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民间艺术剪出来的大师

剪出来的大师

剪出来的大师

定 价:¥398.00

作 者: 王文章 主编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
标 签: 民间艺术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1700407 出版时间: 2010-03-01 包装: 盒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字数:  

内容简介

  21世纪初,社会公众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参与保护的热情,以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力推进,成为中国文化界乃至中国社会的重要事件。从大多数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的内涵不知所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家喻户晓的词汇,人们普遍对它的具象呈现形态有了一定的认知,并支持或主动参与保护工作,说明人们在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已经看到,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作为传统社会生存环境下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急剧消失的现实,而这种现实,一定会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之,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作者简介

  王文章,男,1951年3月生,山东寿光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化部副部长,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曾发表60余万字艺术理论、评论文章,主编《中国学者眼中的科学与人文》、《京剧大师程砚秋》、《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等。曾获全国文化新闻一等奖,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兼任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名誉会长。姬雁姿,女,汉族。1979年8月生于河南焦作。2006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读民族民间美术抢救与保护工程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在校期间,参与200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大型国家展览工作;在中国美术馆承担的国家重点课题“中国民间美术著名传承人现状调查”中负责撰稿工作;同时,参加了国家重点课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口述史数据库”项目工作;曾在《中国书画报》和《中国美术馆》上发表了《内蒙古商都地区剪纸传承人——刘静兰》、《花样中的历史——探讨湖北鄂城花样中的时代痕迹》、《内蒙古商都县地区传统剪纸与创新》。现工作于苏州桃花坞年画博物馆。

图书目录

总序
口述人刘静兰简介
 1955年4月生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高勿素乡高家村,包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闻名海外的杰出剪纸艺术家。现在,刘静兰的剪纸艺术已享誉全球,她却只淡淡地说:“认识剪纸的,知道那是好东西,不认识的也就是一张纸而已。认真过好今天,明天的事明天再说。
第一章 剜出“窗花花
 传统是什么?传统是自然而生且自然流转的生存状态。生于此间的刘静兰以自然而然的方式接受传统,又在时代的迁变中渐渐远离传统。然而,作为一个文化外在形式的“窗花花”,它从兴盛到无人问津的转变历程又说明了什么?
 第一节 村庄里的“窗花花
  一 村庄
  二 窗花花
 第二节 我与“窗花花
  一 学会剜“窗花花”
  二 离开“窗花花”
第二章 告别村庄
 告别村庄,刘静兰进入一个全新的生存空间,在这里,原有的生活经验不再适用,在这个标榜创新与个性的时空中,刘静兰将如何转换角色?她又将如何从群体创作传统转入个性创作时代?
 第一节 原来“窗花花”也是艺术
  一 厂子
  二 重拾剪子
 第二节 厂子里的生活与剪纸
  一 感谢厂子
  二 厂子里的剪纸好友
第三章 再回首
 再回首,刘静兰会以怎样的语境来描绘传统剪纸?她又将以怎样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再回故乡,生产结构和价值观念被瓦解之后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剪纸的技艺还在,剪纸的人还在,然而剪纸赖以存在的土壤却逐渐消失。
 第一节 再看“窗花花
  一 来自传统的智慧
  二 我看“窗花花”
 第二节 仪式不再有
  一 仪式不见了
  二 会剜窗花的人可多了
第四章 还是那个味道
 作为一个时代转折点上的剪纸艺人,刘静兰的经历和剪纸定位过程将从侧面反映我们现有的传统观,当传统仪式退场后,剪纸被从中切离出来,变为一种象征符号存在下来。
 第一节 传统味
  一 品出传统味
  二 加入传统味
 第二节 传统之外
  一 听听专家怎么说
  二 书上来的灵感
第五章 进入现代生活的剪纸
 刘静兰在艰辛地学习新规则之后,其剪纸走进现代生活。然而,剪纸的未来是什么?下一代对于传统的漠视又将带来怎样的结果?他们如何看待传统?他们又会如何将传统继承下去?他们将把传统引向何方?
 第一节 我的剪纸小店
  一 适应市场的剪纸
  二 来自朋友的支持
 第二节 女儿的想法
  一 我的女儿
  二 女儿擅于把握市场
附录 靳之林访谈
刘静兰参展及获奖情况
后记

本目录推荐