机制
6.2.1 数字资源内容及结构组织的技术基础
6.2.2 数字资源的元数据组织
6.2.3 知识组织体系的组织
6.3 数字资源的组织模式
6.3.1 微观组织模式
6.3.2 中观组织模式
6.3.3 宏观组织模式
6.4 个案分析
6.4.1 CNKI简介
6.4.2 CNKI资源组织特点
6.4.3 从CNKI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7 数字资源检索
7.1 全文检索
7.1.1 简单匹配全文检索
7.1.2 单汉字索引全文检索
7.1.3 单汉字后控词表全文检索
7.2 多媒体检索
7.2.1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
7.2.2 基于概念的多媒体检索
7.3 可视化检索
7.3.1 可视化检索的特点
7.3.2 信息检索模型的选择
7.3.3 信息内容描述
7.3.4 可视化接口的构造
7.4 语义检索
7.4.1 语义检索的原理
7.4.2 语义检索技术
8 数字资源存储管理
8.1 数字资源存储管理系统
8.1.1 数字资源存储管理系统产生的必然性
8.1.2 数字资源存储管理系统的功能
8.2 数字资源存储管理系统选择
8.2.1 四种网络存储的基本原理
8.2.2 四种网络存储比较
8.3 数字资源存储管理的内容
8.3.1 数字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问题
8.3.2 数字资源的安全管理
8.3.3 数字资源的技术管理
8.3.4 数字资源内容的管理
8.3.5 数字资源存储环境的管理
9 数字版权管理系统
9.1 数字版权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9.1.1 数字版权管理的涵义与发展
9.1.2 数字版权管理的基本原理
9.1.3 数字权利管理的功能
9.1.4 数字版权管理的应用领域及存在问题
9.2 数字版权管理的常用技术
9.3 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研发与标准化建设
9.3.1 国内外典型DRM系统及其应用
9.3.2 DRM系统的研发思路
9.3.3 数字版权管理的标准化建设
10 PUSH技术与数字资源的个性化主动服务
10.1 Push技术与主动信息服务
10.2 一个性化信息服务
10.3 个性化服务系统研究现状
10.4 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
10.4.1 基于CDF的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
10.4.2 基于Agent的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
10.5 个性化研究的意义
11 数字资源质量管理评价
11.1 数据质量工程
11.2 数字资源质量管理的内容
11.3 数字资源质量评价指标
11.3.1 数据库的评价指标
11.3.2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
11.3.3 数字资源的评价指标
11.4 数字资源质量的评价方法
11.4.1 定性评价法
11.4.2 定量评价法
11.4.3 综合评价法
11.5 数字资源的元数据描述——使用元数据框架改善数字资源质量
12 数字资源的服务绩效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用户满意度
12.1 数字资源的服务绩效的含义
12.2 影响数字资源服务绩效的因素分析
12.2.1 数字资源的性能
12.2.2 数字资源的服务环境
12.3 数字资源的服务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